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出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发布于: Android转发:5回复:67喜欢:123

以下为黄奇帆演讲内容: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显著降低了进口关税。2010年,中国的平均进口关税为26%、27%,到了2015年,已降至15%,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到2023年,关税进一步降低,大约降至6%左右。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进口关税将降至5%以下。发达国家的平均进口关税大约为5%,中国也将降至这一水平。降低进口关税旨在鼓励国际市场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世界各地优秀产品的成果。在投资政策方面,中国过去几十年主要集中于引进外资。当前的投资政策,既鼓励外资进入中国,也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从2017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每年的海外投资额超过1100亿美元,累计投资额接近6000亿美元。同时,这五年内,中国平均每年引进的外资约为1600亿美元,总计引进外资达到8000亿美元。总的来说,有进有出。相比之下,从1980年到2010年的30多年里,中国的海外投资总额未超过5000亿美元,而现在五年的时间内就超过了这一数额。这一变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与世界发展融合的战略方针紧密相关。

01 国家开放度最重要看三件事

在内循环中国大市场的吸引下,加上中国更高水平、更高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推动下,中国这十来年,对外开放的经济趋势是令人兴奋的。其成果和效果远超过去几十年。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全世界的出口结构。

第二,是这个国家制造业制造产品的方式对全世界的影响。

第三,国家的开放度也体现在,是不是吸引了全世界的资本投资。

这个资本投资不仅是炒外汇、炒股票的汇率上的这种热钱的投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FDI——外商直接投资。因为工商企业投资会带来资本、技术、产业链、装备和市场。在这个意义上,体现一个国家的开放度的经济成果,最重要的就看这三件事。

02 中国出口正在发生:趋势性、根本性、结构性变化

最近十年,中国的出口产品发生了基础性、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

2010年,中国的进出口是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约1.5万亿美元,在当时有7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箱包、玩具和轻工产品;有20%多是机电产品、电子类产品。

到了202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6.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3万亿美元。不仅在出口量上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更关键的是结构。在这3.3万亿美元中,90%的产品是机电产品、电子产品,也就是近3万亿美元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已从70%多降至10%。中国劳动力的成本比10年前要上升一倍以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是很正常的。

同时,东南亚的许多外资企业,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转移过去的。中国政府对此从来不阻拦,因为这是亚洲一体化的自然结果。这些企业在东南亚组装的产品,其原材料和关键部件可能来自中国。因此,2019年,东南亚十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6500亿美元,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超过1万亿美元,就这么几年,增长了50%,这是好事情!中国的出口产品,比如造船——在30多年前,世界造船业的50%由日本承担;10年前,50%是韩国造的;而现在,中国的造船业占据了世界造船业的50%。

所以,以前我们说的,用10亿件衬衫去换一架波音飞机进口,这一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转变为,中国的装备、电子类产品出去,换回我们需要的粮食、猪肉,或者是地下的矿物质,或者其他的一些产品。

总之,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是趋势性、结构性的,并且是非常好的变化。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进步,是40年来中国开放最令人瞩目的成果。

03 中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从50%下降到了20%以内

国际贸易,在生产方式方面,2010年,中国的工业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但其中40%-50%是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出口。举个例子,就是1000亿美元的出口,其中800亿是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买进来,组装一下再出去。这个进出口贸易单子有1800亿,但GDP只有一百几十亿。因为加工的过程还有水电气的抵扣,企业的利润、职工的收入以及国家税收加起来,只占出口贸易量的百分之十几。

所以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只长个头不长肉”。只有在缺乏其他更优质的经济活动且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适当发展加工贸易是可以考虑的。

但一旦国家强盛起来,这种加工贸易模式确实应该逐渐转移给其他国家。目前,东南亚地区占据超过50%多的加工贸易份额,它们也是两头在外,一端从中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加工完成则出口到欧美市场。

在2010年前,中国制成品中50%是加工贸易,30%多是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就是相当于国内自己的产业链做出来,然后出口;还有10%左右是农产品、原材料、初级产品,这些不需要制造的商品。

现在,中国6万多亿美元进出口的产品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已从50%降至20%以内。

一般制造,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制造的东西占到了70%;还剩下10%是农产品或者地下挖出来的原材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加工方式,这是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在这十年来扩链、强链、补链的成果,使得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最完整的产业链。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04 年均引进外资1600亿美元近五年FDI实际上并未减少

另外,大家最关心的一点是外资的引进情况。大家总会感觉,在过去10年里,由于美国特朗普推行贸易战和撤资,以及拜登政府的拉帮结派、地缘政治操作和逆全球化倾向,中国的外资似乎应该是减少了。

