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惊现“鹤岗化片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原创 刘晓博

位于哈尔滨东北约300公里的鹤岗,是中国地级市平均房价最低的地方。

近年来,“鹤岗化”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热词。当我们说一个地方“鹤岗化”的时候,是指房价超低、房地产市场萎靡。

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房价呈现了鹤岗化的趋势,就连一线城市的偏远片区也不能例外。

最近通过贝壳查询,发现广州、北京、上海都有部分片区开始“鹤岗化”了。

先看房价最坚挺的上海。

在北京住房均价跌回2018年,深圳、广州跌回到2019年的情况下,上海住宅均价一直维持在历史高位附近。

如果分区研究,就会发现情况显著不同。克而瑞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的崇明、金山、奉贤等9个区房价已经跌回到了2016年或2018年。

如何判断一线城市的某个片区,是否出现了鹤岗化的趋势?

可以设置两套标准:

北、上、深是房价最高的城市,三个城市均价接近。如果一个片区出现大量均价低于1万元/每平方的二手住宅,可以认为“鹤岗化”开始了;如果均价低于8000元,则就比较典型了。

广州的标准可以略低一些,分别设置单价7000元(鹤岗化开始)和5000元(典型鹤岗化)两个标准。

下图是通过贝壳查询的上海金山区价格最低的挂牌住宅,这几套均价都低于每平米8000元。

金山区达到了“典型鹤岗化”的程度吗?还没有。

因为挂牌均价低于8000元的二手住宅,套数并不太多;大量低价房源集中在8000到1万元。所以,金山只能算“开始鹤岗化”的区域。

类似的情况还有崇明。

崇明均价低于8000的住宅就更少,低价房价格段略高于金山,也属于“开始鹤岗化”的片区。

再看北京。

北京房价最高的是西城、东城,最低的是延庆、密云。

下图是延庆的低价房源,竟然惊现了均价5400元的70年产权住宅。

不过均价低于8000元的房源极少,这套最低单价房源距离北京中心城区非常远,开车要90多公里或以上。

延庆均价低于1万的房子不少,由于距离北京中心城区太远,这里的房子基本没有投资价值,买房的估计都是自用(日常生活或者度假)属性。

延庆的楼市,有“开始鹤岗化”的趋势。

密云虽然距离中心城区比延庆近,全区住房均价更高一些,但部分片区鹤岗化的趋势反而更典型一些。

下图是密云的部分低价二手房,单价低于8000点不算很稀缺,至于单价低于1万元的就更常见了。

所以,密云也是“开始鹤岗化”的城区。

再看广州。

广州房价最高的是天河、越秀,最低的是从化、花都。

下图是从化的低价房源,最低惊现单价3113元的房源,但只有1套。至于单价在五六千元的,就比较常见了。

上文曾说到,北京、上海、深圳判断是否鹤岗化,有一高一低两个标准,分别是单价1万元和8000元;广州降低一些,分别是单价8000元和5000元。

可以看出,从化呈现了“开始鹤岗化”的态势。

花都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房源比从化还要多一些:

如果你愿意出价到6000元/平方米左右,选择的余地就更多了。所以,花都也明显“开始鹤岗化”了。

再看深圳。

深圳房价最高的是南山和福田,房价最低是坪山和大鹏。

下图是深圳坪山区的最低价房源,单价低于1.5万元的二手住宅只查到1套,单价 1.5万元到1.6万元之间的有1套,其他单价均高于1.6万元。

所以,坪山没有“开始鹤岗化”的迹象。

下图是大鹏新区的最低价房源。由于大鹏新区人口、经济总量均低于坪山区,所以一般认为大鹏房价应该更低,但其实不然。这可能跟大鹏房源比较少,而且不少带有海景有关。

只查到了1套单价低于1.8万元的二手住宅,其他单价都比较高。如果你想到大鹏新区捡漏,机会反而比较少。

不过在龙华区的观澜,我查到了3套单价低于1.5万元的二手住宅房源,其中1套单价在1.27万左右。但整个龙华区,二手房住宅单价低于2万元的房源,只查到4套。

龙岗也有单价低于1.3万元的房源,但只有1套。整个龙岗区二手住宅单价低于1.6万元的只查到6套。

虽然深圳边缘城区住宅单价惊现了1字头,但单价低于1.6万元的屈指可数。

深圳之所以还没有哪个片区“开始鹤岗化”,是因为整体面积小。深圳的陆地总面积只有北京的8分之一,上海的3分之一,广州的3.5分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你怎么不说深汕合作区呢?它不也是深圳的一部分吗?

