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增长22%,百度今年前90天释放出的3个信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以互联网为中心转向人工智能优先(AI First),这是百度最新探索的无人区。

5月16日晚间,百度公布24Q1财报:一季度总营收315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70.11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百度核心的净利润(Non-GAAP)66.28亿元,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

仔细翻看这份财报细节,不难发现百度正在发生的变革信号。管中窥豹,AI对百度正在进行全方位的重构,不仅是一款产品或模型这么简单,而是对产品逻辑的彻底变革,并开始产生积极正向的收益。

当产业进入深水期,风口开始归于平静,如何让大模型产生切实的价值,是所有参与者追逐的目标,作为国产大模型代表的百度,这一次率先给出了答案。

用AI重构搜索

搜索业务是百度的基本盘,根据24Q1财报,百度搜索依然稳居中文搜索“一哥”,给百度贡献了支柱性质的收入。数据显示,2024年3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6亿,同比增长3%,季度在线营销收入170亿元。

群狼环伺,百度搜索依然可以稳住核心大盘,足见其客户的黏性。

实际上,这并不那么容易。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一直有观点认为,问答形式将对传统搜索引擎带来颠覆,而如今财报印证的现实是:类似百度的传统搜索引擎不仅不会被大模型颠覆,反而会因此重构为全新的搜索入口,给用户带来更优体验,加固竞争优势。

可以说,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互联网的入口之一,本身也是最大的AI应用场景之一。而为了在AI时代真正站稳脚跟,百度一直在思考如何用AI重构搜索。

一线已经听得见炮火。近期,经过文心大模型重构后的百度新搜索,具备极致满足、推荐激发和多轮交互三个特点。在当前百度搜索每天已有的问答需求中,首条满足的比例已达到70%,百度搜索日均新增问答需求超过5000万。

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格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文本、图像、第三方链接、兴趣点等诸多形式。百度亦在提升AI生成的搜索结果,还增加了“互动”栏,改为问答式搜索,种种动作都表明,AI重构搜索的速度正在加快。

财报电话会透露,现已约有11%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有组织、更直观的回答,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令前端用户侧的体感正在变好。

而这也仅仅是个开端,向下深挖,还可以探针出新的趋势:在百度搜索上分发智能体,有望演变出“AI时代的小程序”。

短期来看,借助百度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的“零代码模式”,创建出的智能体正实打实地提升着广告转化率、用户体验和商户投放效率。譬如,启德教育通过AgentBuilder创建了一个懂业务、懂学生的留学顾问,上线第一周,就成功分发了155万次,与用户交互了5.8万次,线索转化量直线增长;索菲亚创建的智能体,不仅能够回答用户的装修诉求,还能主动与用户确认具体需求、推荐线下门店,实现有效线索成本下降30%。

百度内部也在透过智能体蝶变。百度搜索、小度、地图、贴吧、车机等百度生态产品,都已接入智能体的相关能力,截至目前5万多名开发者和上万家企业入驻文心智能体平台。

虽然现阶段AI生成没有广告落地,短期可能会影响广告收入,但如果从长期来看,智能体生态的形成,可能让百度拥有下一个超级入口,弥补百度的内容生态,而这也将成为百度长期主义的最佳写照。

AI成为云业务关键驱动力

24Q1财报中被单拎出来的云业务的确表现亮眼,营收为47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源于百度智能云生来就有AI基因,在产品和服务利用AI实现重构之时,优化盈利方面取得了关键进展,本季度生成式AI贡献的收入比例达6.9%。

在最近一年的时间中,百度文心系列大模型持续迭代与优化。无论是2023年5月文心大模型3.5版本的亮相,还是同年10月的“迄今最强大”文心大模型4.0版本的面世,都代表着百度对AI技术的高水准追求。2023年3月推出的文心一言,成为科技大厂首个直接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产品,演进到现在,在产业界已经成为了风潮。

由于在大模型上出拳最早,其后在大模型、大模型工具平台、大模型对自身应用重构、大模型生态等方面,都较早开展成的体系化打法,势必带来一定的先发优势,推着百度重新回到重要的牌桌上。

公开数据显示,文心大模型API日均调用量突破2亿,相较于23年Q4财报披露的超5000万次计算,日调用量环比增长300%,同时文心大模型日均处理Tokens文本已达2490亿。

除了调用量不断攀升,百度亦在兼顾模型成本。这与百度四层技术栈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在芯片、框架、大模型和终端应用场景能够形成高效的反馈闭环,帮助大模型不断调优迭代。相比一年前,文心大模型的算法训练效率提升到了原来的5.1倍,周均训练有效率达到98.8%,推理性能提升了105倍,推理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

正如天风证券给出的观点,百度24Q1 AI云业务增长,受益于AI对云驱动影响和公司文心大模型系列推理成本显著降低,叠加轻量模型相较开源模型优势,云业务额外收入增量重心由模型训练过渡到模型推理,推理成本显著降低带来的增量反哺云业务,有望带动云业务发展。

