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努教授谈日本能否走出慢性通缩——中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期、中国对日本的关注度很高,日本在过去陷入了“失去的 30 年”,但 2023 年以来种种数据表明日本似乎出现了走出该困境的迹象,日本陷入通缩的教训以及走出通缩的经验或许能给中国经济带来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此背景下,2023 年 8 月 18 日、中金公司有幸邀请到了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的渡边努(WATANABE Tsutomu)教授以《日本物价研究第一人谈日本能否走出慢性通缩》为主题面向中金公司的客户举办了线上视频会议1。渡边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尤其在物价、货币政策领域有着很深的建树,在日本被誉为“物价研究第一人”。渡边教授在 1982-1999 年期间,曾在日本央行担任资深经济学家;1999-2011 年期间,曾在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任职,2011年起在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任职。渡边教授于 1992 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渡边教授开发的“东京大学日频物价指数”获得了日本专利,目前是日本物价指标的重要参考之一。中金公司研究部丁瑞主持了本次会议。在演讲部分,渡边教授分三个部分介绍了自己的观点。

1、目前日本物价的情况:日本在 1995-2021 年之间物价长期走平、这段期间被称为“慢性通缩”,该情况在世界各国当中实属罕见;但在 2022 年后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CPI同比一度高达 4%左右,同时日频物价显示“超市物价”同比高达约 9%。观察日本物价的详细构成会发现日本的物价目前同时患有“慢性通缩(一部分物价依然同比为 0%)”与“急性通胀(一部分物价同比高于 10%)”两种“疾病”,同时治疗两种“疾病”比较棘手。

2、日本的慢性通缩:日本过去的慢性通缩主要有两点特征:①日本企业“成本转嫁”的不充分(日本进口物价同比较高,但CPI同比较低);②“名义工资不涨、物价不涨”的负循环

3、日本今后摆脱慢性通缩的关键条件:2022 年春季之后日本发生了 4 点变化:①消费者通胀预期的增加;②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容忍度提高;③公司对最终价格的成本转嫁增加;④劳动者对更高工资的需求增加。日本正在从“慢性通缩均衡”或能逐步转换至“工资、物价持续上升均衡”。未来能否稳定在“工资、物价持续上升均衡”,取决于工资能否持续上涨。就未来日本通胀走势,日本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渡边教授认为日本的通胀未来或会持续存在

在问答环节,渡边教授表示虽然目前日本的通胀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但这不是政策的结果,而是受到俄乌冲突和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渡边教授认为日本慢性通缩的最大问题在于“低通胀持续了太久”,导致日本民众通缩思想固化,仅凭日本当局的政策(“安倍经济学”)很难改变物价与工资

渡边教授认为 2024 年的“春斗”或许也能实现明显的涨薪幅度,今后日本央行或能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其顺序为放弃YCC(2023 年秋季前后)→退出负利率(2024 年的春季或更早、调整至零利率并 1-2 年间维持不变、为“呵护”工资增长日本央行或许不会连续加息)→在长期缓步退出QQE(调整或需近 10 年时间)。反之、如果未来涨薪幅度有限、则日本央行将无法实现通胀目标,未来 5 年可能都将维持现有的货币政策。因此,2023 年和 2024 年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是一个十分关键时点,央行需要能够妥善应对。

“老龄化”对于日本而言,在过去是通缩因素,但今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老龄化、人口减少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日本劳动力短缺,工资上升,今后或为通胀因素渡边教授对他国回避通缩的建议工资持平时间越久、陷入通缩时间越久、居民与企业的通缩预期就会固化、政策将难以有效、摆脱通缩的难度就越大。因此无论物价下行的原因是什么,都需要尽快解决,在通胀预期下行至“危险区域”之前进行货币宽松或财政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这些政策应该在短期内集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