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哪里不一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5喜欢:7

Tesla之后,小米Su7上市前,为了塑造和彰显品牌力,国产新势力造车基本都采用了:

1、为了区别于Tesla以功能驱动设计的语言,采取张扬的外观设计,为了不同而刻意做得不同

2、采用堆料的方式,来营造品牌,营销费用料本化。用几倍欧美车系的配置、几分之一的销售价格,试图打动消费者。最典型的是,冰箱、音响、沙发、显示器这几大件,你追我赶。

这种策略在早期有一定效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雷同的策略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时装化,发布会月月有,反而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困惑,这个市场也碎片化,最后大家都不赚钱,陷入恶性循环。

小米Su7有何不同?

1、回归到“车”这个本质属性上,只做有限的外延。

2、拒绝采用营销费用料本化策略,降低造车成本,走价平量增的成熟道路。

3、强化互联、智能体属性,将手机与车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生态。

到底谁会成功,鹿死谁手未可知,但小米确实开辟了另外一条主赛道。

本质上讲,小米是在认真的学习Tesla,通过一些细节的改进、更贴近消费者的优化,试图超越Tesla。

从我的有限认知看,小米成功的概率更大,因为:电动化大大推进了汽车的标准化,未来真正的差异化来自于智能科技,而非精装修。而规模带来了的成本分摊和网络效应,又是智能科技的前提。电动车产业,如果你的规模做不到前三,就意味着出局。

$小米集团-W(01810)$ $上证指数(SH000001)$ $理想汽车(LI)$

全部讨论

中低端比亚迪一骑绝尘,高端华为系和理想优势明显,小米想分一杯羹没那么容易

据仰望汽车消息,截至3月24日,比亚迪仰望U8上市132天销量达5000台。
仅仅仰望u8一款车四个月销售额就50亿,小米四个月能卖出25000辆?我认为概率不大

03-31 10:59

$赛力斯(SH601127)$ $小米集团-W(01810)$
认同这个分析逻辑,
究竟哪些最终胜出,
取决核心竞争能力
(车、芯片、操作系统、生态),
我更看好华为体系。

04-01 15:00

小米在卷的领域从来没输过,这也是市场看好小米汽车后续博弈的重大原因$小米集团-W(01810)$ $中概互联ETF(SH513220)$

03-31 21:08

小米汽车最牛的就是营销。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保时捷,不就是小米手机对标苹果手机那一套,雷布斯的名头怎么来的,不就是当时全方位学习苹果。
楼主说“回归车的本质”,言外之意,特斯拉才是本质,是标准?国产新势力这么多年,除了品牌力,哪儿没超越特斯拉。到您这,国产新势力都不行,只有小米靠学习特斯拉才有超越的可能?
小米的优势不在于车本身怎么样,硬件上毫无竞争力,三电都是别人的,没得吹才把门把手拿出来讲,最有辨识度的外观也是借鉴保时捷。智驾更是无从谈起,连驾驶数据都没有。
小米的优势在于用户基础,从小米手机和小米生态积累起来的庞大用户,加上无敌的营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让无数认知仍停留在油车阶段的人第一次知道新能源车的存在和合理性,这部分人会倾向于选择小米,这是小米成功的最大依靠。但,这部分当中能有多少会选小米呢?
小米汽车面对的环境跟小米手机当时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小米手机是智能手机价格平民化的功臣,当时可谓横空出世,超预期的低价立刻积累大量潜在用户。由于手机产能的建立远比汽车产能建立要容易的多,所以小米手机得以迅速占领一席之地。汽车产能的建立就不太容易了,产能跟不上,很多客户就会选择别的品牌了。
电车时代,扮演小米手机角色的更多是比亚迪、吉利,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让他牢牢掌控定价权,吉利等传统车企也靠造车积累立即跟上。而小米汽车就没有定价权了,小米汽车价格迟迟不敢公布,不全是营销的原因,实在是价格拿不出手。
没有价格优势和产能优势的小米,想打下一片江山绝非易事。
比亚迪、吉利对小米的入局一定是欢迎的,小米推进了新能源车的渗透进程,蛋糕大了,大家都能分一杯羹。
对特斯拉来说,看不出来有什么利好,无疑是在国内市场上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03-31 10:55

坐过几次朋友的特斯拉Y,一点都喜欢不起来,同样三十多万的车,内饰完全硬塑料感,实在看不出高科技在哪里,关窗里面全是味道。朋友自己都调侃自己花同样的买了个毛坯房,国产车现在是精装房。

03-31 12:15

电车的下半场绝对是智能化(智驾)。彩电、冰箱、沙发无法定义电车。前期有些人“侥幸”成功了,下半场如果跟不上智能化,绝对是要出局的。

03-31 14:43

图片评论

04-01 05:53

近5年略微不看好,手机行业是“中华酷联”没落,然后长时间后, 小米M1才开始做的 那时候手机行业全球化和市场化极高. 而汽车行业产业链会复杂得多..整合起来很难

03-31 14:16

雷军没营销?哈哈,小米就是靠营销起家而不是技术!
理想抄汉兰达,小鹏偷Tesla技术,早期比亚迪也没少抄,就现在赛立斯问界也没少抄袭的嫌疑…
国产品牌,哪个不是呢。

马斯克暗讽雷军,要做的是突破物理极限,而不仅仅是超越对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