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1
好玩的信息学习材料
“武器化的相互依赖”。这篇论文让我们对X国的“底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因为论文提出,X国正在把全球化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
在过去,谈到全球化,有不少学者会认为全球化让信息变得更加分散,让整个世界变得更为扁平。不过这篇文章里,作者却指出来另外一个趋势,那就是随着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和信息交互增多,反而出现了一些信息汇聚的中央节点。这件事,加剧了国际关系中权力的不平衡。从金融系统的角度来说,SWIFT就是这样一个中央节点。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不过,做过跨境转账的人都会知道,SWIFT识别码是每个银行都有的,在跨境交易的时候就需要提供这个码。SWIFT是一个总部在布鲁塞尔的机构。这家机构提供的,本质上是一套银行和银行之间传话的系统。比如说你从中国的招商银行,往美国的花旗银行打一笔钱,两个银行之间总得打个招呼吧。得有人记录这笔交易,得确定交易的数额没问题,还得确认交易人的身份也是真实的。这种服务,最早的时候都是各个国家的电信公司在做。但是他们特别慢,而且系统还不安全。在1973年的时候,欧洲和美国的一些银行就联合起来,创立了一个更加高效的系统,就是SWIFT。很快它就被广泛接受了。系统推出不到五年,就有22个国家在使用了。当然,市场上不是说,没有别的机构提供同样的服务,但是SWIFT占据了垄断地位,因为这种服务有巨大的网络效应。现在几乎全球所有的主要金融机构,都是SWIFT的客户。到2016年,有200多个国家、11000家金融机构都在使用这套系统。每年这个系统上处理的交易信息,多达65亿条,而且还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所以你看,SWIFT相当于全球金融交易的信息汇总中心。这个机构,创立的本意是让跨境交易更便利,它也的确提供了这样的功能。但是论文的作者指出,这种节点出现之后,反而让一些国家获得了两种武器。
一种武器,作者称之为圆形监狱效应。圆形监狱,你听名字就可以想象,是一个圆圈状的监狱,中间有一个监视塔。监狱长在这个塔里转一圈,就可以轻易地监视整个监狱发生的事情,所以囚犯不敢轻举妄动。 像SWIFT这样的金融信息中心,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中央监视塔。既然他们记录着全球的金融活动,那么谁控制了这个机构,谁就能知道各个国家、机构之间在做什么交易。 在911之后,美国就做了这件事。美国的财政部用SWIFT系统追踪恐怖分子机构之间的交易记录。他们用SWIFT记录的信息,挖出了各个恐怖分子机构之间的联系,找到了那些共谋的机构,提前知道了他们的行动计划。SWIFT当时当然是不愿意做这件事的,当时在欧洲,其实有不少人抗议美国政府的这种行为,但是欧洲政府迫于压力,最终还是默许了美国政府这种行为。那你也可以想象,同样的手段如果是去追踪其他国家、机构的合法交易,那这其实就成了一种间谍活动。这也就是前面说的圆形监狱效应。还不止如此。这篇论文提出,SWIFT这样的中间节点,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武器,作者称之为咽喉点Chokepoint。从字面意思上看,也很好理解。既然信息都汇总在一个节点,那么这个节点就像咽喉一样重要,只要掐住就能致命。
美国在制裁伊朗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2012年,美国又向SWIFT施压,让SWIFT停止向伊朗提供金融信息服务。这是有史以来SWIFT第一次向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终止服务。
这对伊朗的金融系统是灾难性的,下到商业银行,上到中央银行,都从整个国际支付系统里被隔绝出去了。这一点,后来就成了美国跟伊朗谈判的重要砝码。到了2018年5月份,特朗普宣布退出之前跟伊朗签订的核协议,这时候又威胁伊朗要再次切断SWIFT。不过这一次,欧盟是拒绝的,因为欧盟不想再次把SWIFT变成一个武器。
小结一下:在全球化的金融系统里,表面看交易信息是分散的,但往深一层看,全球金融信息的洪流,都会汇集到SWIFT这样一个关键的中央节点。谁能掌控、利用这样的中央节点,谁就有可能对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跨境交易进行控制。金融体系的全球化,并没有让权力分散,反而让权力集中起来了。
如果我们再看看互联网,你会看到同样的趋势。互联网世界,也有这样的中央节点。
你可能马上会想到的是数据的节点——没错,像是F书、G歌、阿LB巴、T讯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数据的中央节点。不过,如果抛开数据,我们只看互联网这项技术本身,你也会发现它的底层基础设施,其实是高度中心化的。我来给你举几个例子:
第一,光缆。表面上看,互联网上有那么多信息,但其实,在传输的时候,绝大多数都集中在300条光缆上。像是西欧和非洲之间,总共有不到6条光缆传输信号。这些光缆中任何一条被破坏,都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互联网瘫痪。在2008年,就出现过这样一个事故。一艘船在航行的时候,不小心在埃及附近的海域把两条光缆切断了,结果整个中东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都断网了。
第二,域名。上网的人都知道域名,就是www开头的。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域名的解析需要一个叫做根服务器的东西,目前全球总共只有13台根服务器,美国掌控着其中10台。
第三,IXP,互联网交易节点。这是一个类似交管局的基础设施,是为了疏导互联网上的交通拥堵。很多城市、区域的互联网信息,都需要经过IXP这样的核心节点。而这些节点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里面。听了这几个例子,你肯定也明白了,如果有的国家想把互联网武器化,那么掌控这些节点就可以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实施过一个绝密网络监控计划,也就是后来斯诺登泄露的“棱镜计划”,就是利用了这样的节点优势,对全球信息进行监控。
其实,这些中心节点的现象出现也不是一时半会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这种节点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的社交数据,不都掌控在微信的手里吗?