百度今年最新发布的“模型家族+两大开发工具”,还在进一步降低开发者的门槛和成本。

如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封装和预置了开发AI原生应用所需的各种组件和框架,能够大幅降低开发门槛。最快只需三步,开发者就可以用自然语言开发出一个AI原生应用,并且能够便捷地发布、集成到各种各样的业务环境中。

春节期间,河南周口沈丘县、驻马店驿城区等地上线了能够24小时提供服务的“居民助理”。就是通过AppBuilder知识问答应用(RAG框架),构建当地政务知识库,居民助理能够高效、准确的回答具有地区特点的问题。同时,大模型消除了口语表达和政务术语之间的鸿沟,为居民提供了“所问即所得,问答即服务”的服务。

另一个开发工具ModelBuilder则可以根据开发者的需求定制任意尺寸的模型,并根据细分场景对模型进一步精调。其预置了最全面最丰富的大模型,包括旗舰版大模型ERNIE3.5和ERNIE4.0,轻量级大模型ERNIE Speed、Lite、Tiny,以及两个垂直场景的模型ERNIE Character和ERNIE Functions。ModelBuilder还支持国内外第三方主流模型,总数量达到77个,是国内拥有大模型数量最多的开发平台。

“模型家族”精调大模型的背后,意味着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开发者,基于文心大模型开发原生应用、做二次开发,都能够拥有更低的推理成本和更高的训练效率,这对于B端企业客户的吸引力无疑不断加强。

模型快步迭代的同时,切实将大模型能力延伸至更宽广的商业化场景中,是百度戮力进行的又一项“AI时刻”。

一直以来,云业务都是大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阵地,更是赋能千行百业客户的扳手。当下,越来越多企业在百度云进行模型训练、微调和AI原生应用开发。本季度,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均接入文心大模型API,联想和蔚来汽车也在季度内与百度达成合作。

例如,百度已与蔚来汽车达成合作,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蔚来座舱AI伙伴,首批上线蔚来NT 2.0/2.2平台所有车型,目前已推送近20万台车;三星在最新款的S24旗舰手机上集成文心大模型的多项能力,包括通话、翻译、智能摘要等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即圈即搜” 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操作在文字、图片或视频上进行圈画或划线,即可立即获得精准的搜索结果。

每一个动作和举措,都在推进AI普惠,让更多人感受到大模型如何彻底改变云业务,并加速赋能。

自动驾驶:一个新的收获周期

以往,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对百度财报的点评中,自动驾驶一直是关键词,长期占据主角位置,而最近,自动驾驶更是车圈的风暴话题中心。

4月6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宣布“特斯拉将在8月8日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马斯克的入局,让自动驾驶的前景增添了一分确定性。

此前,百度布局自动驾驶领域超过10年,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安全运营测试里程累计已超1亿公里,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族超5000件,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

十余年深耕自动驾驶,让百度Apollo接连交出多份脚踏实地的答卷,迎来一场“秋收期”。业内预计,到2026年高阶城市智驾将进入放量期。对于深耕自动驾驶多年的百度而言,这也将是利好兑现的关键期。

百度曾祭出目前国内唯一的纯视觉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品ANP3,最近ANP3将升级成为ASD(Apollo Self-Dirving),并全面应用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auto-driving foundation model)的技术。

ADFM是5月15日百度在Apollo Day上发布的自动驾驶大模型,是全球首个能够支持L4级别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L4全无人出行从0到1部署一座城仅需半年。

安全性,一直是百度Apollo追求的方向。ADFM可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截至4月,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超过1亿公里,但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同时,百度Apollo为每辆无人车及乘客购买了500万的保险,但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在自动驾驶大模型的加持下,百度Apollo成为智能化汽车时代的“卖铲人”,聚拢众多车企加入朋友圈。和讯商业了解道,ASD将在极越全系车上量产首发,此外百度的萝卜快跑也将ASD“招至麾下”。

Apollo Day上,百度还宣布上线搭载Apollo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的无人车,整车成本相较于五代车下降60%,成本仅需要20万元。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在全国已经完成超600万次的出行服务,一季度内提供的乘车服务约82.6万次,同比增长25%。在武汉,订单量也在飞速增长,是23年同期订单数的4倍多,服务面积已经扩展到3000平方公里,覆盖近700万人口。现在,武汉已经成为萝卜快跑的样板城市,真正从“实验”变得“实用”,成为武汉市民出行的一部分。

一个好消息是:24年底,萝卜快跑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这也意味着,萝卜快跑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盈利的平台。

从自动驾驶大模型,到六代无人车落地,再到ASD的量产,百度无疑希望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降低成本,让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飞轮越转越快,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