然而这种基于直觉的感觉并不一定准确,我们必须理性地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清晰的结论。在引进外资方面,20世纪80年代这10年,中国每年引进外资大体上在 400 多亿美元、500 亿美元不到;90年代这10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在800亿美元到900亿美元;到了21世纪初的10年,也就是2000年-2010年,中国引进外资大概在1200亿美元。大家会想,这10年(2012-2022年)似乎比以前要少,但实际上这10年间我们每年引进的外资都在 1400 多亿美元,比上一个十年平均每年增加了20%。

另外,有些人会提到,是不是前五年引进的外资比较高,而最近的五年相对低,因为最近五年不仅经历了贸易战,还遭遇了疫情的冲击。但实际上,最近五年中国引进外资平均每年是1600亿美元,而之前的几年,也就是2010-2016年期间,平均引进的外资大体上是1300亿美元左右。这说明,即便是在这十年,面对美国人搞逆全球化、打贸易战的背景下,做生意的人仍然在商言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比如,美国特斯拉公司这几年在上海先投资50亿美元,跟着又第二期再追加投资50亿美元,总计就是100亿美元。再比如,苹果公司在中国投资了100多亿美元,形成了每年生产1.7 亿部手机的规模,这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特朗普曾经在2017年质疑,为什么要在中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为什么不放在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呢?库克很冷静地回应了特朗普,他表示:“20年前,我在美国有一个很大的苹果工厂,既生产电脑又生产手机,但并未盈利。”

而在中国,我们每年销售1.7亿台手机,收入达到1700亿美元。由于中国的制造成本低,我们能够实现40%的毛利率,即6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的企业拿走了100多亿美元,而我们每年能从中国带回500亿美元。你是要一个总部在美国、生产基地在美国,但无法盈利的苹果,还是要一个总部在美国,生产基地在中国,每年能带回500亿美元的苹果呢?特朗普做房地产商并不了解这些,他询问库克为什么会这样?库克解释说,第一,中国现在庞大的内需市场是吸引世界投资中国的关键因素;第二,大市场会使得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降低、单位物流成本下降、单位科研开发成本减少、单位的采购成本降低,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生产力。

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制造成本较低。过去十多年,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人口红利中,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但在大规模效应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制造成本仍呈现出多方面的降低。这使得现在中国形成了重要的产地销模式。所谓产地销,即外国人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往全世界,而非仅限于中国市场。

为什么选择在中国生产?因为中国制造成本低。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产销地和销地产的综合效应使中国对全世界资本(FDI)投资的效应日益增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出现的效应,这些效应让全世界的投资者、企业家,都感受到其影响。因此,友好的人更愿意与中国合作。但无论如何,这是经济规律,世界最终是要服从经济规律的。

$招商银行(SH600036)$ $长江电力(SH600900)$ $上证指数(SH000001)$

精彩讨论

古云长安06-24 07:20

中国现在不缺制造能力,缺的是消费能力,尤其是这几年资产价值尤其是房地产的下降,消费能力更显不足!

Yves_飞06-24 07:37

普通老百姓,买房子把未来20-30年的钱都提前花掉了,(现在不少地方,这笔钱基本上算死死锁定且慢慢蒸发)哪有钱来消费

鲜娅仙06-24 10:08

Gdp年年增长,底层的收入没有年年增长。反正最低工资我看好多年都没增长过了。

蜗牛也能耕D06-24 11:59

你就降成0有啥用?人家不和你玩了。

姑苏小韭菜06-24 07:35

谈啥消费能力,中低产要么被房贷给压死没钱,要么被996给压死没时间。资产汇集的少部分群体又在忙着把钱倒腾出去。无解。

全部讨论

中国现在不缺制造能力,缺的是消费能力,尤其是这几年资产价值尤其是房地产的下降,消费能力更显不足!

普通老百姓,买房子把未来20-30年的钱都提前花掉了,(现在不少地方,这笔钱基本上算死死锁定且慢慢蒸发)哪有钱来消费

Gdp年年增长,底层的收入没有年年增长。反正最低工资我看好多年都没增长过了。

06-24 11:59

你就降成0有啥用?人家不和你玩了。

工资不涨反降

没说到根本上。出口变化带来的收入群体变化,蛋糕做大了,结构变化了,获益群体和覆盖面也变化了。由此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和收入水平变化也要考虑进去。只见高楼,但能入住的人却少了,

06-24 08:40

中国单位时间工资太低,而劳动时间太长。落实8小时工作制,工资自然会提高

06-24 11:04

不吹不会死,制造业空心化很严重了

06-24 17:13

在那个位置 ,老黄属于有水平的 ,看他报告写得真实性很大

06-24 12:24

本国人的消费水平太低了 所以必须依靠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