不过,这种节点效应上升到国际关系层面,它的意义可就大了。因为,它挑战了一直以来支持全球化的一种学术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当全球化的水平越来越高,经济体之间的交易往来越来越多的时候,战争就越不容易发生。大家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打起仗来成本太高了嘛。但今天分享的这篇论文让我们看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心节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掌握了中心节点,就相当于掌握了能影响全球经济的秘密武器。这么看来,挑起冲突的成本反而变得更低了。
现在有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这种武器潜在的破坏性了。有的国家,已经在主动寻找其他的选择,给自己留活路。
比如俄罗斯,在当年的乌克兰冲突里,西方国家曾经威胁俄罗斯要切断SWIFT的服务。近几年,俄罗斯投入了很多精力研究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可能就是为了找一个SWIFT的替代品。 听到这,你可能觉得,这也太丧了啊。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相信世界越来越平,但是结果发现山尖更高了,山谷更低了。而且从山尖往山谷发动袭击,还越来越容易,这个世界的态势不乐观啊。
其实也并不是这样。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不能忽略,就是立法和价值观的作用。信息的节点会不会被武器化,立法机制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说,在美国的互联网电商,虽说他们手里有大量数据,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把咽喉点的策略,用在这些公司身上。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台法案,承诺电商平台上的信息可以不受政府的管控,除了一些真正违法的信息比如像是色情影片这种。这其实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这条法案,造就了亚M逊、G歌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同样也是这条法案,给美国政府的权力划定了边界。再看欧盟。欧盟出台了最严格的数据隐私法案,这条法案,其实就会限制数据中心节点的出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法案,是跟纳粹德国的黑历史有关。那段历史让人们对于老大哥的监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后来欧盟才会把个人隐私,上升到人格权利的层面去严加保护。
另类数据
有很多金融机构,现在在使用类似卫星数据这样的新型数据,来进行股票的分析和预测。这种数据,被称作“另类数据”,因为它和传统的财务数据、经济数据很不一样。另类数据现在正在成为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新壁垒。另类数据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抽象。我跟你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你马上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了。去年11月在澳大利亚发生了一起火车脱轨事件,火车上载了268车的铁矿。在这之后,铁矿的价格一下子就涨上去了,因为很多投资者认为,这个事故会减少铁矿的供给。但是有一些交易员不这么想。他们找来了当时事故发生地的卫星图像,经过仔细分析之后认定,在事故地点把铁矿重新装车并不难。他们认为铁矿的供给并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因此铁矿的价格接下来肯定会回落。基于这个信息,这些交易员大赚了一笔。 你看,像卫星图像这样的信息,就是另类数据的一种。而交易员做的这件事,是一个最简单、最基础的,用另类数据做分析的案例。现在在美国,涌现出了很多专门收集、分析另类数据的公司,这些公司会收集卫星图像、手机信号、车载GPS等等,然后用这种数据做预测。《大西洋月刊》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一家叫做RS Metrics的美国公司,这是另类数据行业里比较出名的一家,是靠卫星图像起家的。给你简单说说这家公司的背景故事。公司的创始人是两兄弟。Alex Diamond 和 Tom Diamond。Tom 原本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而 Alex 则在一家专门出售卫星图像的公司工作。有一次Tom的客户想在马来西亚买一个工厂。为了给客户展示工厂的现状,说服客户买下工厂,Tom 就决定管他的兄弟要几张工厂的卫星图片。从图片里客户就能看到工厂里停了多少卡车,有多少员工的车辆,还有原材料仓储的情况等等。这件事让两兄弟意识到,原来从卫星图像里,你可以获得这么多关于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W尔玛的创始人Sam Walton曾经干过这么一件事,他在公司早期的时候,会通过数停车场里的车,来看每家店的经营情况。那么卫星信息,能不能也用来做这件事呢?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两兄弟干脆从卫星公司买了整整3年的图像。他们找到了麦当劳沃尔玛这样的门店,把不同时段里面,门店停车场停的车辆数量记录下来。结果他们发现,停车场车辆的数量和走势,竟然能很准确地预测这些公司的收入。