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最近在研究番茄酱,当然目的是为了反推国内调味品的发展$海天味业(SH603288)$ $千禾味业(SH603027)$ 。于是跑去@guozhengzhiyu 的朋友圈翻看梳理的卡夫食品发展历史.由于郭总的老号被封了,没有在雪球上找到这篇帖子,今天我便斗胆转载出来:

$卡夫亨氏(KHC)$ 

进博会偶遇老东家的展台,凑上来拍一张。由于这家公司变化很大,正好借此机会梳理一下,从我入职之初到现在近20年里围绕它发生的并购与分拆。

我毕业以管培生加入公司的时候还叫卡夫食品(Kraft Foods),是当时北美第一、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隶属于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

卡夫食品成立于1903年,1988年被全球最大的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并购。菲莫接着买进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和纳贝斯克(Nabisco)装入卡夫食品。关于纳贝斯克之前精彩的并购故事,参见布莱恩·伯勒和约翰·西里亚尔写的《门口的野蛮人》。

2003年,菲利普·莫里斯更名为奥驰亚集团,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的非烟草业务已经占比不小,原名关联的烟草形象对于食品业务不利。另外一个原因是此前菲利普·莫里斯的国际业务已经分拆,菲莫(美国)和菲莫国际也容易让人傻傻搞不清楚。

2007年2月,卡夫食品又从奥驰亚集团剥离出来直接上市,股票代码KFT。同年7月卡夫以72亿美元收购法国达能(Danone)的饼干业务,获得露怡、王子、闲趣等品牌,这是全球饼干业务老大和老二的合并。

2010年卡夫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好时,以196亿美元的价格买下有近200年历史的英国巨头吉百利(Cadbury),重点发展糖果业务。然而就在5年前,卡夫把原来自己的糖果业务(包括 Altoids 和瑞士糖等品牌)以14.6亿美元卖给了箭牌。

2011年,一直生产和销售星巴克袋装咖啡的卡夫被星巴克单方解约,官司打了三年,最终星巴克败诉并为此支付28亿美元。不过卡夫自己的咖啡品牌也没做好,2019年传出卡夫正在估售这块业务。国际市场亿滋则与帝怡(D.E. Master Blenders 1753)合资组建 JDE 来运营咖啡。

2012年卡夫宣布公司分拆,一家北美杂货公司沿用卡夫食品这个名称,股票代码KRFT,另一家全球零食公司取了个新名字亿滋国际(Mondelez International),股票代码MDLZ。品牌矩阵也分了家,我离开公司时所在的饼干事业部被划给了亿滋,但像麦斯威尔咖啡这种这是将北美的权益划给卡夫,国际的权益划给亿滋。

2015年卡夫经过巴菲特和3G资本一通操作与亨氏合并,卡夫股东经过换股直接持有合并后新公司卡夫亨氏(Kraft Heinz)49%的股权,交易对价约为490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股票代码KHC,市值一度高达900多亿美元,但是由于支付过高溢价,很难说这是笔好交易。

此后两家各自都有多次收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7年卡夫亨氏对比自己大得多的联合利华(Unilever)发出收购要约,结果1,430亿美元的报价被联合利华拒绝,这笔差点成为食品行业最大并购案的交易就此流产。

2020年,卡夫亨氏以3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一系列的奶酪品牌卖给法国乳制品公司拉克塔利斯(Lactalis),次年又将B2B奶酪粉业务卖给爱尔兰的 Kerry Group。由于奶酪是卡夫创始人 James L. Kraft 最初的生意,还挺让人唏嘘。

当年卡夫食品进入中国的业务都被亿滋国际承接,它也不断通过并购扩张,走的相对较稳。比如今年就有29亿美元收购 Clif Bar & Co,13亿美元收购宾堡糖果业务,还有 Grenade、Perfect Snacks、Gourmet Food 等等,甚至报价230亿美元收购好时(Hershey),但是遭到好时股东拒绝。

我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与剥离中很难找出策略主线,常见的理由是业务聚焦或协同效应,不过很多都是资本驱动,寻求短期估值提升,而非长期有机增长。

全部讨论

开店哥2023-01-26 11:48

不在北美生活还是感知不到吧

老天才2023-01-26 11:42

看了这个股票几年,想抄老巴底,一直没看懂下不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