深汕合作区是飞地,跟深圳隔着惠州。上海、北京也都有飞地,比如北京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有飞地,上海的江苏盐城有飞地,当地人大多是京沪的户籍,他们的孩子可以参加京沪的高考,这些飞地的房价都比较低。

北、上、广部分片区房价“鹤岗化”说明了什么?

只能说明地段对房价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楼市分化加剧。

据说,李嘉诚曾有一条关于房地产投资的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地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是否在城市中心,周边是否有优势产业、精英人群,是否有好的学位、交通、商业、医疗等配套等。

在高速城镇化的时期,部分城市的核心地段会发生变化。比如深圳40年来一路向西,10年一个中心。

但你要注意了!深圳这种中心不断移动的城市其实并不多,比如北京、上海的中心,这100年来变化其实不大。

从清代至今,北京最贵的一直西城和东城,外围和南城较低。虽然朝阳、海淀崛起了,东西城有点空心化,但没有改变二环内的优势地位。这是因为权力中心没有变,城市的核心人文价值承载区没有变化。

或许有人会反驳:北京市委市政府都迁到通州了,怎么能说北京行政中心没有变?这个很简单,要看最高行政中心,不能看二级行政中心。

上海浦东崛起20多年了,房价最贵的还是浦西那片“晚清+民国”发展起来的区域。我们最多可以说,上海中心城区在过去100年有所扩容,但核心区基本没有变,浦东也始终无法取代浦西核心区的地位。随着虹桥开放枢纽启动,浦西的地位更稳固了。

上海核心区为何拒绝变化?也跟北京一样,是因为一级行政中心没有变化,城市的核心人文价值承载区没有变化。

过去100年,广州的中心城区也只是扩大、略微东移,至今房价最贵的片区还是天河、越秀并列。

原因呢?其实也一样,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仍然在越秀,广州的“核心人文价值承载区”也没有东移。

深圳则比较特殊,起自草根,当年建立特区的时候,第一轮城市规划是按照未来40万人口设计的,没有把机场放在深圳湾就不错了。

深圳实际发展的结果,让最初的规划者满地找牙、找眼镜,深圳竟然成为城区常住人口直逼北京、超过成都广州重庆的第三城。未来,深圳的城区常住人口极有可能超过北京。

深圳的行政中心从罗湖迁到了福田,推动了城市中心西移。此外,罗湖起点比较低,无论新旧建筑,人文价值都不太大。所以,深圳才会一路向西,不断转移城市中心。

但深圳发展到今天,福田-南山-宝中的城市中心,未来很难再变化了。因为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结束了,深圳年均人口增量显著回落,其他城区很难颠覆“福田-南山-宝中”的产业优势了,而深圳发展的权力因素——市委市政府、深交所,也不会再迁移了。它们注定要在小平塑像的注视下,长期稳定。

如果看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武汉、天津、重庆、西安、苏州这些老城市,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如果没有全面打破老城格局(标志是拆除城墙),比如西安、苏州,则城市新中心一定要外移,因为原来的中心被保护了,无法承载现代化的东西了;反之,拆除城墙比较早的大城市,中心城区可以不断升级,则中心往往比较稳定,只是略微扩大而已。

在投资不动产的时候,不仅要选头部城市,还要选头部城区、头部片区。

中国人善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卷到片甲不留。房地产挣钱,大家就一拥而上,全面加杠杆,开发商到处建房子,完全不管地段。房子越来越多,最终一定会出现严重分化。

我早在10年前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就提醒大家,没有自用或者出租价值的房子,最终连拆除卖建筑材料的机会都没有。

但城市中心不是能无中生有的,它是有发展规律和“惰性”、“惯性”的。中心城区承载力是有限的,房子很难无限繁衍,大城市中心城区配套好的房子有长线价值。如果你买到差的片区,哪怕在一线城市,也只能接受鹤岗化的结局。

顺便看了几个强二线城市的数据,比如武汉、天津、成都、南京已经有不少均价2000元左右的二手住宅,部分房源单价甚至低于2000元。这更是妥妥的鹤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