于是兄弟俩成立了一家公司,并且扩充了他们的数据量。他们不仅会看停车场的车辆数据,还会监测太阳能板的安装、矿石的开采情况,锯木厂的木材库存等等。那么这些数据,在金融市场的交易里,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呢?我来给你举几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铜价的预测。RS Metrics这家公司,会监测全球炼铜厂的情况。不管说这个炼铜厂是在国外,还是说铜陵、沧州这样的中国城市,他们会通过卫星图像,收集以下几种数据:库存的面积,卡车的数量,员工车辆的数量,还有垃圾车的数量。根据这些数据,他们会建模形成一个关于铜库存的指标。当他们把这个指标跟铜价做比较的时候,发现当他们的库存指标上升,全球铜价也会相应地发生下跌,说明他们对供给的估计是非常准确的。而这种信息,因为是实时监控的,所以甚至会比炼铜厂对自己的库存计算都要更准确、更快。这还只是个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个商学院教授还针对这家公司做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他们拿到了RS Metrics 公司手里的全部数据,包括美国的44个大型零售品牌,66000家门店的卫星图像数据。这里面有星巴克、沃尔玛、Costco等等这些大品牌。结果发现,根据这些门店停车场车辆数量的波动进行交易,收益率能比基本回报率高出接近5%。你看,卫星图像这样的另类数据,是不是很有效?其实,还不只是卫星图像。手机信号,现在也成了一种强大的另类数据。美国有另一家数据公司叫做Thasos。他们监控了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里,员工的手机信号。他们想用这个信息来预测特斯拉的产量。你可能知道,特斯拉的量产能力一直都是这家公司的增长瓶颈。每次一出财报,如果财报显示公司量产能力出问题,股价往往就会下跌。反之则会上涨。Thasos公司做了一个推测。他们认为,员工加班的时长,跟量产能力是成正比的。加班越多,量产越高。通过手机信号,他们可以监测员工加班的情况。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时候,他们发现,特斯拉员工工作时长大幅提升,而且通宵轮班的比例,在整个季度里增加了30%。由此判断,Q3的量产应该会有大幅增长。结果Q3财报出来,果然Model 3 车型产量翻倍,当日特斯拉的股价就大涨9%。所以你看,另类数据,无论对于大宗商品交易还是股票交易,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测工具。传统的股票分析,用的都是像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或者是统计局、经济报告这样的公开数据。这样的传统数据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是速度不够快,只能用来看长期的走势。但是另类数据就不一样了。另类数据更新速度很快,能用来判断短期的走势。而且像是工厂产能这样的信息,性质其实很像是内幕消息,一般人都没法轻易获得。甚至有些数据,是经营者自己都忽略的。所以,谁能掌握这样的信息,谁就能在股票交易当中抢占先机。现在市场上,有上千家公司在专门处理、销售这样的另类数据。而且数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信用卡的消费数据,社交情感类的数据,爬虫数据等等。使用这些数据的公司也不只是美国机构,中国的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也在使用这样的数据。那你可能会好奇了,普通人能不能也使用这种信息呢?像是卫星数据,我们不是在谷歌地图上也能看么?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你要知道,这种信息收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般人负担不起。比如说,购买实时卫星数据的费用,最少一年也要好几万美金。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头我们会说,随着创新的出现,竞争的水位也越来越高了。另类数据的确是金融领域的一个创新。但是现在,能负担得起这种创新的公司,都是大型金融机构。目前,这些机构每年花在另类数据上的钱高达4亿美金。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到2020年预计会翻4倍。好了,总结一下,《大西洋月刊》的这篇文章带我们看到了金融领域的一个创新,就是另类数据。相比起传统数据,另类数据更具有实效性和内幕性。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在使用这样的数据在金融市场的交易里抢占先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也意味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壁垒又被提高了。对于散户来说,尤其如此。过去,金融机构就有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现在,有了另类数据加持,金融机构的交易优势就更大了。所以《大西洋月刊》的这篇文章,在最后也给散户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你没有竞争力,那么就别玩这个游戏。这个建议听起来有点扎心,但是这句话本身,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非常简洁,铿锵有力的。所以在这里,我也把英文分享给你,叫做 If you can’t be competitive, don’t play the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