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12喜欢:3
银行:走进新时代
今天LPR降息,市场认为低于预期,但方向其实早已明确:银行需要保持合理的息差和利润,此前过度扭曲的贷款定价需要纠偏。再次强调:持续三年的银行让利期已经结束,市场需要尽快适应新时代,摒弃过去三年形成的“但凡有点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银行让利,不牺牲银行利益就是稳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的错误思维定势。
为什么要保证银行合理息差和利润?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银行是高杠杆、跨周期经营风险的行业,有严格的资本金约束,今天的利润既是确保持续经营的生产资料(留存利润补充资本金),更是处置未来潜在风险暴露的弹药,而银行能否有效吸收和处置不良暴露,直接决定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过去三年银行业息差持续大幅走低,但整体来看依然相对稳定,这是得益于前一轮不良周期出清后,目前仍相对干净的资产质量。但银行经营不能以永远没有不良为前提假设,我们今年4月的深度报告《息差见底启新篇》中进行过详细测算,在未来十年维度,息差若在当前的低位继续下降,银行将难以有效应对一轮强度比肩2012-17年周期的不良暴露,审慎预期、未雨绸缪、以丰补歉是银行经营的关键,从现在就开始维稳息差迫在眉睫。
稳经济的核心矛盾,并不在利率:据盛松成等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并不高,进一步降息对刺激消费和投资的作用有限,目前我国不具备持续降息的宏观条件和基础。更进一步,我们认为,持续降息既对拉动经济效果有限,还挤压银行息差,不利于金融体系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不偿失。
存款利率已经挂钩1年期LPR,未来存款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据我们测算,本次降息,平均拉低上市银行23年息差0.3bps、拉低24年息差1bp,相比起1年期和5年期LPR都降15bps的情景(拉低23年息差0.6bps、拉低24年息差3bps),对银行的负面影响大幅弱化。
存量按揭利率加点难以大范围下调,几个观察点: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只字未提。2)监管周五会议对此话题已从实指到泛指,即从下调存量按揭利率到统筹增量和存量价格关系,我们认为从泛指到实指意味着强化,反之则意味着淡化。3)如果某人连按揭都想提前还款,这是有边际消费倾向的表现吗?每个月少还的月供,就能转化为消费?降低存量按揭利率就能拉动消费似是伪命题。4)期待一二线城市认房认贷、首付比例等更为关键的政策落地。
不在稳经济效果不明显的点位过多纠缠,更应关注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房地产政策优化等有实实在在效果的政策落地,对投资者而言,务必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新方向,改变只有银行不好经济才能好的错误认知,适应银行经营逐步正常化的新常态,积极参与这一进程中的估值纠偏和修复。看好银行板块,重点标的近期一直在强调,就不再赘述了。$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持续三年的银行让利期或已经结束,让利期结束,政策底已现$银行ETF(SH512800)$ $成都银行(SH601838)$ $工商银行(SH601398)$

2023-08-22 13:01

银行的净息差至少要在2%以上才有造血功能,让利让的快金融危机了,银行不行百业凋敝

2023-08-22 10:51

换个角度看问题
银行不能让利了? 那说明啥?银行自身快有问题了?
那是不是现在投资银行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