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低买高卖,却总是“追涨杀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本篇重点:

1、为什么“低买高卖”这么难?

2、择时VS择股,哪个更靠谱?

3、什么是“隔壁老太太现象”?

被福布斯誉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的约翰邓普顿有句名言:“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低买高卖听起来似乎并不困难,但操作起来异常艰难。约翰邓普顿在劝诫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踏准节奏”的难度。

在与不少资历较深的基金经理交流时,我们发现,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在择时与择股之间取舍时,通常都站在择股这一边。

因为择时的难度似乎比选股大得多,即便是专业的他们也难以完全胜任。择时不仅通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能有好的成效。上海证券曾在2011年发布的报告《中国公募基金的结构、行为和绩效》显示,70%的基金通过择时获得的超额收益是负数。

如今许多人都喜欢谈论巴菲特,其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净资产在过去50多年里年化收益率近20%的成长已经成为了行业神话般的传奇。巴菲特在每年股东会或日常报道交流中的言论都能成为不少投资者熟能成诵的经典语录。

不少人知道或熟悉他的投资策略,但这些策略简单归纳起来就只有3条:第一条是寻找价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第二条是买下这种股票,第三条是耐心持有等它上涨。

巴菲特多次明确表示自己对于择时的弱化,但能够真正理解巴菲特投资策略的精髓并加以实践的人却不多。历史在不断地重复,我们看到,市场暴涨中入市的投资者比比皆是;即使市场后期回暖,这些投资者中有不少人也因为“在风暴中受伤”,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心。

“择时”这两个简单的字到底藏有多大的秘密?为什么实际操作起来那么难呢?“择时”困境归根到底在于:未来是不确定的,市场是难以预测的。人们很喜欢请人来为他们预测未来。商业领域的预测同样很有市场,有研究称,古代美索布达米亚的文字记录中有很多如“乌鸦代表市场价格稳定”等关于预测商品价格的资料。

如今也有人对股市预测寄予厚望,我们对于电视里、网络上或者各类媒体上的点评预测应该都并不陌生。然而即便是业内精英对经济趋势进行有根据的分析预判,也无法完美地解读未来。如果在1年年末盘点1年之初的观点,正确率往往不容乐观,有时甚至会南辕北辙,令人跌破眼镜。

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专著《原则》一书中回顾了其人生中最令人难堪的预测失误的瞬间,然后做出了深刻的反省。

他说:

那段时间我经常引用一句话:“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1979年到1982年,我已经吃了足够多的碎玻璃,也懂得了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可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

他还说:

说实话,预测的价值并不是很高,而且大多数做预测的并没有在市场上赚钱……原因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而且当一个人把所有影响未来的不同事物的可能性叠加起来,以便做出预测时,他会得出各种各样发生概率各不相同的可能性,而不是得出一个可能性很高的结果……

美国证券界的超级巨星彼得林奇在他的畅销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也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说明“不要预测股市”。作为史上“传奇”基金经理之一,他坦言自己没能预测1987年的股市暴跌,他说:“如果说无知总是结伴而行的话,那么置身于同样也没有预测到股市会大跌的一大群给人印象深刻的著名预言家、预测者以及其它投资专家当中,让我感到非常的舒服”。

彼得林奇的幽默和自嘲生动地说明了一点:在预测这个领域,错误总是难免,我们能做的就是端正对它的态度。

投资大神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说过一句话,“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也就是说,短期的择时更像是一种博弈。股市的短期表现,某种程度上是市场参与者买卖价格的结果,就好像在一群人的投票下,产生了“涨”“跌”的表现,有“利多”或“利空”。市场应声而上或应声而下,都体现了这种“投票”结果。

对于短期交易的人来说,重点不在于研究资产的实际价值,而在于研究人们的情绪会导致怎样的投票结果,并以此获利。

而称重机则是指股票价格从长期上看,还是会遵从价值的原则,价值就是股票的重量。股价短期可以过分高和低,但从长远看,不会离其价值太远,它有多少价值,就有多少重量。

从这个角度出发,股市的参与者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第一种人交易的是“自己的心”,可被称为价值投资者;第二种人交易的是“别人的心”,在此被称作趋势投资者。

