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期望理论——小心管理自己的“期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1

(备注:记得曾有人问过我某公司出报表后的业绩是否符合我的预期,我的回答是没有预期。这并不是一种自秀,而是真的没有预期。我投资的股票,一般会对将来的卖出价格有一定的预期,但是在实际买卖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预期就卖光了,最后只能安慰自己:买得便宜卖得随意。)

2006年1月31日,谷歌公布了2005年度的最后一个季度财务数据,收入增长97%,利润增长82%,这是历史最佳纪录。股票市场对这个业绩的反应如何呢?在数秒钟内,股价断崖式下跌16%,导致熔断;恢复交易以后,股价再次垂直下跌15%。这绝对是恐慌式下跌。一位极度绝望的投资者在自己博客里写道:“要跳楼的话,哪座大厦最合适?”那么,谷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业绩不及预期!因为华尔街的分析师们预计的经营数据比刚公布的要好,当这种预期没有变成现实的时候,传媒巨头的市值瞬间减少了200亿美元。

每一个投资者都知道,要准确地预测财务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从逻辑上讲,对于预测错误来说,最合理的反应本应该是“猜错了,这是我的错。”但是投资者的反应一般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一看猜错了,赶紧卖股票。

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卡尼曼等(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规避的。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具体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发生账面亏损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账面盈利时,随着利润的增加,其满足程度的增速是降低的。期望理论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利用期望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阿莱悖论、股价溢价之迷以及期权微笑等等。

幸运的是,期望也会有好的作用。在皮革马里翁效应中,教师对自己认为具有高潜质的学生会给予额外的重视,因而对他们更有耐心并可能花更多时间关注他们。如此一来,这些学生的智商就可以借助更精心的培养而得以发展。

那么,对于期望,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概念——安慰剂效应。患者在服用了没有任何治疗效果的丸药或采用了没有任何效果的治疗方案后,其中的1/3会出现病情改善的状况,这种现象称为安慰剂效应。在这里,美好的期望可以改变我们大脑的生物化学状态,并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向好的方面发展。

期望是无形的,但其后果是可见的。各种期望的存在,有助于我们改变现实。我们能否过没有期望的生活?很不幸,我们无法使自己不对未来怀有各种期望,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小心地管理期望。对于那些我们可以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东西,我们要满怀希望,如更好地安排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对于那些自己无力控制的东西,降低自己的期望可能更为明智。比如,对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绝大多数投资者真的无能为力,那么就应该坦然面对各种波动。而对于那些可能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的未来事件,我们要做一定的预测,以免到发生的时候会让自己接受不了,如某些较大风险的投资,要想到公司破产,投资无法收回的惨剧发生时,自己投入的资金量是否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全部讨论

2022-08-12 09:02

降低期望值,有时候反而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让自己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