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回复:153喜欢:75

昨天发了一个关于自动驾驶的帖子,原帖如下:

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品牌,接下来的核心话术:1、去掉激光雷达,走纯视觉;2、大模型加持,端到端神经网络;3、自监督学习,零代码;

小米发布会应该是最后一个将激光雷达作为品牌力来宣传的企业了。往后,谁还提激光雷达,说明他又落后一个时代。

我看完跟帖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对自动驾驶感兴趣,并且听说过一些东西的粉丝,普遍反问一个问题来质疑本人的观点:“在大雪大雨大雾天,摄像头根本就看不清的时候,如果没有激光雷达,怎么实现自动驾驶?”

这个质问很有迷惑性。如果你不是真懂自动驾驶,就被问住了。当然,这种小儿科肯定难不倒本人的。

大家要知道,不管激光雷达也好,毫米波雷达也好,超声波雷达也好,这些通通都只是辅助感知技术,汽车自动驾驶为主的感知技术只有摄像头。当摄像头无法正常工作时,唯一的选择是停止不动,即使你正在行驶中,也要尽快降速靠边停车。

就好比人一样,如果你明明知道接下来看不见前方的道路,正确的选择是不要出发。当你突然失去视力的时候,唯一的选择是停下来,越快越好,即使有拐棍也没意义。

当然了,大部分人举的那些例子,比如大雪、大雾、大雨,水会吸收、散色激光,其实激光雷达表现更拉胯,点云都无法构建出来,摄像头的表现甚至略好于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真正略胜一筹的地方是,特别高对比度的极端情况,比如在大晴天的中午,汽车从隧道中出来的那一秒钟,摄像头还没有适应过来。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场景也是小菜一碟。摄像头在快速进步,另外,依靠惯性导航支撑2秒钟也完全没有问题。

下图是美股激光雷达板块的周K线,代表了华尔街最近三年来对激光雷达路线的判断: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精彩讨论

metalslime04-13 11:37

写的很棒,大家学习下。

闷得而蜜04-13 11:11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人的知识结构都没有跟上时代。
激光雷达,代表的是 “控制+规划”的老人工智能路线,需要反复编程去积累corner case,无穷无尽,没办法走向General。
端到端大模型自动驾驶,是真正的类人思维,没有规划了,完全靠反复的自我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感知+规划+决策+执行,一气呵成。
比人强的是,在云端,通过几万,甚至上百万的AI服务器集群,把全世界的工种工况都输入进去学习,也就是说,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集成了全球所有学习到的知识于一身。

纳米小散户04-13 11:43

不认同,美股的激光雷达都是滞销产品,装机量前面的已经是国产的东西了,而且是快速成长的那种。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仅仅是美国产的激光雷达太贵了而已,有便宜的他会不用?

老布04-13 11:52

看了一个开头就知道这是特粉思维,唯特斯拉牛逼论,逻辑属于自洽而已,让市场来证明吧,看四月一周的特斯拉销量,未来也搞冰箱沙发大彩电。降价都有可能。

大汽车投资04-13 12:51

你预测爱尔眼科,错了。你预测电动汽车要完蛋,也错了。明显的事实都不看,坐在家里空谈,再飙几句外文单词,面子上好过一点。其实你的研究方法有问题。

全部讨论

04-13 10:09

的确是这个道理

04-13 11:47

欧菲光提供的车载摄像头 在这个背景下是不是很有发展空间

04-13 17:49

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别轻易下定论,关注你这么久感觉你只管忽悠,赚取流量。

04-13 14:53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基本都是流水账。本质上选择的问题就不是什么摄像头,本质是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之间做选择。单靠摄像头,二级伤残智驾水平。

04-14 00:11

激光雷达相比摄像头最大的优势,是夜间可以更远更早的识别到目标,这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极为重要。

04-13 16:42

特斯拉自动驾驶没有最终成功前,一切质疑声都是可以理解的。国内的各种智驾虽然爱吹牛,但也不能就说未来成功不了。成败论英雄,不能过程论英雄

我和你的看法是一样的,恶劣天气为什么还要开车。端到端网络模型适用未来所有智能体。

04-13 10:36

比起您在算力领域的专业性,“不管激光雷达也好,毫米波雷达也好,超声波雷达也好,这些通通都只是辅助感知技术,汽车自动驾驶为主的感知技术只有摄像头。”“依靠惯性导航支撑2秒也完全不是问题”。这两点有待探讨哈

文科生和文盲就不要讨论技术话题了,啥也不是

激光雷达开始降价,有厂家价格下探到千元。科创板日报记者说有业内人士表示,激光雷达降价或与纯视觉路线带来的压力有关。纯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逐渐被市场认可。有业内人士表示,激光雷达降价或与纯视觉路线带来的压力有关。《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继特斯拉开启纯视觉路线以来,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加快布局该领域。近期,广汽科技日推出其纯视觉智驾方案;百度与吉利联合打造的极越成为基于纯视觉落地高阶辅助驾驶的车企;华为赋能的智驾S7也将推出纯视觉高阶智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