价值投资者眼里,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公司的质地,公司值多少钱,自己心里有标准,在实际交易时就围绕着这个标准高抛低吸。而在趋势投资者眼里,股票更像是用来交易的筹码,股价的变动取决于对手的想法和市场的供求,跟随趋势是核心交易原则,所以他们追涨杀跌,依靠止损来控制风险。但将投资的得失寄托在“别人的心”上,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为什么想低买高卖,往往会弄巧成拙?这是因为择时需要对抗人性,让你感觉很好的投资时常是错的。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人类和旅鼠一样,在某些情况下都有“集体非理性”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聪明人产生了许多不理智的想法,做了许多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每个机构投资者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他的投资实践和大家的不同。

符合想象的是,摆脱从众效应的影响并不容易,尤其是当人们在感觉到困惑、有压力,或者邻居突然暴富了的时候。更有意思的是,“特立独行”所需要克服的障碍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而且是生理层面的。

《当代生物学》杂志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说:当别人说某个东西比你原来想的更有价值时,你就有可能越是看重这件东西,当别人说这个东西没有你原来想的那样有价值时,你眼中这个东西的价值就下降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对这件东西价值的评估和其他人所说的一致,那么你脑中专门处理奖励的部分就立马高速运转起来。

正如投资专栏作家杰森茨威格所说的那样:投资者常常随群而动的原因,从最基本的生物学层面来讲,在于随大流感觉很好。从众不仅让投资者有一种“人多势众”的安全感,而且还能感受到快乐。因而,虽然巴菲特的名言“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在投资者中被广为传诵,但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仍然十分少见。

独立思考对于投资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择时上,也体现在“择股”和“择基”上,彼得林奇曾明确的表示:“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投资者在上下班的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

基金同样如此,晨星在过去数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人们不怎么关注的基金的表现很多时候反而超过了人们所喜爱的产品。晨星创始人指出:“违背自己的性格和意愿需要勇气,但是这种勇气是有报酬的。如果你独立思考并从被其它人遗弃的市场上寻找便宜货,你就会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这远比按照财经出版物上短暂的吹捧而购买股票强得多。”

这边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有意思的词,叫“隔壁老太太现象”。2015年上半年,当上证综指在短短一个月内从2900点上涨至3400点,很多人却不赚反亏,“满仓踏空”这样的自我调侃成了当时的热门词汇。上海交通大学投资者研究中心发现,投资者在持续牛市中的幸福感和自信程度都会不同程度提升,盲目地高位跟进通常是很多投资者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循环引起了短期内市场一波接一波的上涨。

”隔壁老太太现象”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循环。听闻隔壁老王等人在牛市中狠赚了一笔,邻居老太太也会信心满满、不假思索随同涌入股市。运气好的话,如果老太太跟风还算迅速,牛市还在半山腰,往往还能小有浮盈;但若是不幸接了牛市最后一棒,老太太们恐怕难以避免“满仓套牢”的困境。

诚然,“隔壁老太太现象”这样的羊群效应,是一种投资者面对市场的自我保护,也是人性缺陷的体现。账面金额的增长为许多投资者所过分关注,投资本身也因此成了一场利益游戏。但期盼从周围朋友或网络信息中得到投资小道消息,对得到的信息不加以独立思考,从来都不是在市场中生存的法则。

理论上,投资者跟随或模仿其他投资者的成本较低,加之盲目跟随甚至反应过度的可能性较大,往往容易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所以出现了“隔壁老太太现象”。想要避免自己成为这些“老太太”中的一员,除了在股市中保持冷静,还需要学会正视自身对于价格下跌的恐惧。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当全民理财意识觉醒,居民储蓄开始流向股市、基金账户时,巨量资金必然会推动股市在短期内较大波动。而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占比仍然较高、投机性较强,投资者本身面临着更大的波动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财投资除了顺势而为之外,更应从容思考,审慎判断。

最后,虽然盲从预测十分疯狂,但也并不意味着任何分析预判都毫无价值。通过观察预测失误的潜在区间,你可以调整自己的预期,避免做出过分自信的决策;同样,虽然择时是一门技术活,但并不意味着择时都没有价值,尤其是在决策有较大概率获胜的时候。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和心态,才会有更高的胜率?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兴全合润混合(F163406)$ 

$兴全合宜混合(LOF)A(F163417)$ 

$兴全绿色LOF(SZ163409)$ 

@二鸟说 @基民柠檬 @晴空聊基 @基民的名义 @望京博格 @银行螺丝钉 @蛋卷基金 @雪球活动 @青春的泥沼 @基尔摩斯 @仓都加满 @韭菜投资学 @定投从零开始 @书剑笑傲 @零城逆影 @持有封基 @养基笔记 @一地基毛666 @彩虹种子 @大马哈投资 @东哥论基 @雪球基金研究院 @FOF老顽童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