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到某些一道闪电突然照亮夜空的感觉,包括近期@柳明先生 转发的张维迎的观点“大数据是由市场产生的,如果实行计划经济,就不会有大数据存在。在计划经济中,人们也不会诚实地表达他们的意见,而市场则是及时公开信息的过程。有人认为现在有了大数据就可以实行计划经济,这是自相矛盾的。实行计划经济就不会有大数据,而大数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实行了市场经济”。

这个描述解决了我自己心中的一大疑惑,很长时间以来,总会有一种隐约的感觉,随着AI发展,那么未来,这些金融活动是否还有意义?这些市场经济是否真的一定程度上被计划所替代?换句话说,未来“计划”是否可能比当前这些看起来“低效哦啊的市场活动”更为高效?

作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我非常清楚,什么是源头,什么是结果。就如同轰轰烈烈的大模型,至少到现在为止,数据和知识才是根源,方法只是工具。那么对于社会而言,其实也是类似的,市场提供了基本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如果这种多样性和生命力消失了,那么自然,其他的东西也会变形。对应到AI发展也是一样,国内也面临这种困境。

类似的闪电还有什么呢?想起来,之前听博客“Random Walk Theory”中某一期讲到教育政策问题,印象里主题是讲AI起来后教育到底要干嘛”。细节都不记得了,但是有一道闪电是关于教育政策的”教育政策是为了国家发展目标来制定的,而不是为了个人,个人应该通过家庭教育投资来解决”,瞬间就理解了为什么这几年会有这样的变化。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难评价这种教育政策的转向,毕竟我们掌握的信息太少。根据常识而言,理想上这会产生大量的较高素质的知识人员,继续在未来几十年内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过去几十年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然后逐步转化到工程师红利,然后现在应该还想继续加强这种工程师红利。再往前看一点,那么这种选择也会塑造我们几十年后的社会形态。

放眼未来,AI时代虽然未到,但是在可预见的十年二十年,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即使是我们没有准备好,比如当前种种努力希望塑造的社会形态可能会被新趋势彻底打破。从世界范围内,这个事情还是会不以我们的意志为准,世界会继续往前走。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个人更相信未来会是0.1%的人推动发展,剩下99.9%的人更多是建设好社会形态,但是不知道这个0.1%会怎么产生,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来回动荡和螺旋前进。

我的想法这必然是一种静态而且偏颇的想法,但是不管怎么样,当前种种选择,都会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步产生结果,或好或坏,谁知道呢?最近老有人说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可能就是基于这种不可预估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