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默沙东30亿美元重返眼科领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十年之后,默沙东决定重返眼科领域。

2014年5月,默沙东宣布将部分(8款上市+1款在研)眼科产品的日本、欧洲及亚太主要地区的权益以6亿美元价格出售给了日本公司Santen

而在此之前(2013年),默沙东将其美国眼科业务出售给了Akorn

默沙东医院与专科护理部门总裁Jay Galeota在当时的新闻稿中这样说道,“剥离眼科业务是我们持续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锐化我们的商业化焦点并提高运营效率。”

如今十年过去,2024年5月29日,默沙东却突然宣布,将以高达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家眼科Biotech(EyeBio)的所有流通股,其中包括13亿美元的首付款与1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01

当初,默沙东选择剥离眼科业务,实属无奈之举。

2012年,默沙东旗下重磅哮喘药物Singulair专利到期,2011年该药物的全年销售额高达54.79亿美元,1年后销售额跌至38.53亿美元,2年后全面迎战仿制药,Singulair全年销售额直接踝斩至11.96亿美元,较2012年下滑近80%。

要知道当时默沙东的收入支柱,Januvia(西格列汀)/Janumet(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组合),销售额也就50-60亿美元的水平(2013年58.33亿美元,2014年60.02亿美元)。

屋漏总是偏逢连夜雨,除了疲于应对重磅产品的专利悬崖问题,默沙东当时的研发进展也同样不顺。

2011年,默沙东因肝毒性问题终止了口服CGRP拮抗剂的三期临床;2013年,默沙东押下重注的降胆固醇药物Tredaptive三期临床失败,据悉该药物的每年的研发预算高达8亿美元。

而这些的不幸,扎堆的时间很微妙。

2009年,默沙东刚斥资410亿美元收购先灵葆雅,资金本就紧张,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巨大损失,怎么办?裁员、分拆。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默沙东裁员近13000名员工,2012年默沙东再次宣布关闭部分工厂、终止部分在研项目,涉及8500个岗位的遣散。

随后便有了上述眼科业务拆分那一幕。实际上,除了眼科业务,2014年期间,默沙东还将其消费者自主保健品业务以142亿的价格卖个拜耳,以回笼资金。

02

如今十年过去,默沙东又为何选择此时重返眼科赛道?

2024年1月,在JPM大会上,默沙东现任CEO Rob Davis说了一句很霸气的话。“现阶段讨论的焦点无疑是Keytruda和2028,不过我们越来越不再关注2028年,这只是一个年份而已。”

虽然,Keytruda将于2028年面临专利悬崖危机,但Rob Davis却有说这话的底气。

这底气便源于Keytruda已获批的40多项适应症、ClinialTrial上注册的1400多个临床试验、财报中每年增长20%左右的销售额数字,以及Plan B。

何为Plan B?

Plan B是Keytruda搭建“专利丛林”的后手,即培养、寻找新的超级重磅炸弹。

还是Rob Davis,在2月1日,默沙东公布2024Q1财报当天的电话会议上,。与日前的成竹在胸不同,这次他则表示,公司仍在市场上寻找10亿至15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

2023年,默沙东的研发费用达到了惊人的305亿美元,其中三期临床毋庸置疑是最烧钱的,这就不得不将K药的各项联用方案算入,包括与mRNA肿瘤疫苗联用、与Trop2 ADC联用、经典的“可乐组合”等等。

当然,仅自研就能烧掉300亿美元,还是有些困难。默沙东将收并购带来的各种里程碑付款也给加了进去。

2023年,默沙东108亿美元收购了Prometheus,220亿美元又买入了第一三共的三款ADC,仅这两款交易的总金额就高达300多亿美金。

默沙东2023Q4的财报中,可以发现与第一三共合作的项目就支出了55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这便是培养及寻找新的超级重磅炸弹的实质性表现。

03

既然是默沙东的战略需求,那为何选择“重拾”眼科领域?

首先,是今非昔比的市场规模。根据沙利文2022年发布《眼科药物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从277亿美元增长至32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预计2025年将达到464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739亿美元。

随着市场规模野蛮扩展,也诞生了一众重磅炸弹级的眼科药物。其中,以拜耳和再生元的阿柏西普一马当先,该药物2023年的全年销售额为93.83亿美元;其次是罗氏的法瑞西单抗,2023年的全年销售额为26.34亿美元,关键在于该药物是2022年才获FDA批准上市,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4%。

其次,便是差异化产品的快速迭代能力。与如今的眼科药王阿柏西普相比,雷珠单抗作为全球首款上市的VEGF单抗,也曾有过年销售额40亿美元的辉煌历史(2014年),然阿柏西普上市仅5年便超过了后者。

国内方面,眼科玩家也是不少,有人想走差异化,自己杀出一条血路。锐明新药公司的一款靶向眼底新生血管的1.1类滴眼剂新药,锚定的也是和EyeBio靶点通道和适应症都相同的大市场,2023年已完成临床I期,现已启动临床II期,未来可期。

此外,锐明新药公司另一款靶向眼前节血管及组织纤维化治疗的1.1类滴眼剂新药,已在美国顺利完成II期临床试验,结果顶线,现已成为资本和产业追逐的热门标的项目。

同时,也有人想Fast follow,吃一波“药王”红利。去年12月,旗下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获NMPA批准上市,拿下国内首仿。

回到国际视角,如今又有法瑞西单抗奋起直追,默沙东很难忍住“赌一赌”的心思,只要押宝中了BIC,未来眼科药王未必只是梦想。

04

Eyebio是一家成立仅3年的初创Biotech默沙东不在乎。

因为Eyebio旗下核心管线Restoret是一款“FIC”,是三特异性抗体(虽然仍是玻璃体内注射)。

其优势在于,相较于传统通过阻断VEGF的方式,减少异常血管生成和渗漏,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并改善视力;Restoret则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再生或保护。

根据Restoret的临床前证据表明,刺激视网膜的Wnt通路可以减少血管渗漏。目前,该药物已完成用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VAMD)的Ib/IIa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下半年推进至IIb/III期。

“差异化靶点”、“FIC”、“临床进展顺利且快速”、“大适应症”,这些字眼无不挑弄这默沙东此时敏感的神经。

在今年默沙东Q1财报的电话会议上,Rob Davis坦言,“尽管我对我们在扩大深度和多样化投资组合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非常满意,但我们确实认为还需要更多。”

那么对于本土药企而言,又会有谁成为这当中的“更多”?

参考资料:

1.默沙东官网

2.Eyebio官网

3.锐明新药官网

4.成为宇宙第一烧钱药企:默沙东300亿美元花在了哪里(氨基观察)

5.新药王的隐忧:默沙东寻找最高150亿美元交易(动脉新医药)

6.其他公开资料

封面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