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会议,罕见表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原创 刘晓博

今年最重要的会议——二十届三中全会,今天结束了。

新华社播发了全会公报,但最核心、信息量最大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尚未发布,按照惯例当在3天后的全文发布。

全会公报比较理论化、原则化,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分析的点。

看点一,特色鲜明的“高频词”。

下面是最近几次三中全会公报全文里的高频词:

20届:开放12次 改革 53次 安全16次 中国33次 新31次

19届:开放1次 改革36次 安全0次 中国23次 新13次

18届:开放13次 改革 59次 安全6次 中国19次 新28次

17届:开放6次 改革 32次 安全6次 中国13次 新32次

16届:开放7次 改革26次 安全1次 中国1次 新15次

担心大家觉得枯燥,11到15届的数据我查询了,但没有放上来。

本次全会公报提及“改革”和“开放”的次数都非常多,仅次于18届那次,位居11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次高位。

本次全会公报提及“安全”的次数高达16次,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说明在百年未有大变局后,国家对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会影响到一系列政策。

提及“中国”的次数创下了历史纪录,说明我们的“主体意识”在显著上升,比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被强调的次数比较多。

“新”作为高频词,本次也出现了高达31次,仅次于17届三中全会。求新求变的热情,再创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历次三中全会公报都没有提及房地产,但这次提及了。具体表述方式是: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这个表述对房地产是利好,还是利空?

当然是利好,说明房地产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发展,还关系到安全。有利于解决房地产面临的难题。

看点二: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全会公报的表述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怎样完善?最近动作频繁的,是央行一系列制度变革。

比如央行准备常态化买卖国债,这相当于改变了中国的印钞方式,把基础货币投放和国债结合起来,更好地直达财政,有利于解决房地产拐点之后的财政问题。

央行还重新定义了关键政策利率,降低了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重要性,把7天逆回购当成核心政策利率,未来加息降息的风向标是7天逆回购。

央行设立了临时隔夜正(逆)回购,这相当于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重新定义了利率走廊,强化了对市场利率的调控。

未来一段时间,在宏观调控方面还将增加财政政策的力度,增发国债,尤其是超长期国债等。

看点三:财税体制、金融体制面临大变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财税中的权重太高了。房地产出现拐点,意味着财政税收出现了拐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出现了拐点。改革财税制度,体制内过紧日子、精兵简政就成为必然。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在财税体制中主动权日益增长,地方空间变小。新一轮改革,是增加地方财政能力,增加地方税种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种。

比如消费税改革,从生产环节征收变为消费环节征收,由中央独享将变成中央和地方共享。

这其实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对富人适当加税,因为消费税里很多是奢侈品税;在消费环节征收后,税基扩大。第二,地方政府可以多收一笔税。

未来,还有房地产税的开征(目前尚未有时间表),以及个人所得税的优化。至于会不会开征遗产税、弃籍税、利息税、资本利得税,还有待观察。

金融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之前取消了保监会、银监会,合并成立了国家金融监管局,改革了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国家还将调整国有资本在金融行业的比重,改变银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增加证券、保险的权重,打造支撑长期牛市的金融国家队。

看点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公报说: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跟中国脱钩,中国为了突围,未来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构建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说白了就是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组织全国力量在核心领域攻关,比如芯片、人工智能等。

为此,国家调整了奖惩体系,把几乎所有的荣誉、机会都用来支持创新,比如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土地政策、上市溢价变现的机会,最近对金融行业的降薪,也有通过薪酬指挥棒鼓励创新的含义,金融业将结束几十年薪酬最高的地位,让位给科技创新。

国家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年轻人争相搞创新,而不是搞金融、当公务员。

看点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会公报13次提及“市场”,这也是最近几次三中全会公报里最多的。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对市场主体(国企、民企、外企)真正一视同仁。不仅法律上做到,还要在实践中做到,在舆论环境上做到。今天发生的娃哈哈宗馥莉辞职事件将如何演变,值得关注。

看点六: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未来分配制度会如何改?最低工资将有多大幅度的提高,富人的税负会提高多少,养老金多轨局面如何改变?都值得期待。

看点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计划经济时代,为了完成中国工业原始积累,国家实行了剪刀差政策,工业品定价高、农业品定价低,农民农村做了贡献;改革开放后,城镇化高峰期,房地产又让城里人财富大幅升值,而农村(除了城中村、城市近郊)因为土地性质,农民财富增长依然偏慢。

怎样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仅靠农产品适当涨价是不够的(涨价后城市低收入者怎么办),关键还是土地因素。土地改革如何破局,宅基地未来会不会进一步松绑?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看点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开放和改革,是中国过去40多年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当于飞机的两翼、两台发动机。今年以来,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有所修复,对外的单边免签、144小时过境免签纷纷落实。这不仅可以吸引外资,还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预期。

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中,香港、浦东、深圳、横琴、海南等都是重要的抓手。估计未来会增加这样的特殊开放区域,给地方带来新的利好。

由于全会通过的“决定”全文尚未发布,今天只能根据全会公报做一个简略的分析。几天后,当“决定”全会发布后,我会再写一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