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大药企潜入深海,大量管线退潮,海滩上还能留下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01 大药企的行动

近年来,生物市场遭遇寒冬,直到今年也还未回暖。面对这个问题,各大药企已经开始了各自的行动:

赛诺菲在其2022的全年财报中宣布,将停止对BTK抑制剂tolebrutinib用于重症肌无力(MG)的III期临床研究。赛诺菲称,停止这项研究的原因是这个领域的竞争过于激烈。

2023年7月,辉瑞终止了与Syros Pharmaceuticals(简称Syros)共同研发镰状细胞性贫血(SCD)和β地中海贫血的新疗法的合作。同时,辉瑞决定剥离他们的罕见病管线和资产。此外,2023年2月辉瑞发布的财报显示,辉瑞去年结束了8个研发项目;2023上半年,辉瑞已经终止了10多个研发项目。

2023年9月13日,Moderna宣布将剔除四个临床开发项目,其中包括Moderna的第一代COVID-19和流感联合疫苗mRNA-1073。

2023年9月14日,BMS宣布将削减两个中期项目和四个早期项目。其中包括一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小核酸干扰RNA(siRNA),和一项研究TIGIT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疗效的项目。

相关阅读:一季度,15家跨国药企终止超40条管线,都有啥特点?

在当前的趋势下,各大药企都在削减管线,把一些边缘产业剥离出去,巩固其核心项目的优势。

02 当机立断的诺华

目前的跨国大药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囤囤鼠”的毛病,喜欢收购一些其本身没有优势的产品,扩充自己的管线。但是,这种收购来的,对他们而言的外围产品或管线,大多都不会有特别亮眼的表现。诺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2023年9月11日,Syncona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Syncona)宣布诺华将停止GT005的开发。

2021年12月21日,诺华以15亿美元收购了Syncona的资产组合公司——英国眼部基因治疗公司Gyrscope Therapeutics(Gyrscope),以扩大其在眼科领域的实力,并获得了Gyrscope的核心资产,即GT005。

诺华在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审查了主要二期HORIZON研究的可用数据后,认为该数据不足以支持继续开发计划,决定放弃该研究。

2023年6月,诺华以25亿美元的价格将干眼病药物Xiidra售卖给博士伦

在如今的形势下,诺华果断放弃了其还算小有成就的眼科赛道。

此外,为了能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药企,在2022年8月,诺华宣布将剥离山德士。这场剥离将让诺华成为一个更纯粹,专注于创新药的Biopharma。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欧洲最大的仿制药企。

诺华缩减管线并不是心血来潮,其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就已经透露过相关想法,而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透露了诺华预计削减10%的管线,决定将心血管、血液学、实体瘤、免疫学和神经科学五个治疗领域以及一小部分技术平台作为其研发活动的重点。

诺华CEO Vas Narasimhan 表示:管道“清理”是将诺华公司的研发与其他大型制药公司进行比较的结果,我们的项目比同行多,这导致我们每个项目的投资比同行少。

此外,在2022年诺华的创新药营收中,诺华销售额最高的两款创新药营收均未超过50亿美元。自免药物Cosentyx 47.88亿美元,心衰药物Entresto 46.44亿美元)其余产品的销售额,均在21亿美元以下。

相比其他的大药企,诺华的管线涉及到的领域更加广泛。但是,这也导致诺华目前没有一款足够强力的重磅药物,这是诺华决定转型的一大原因。

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这也许就是诺华未来的战略方向。

03 大药企节食会饿死小药企吗?

在如今“寒冬”侵袭之下,各大药企收束管线,把主要资源向各自的优势、核心领域倾斜,以减少研发风险。这种模式下,各大药企的技术发展可能会更加迅速,有利于行业整体的创新。

但是大药企可以这样干脆利落的缩减管线,与之合作的小药企却没有这个底气。

2022年4月,Molecular Partners宣布,其合作伙伴安进在经过战略管道审查后决定归还MP0310的全球权益。消息一经披露,这家小Biotech的股价就迅速下跌近20%。

2023年7月25日,SQZ Biotechnologies(SQZ)宣布其合作伙伴罗氏将不在合作框架下施行针对HPV 16阳性实体瘤项目的选择权。事实上,SQZ早已陷入困境。2022年初,SQZ裁员60%;而在2023年7月,纽交所开始对该公司提起退市程序。罗氏的决策拔走了SQZ最后的救命稻草。

失去了大药企的资金和团队支持,这些Biotech想把产品继续做下去,面临的困难会更多。受商业渠道限制,即便小药企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创新药的商业化,但也很难获取到原先预期的利润。

这是医药产业的先天规律。

虽然这些Biotech可能有某个领域领先的技术,但是太过单一的发展方向让他们的容错率极低。有时行业内稍有动荡,一些Biotech就可能破产。

根据广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超过600家Biotech在纳斯达克IPO。但截止2020年6月30日,仅有12家Biotech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正向现金流。

如果只是因为药企本身的战略而被终止合作,这些小药企还可以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但是有些大药企终止合作的原因是不看好这条赛道,例如武田退出AAV基因治疗,大药企的退出,很有可能导致整条赛道陷入僵局。因为这个原因被终止合作的小药企将会面临更多困难,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这条赛道的前景。

药企削减管线的趋势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停止,现在还没有被终止的研究也未必能完成。在眼下的创新药研发大环境里,新药只要还没上市,所有人就还要提心吊胆。小药企只能寄希望于其产品足够优秀,能从这一场削减管线的浪潮中“逃出生天”。

参考资料:

1.网页链接

2.网页链接

3.网页链接

4.网页链接

5.其他公开资料

封面图来源: pixabay

$赛诺菲-安万特(SNY)$ $辉瑞(PFE)$ $诺华制药(N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