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有必要参与个人养老金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5喜欢:6

       #我的养老投资规划#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11月4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又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稳步推进,相信过不了多久,很多球友们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个人养老金买还是不买?

        在我看来个人养老金有三个关键词,这便是我的答案。

        关键字一:改革红利。

        在个人养老金推出以前,大多数的打工族熟知与缴纳的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国家强制执行的,由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工资总额的20%和8%的比例,分别存入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待到退休之日,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计算发放每月的养老金。所以这份养老金现在并不确定你以后能拿多少,只是相对的说,你自己交的越多,交的越长,到时候拿的就越多,至于多多少,并不确定。

       在这个背景下,我想到了两点:

      1.大家都能拿到的只是社会给予你的基本保障,无法保障你的额外需求。

      2.在90年代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初期,有一些人及时参与,当时还有一次性缴纳多年的,在这几年陆续退休,养老金逐年上调中,享受一波红利,凡是当年缴纳的都说好。

       从这个层面说,现在推的个人养老金同样是国家层面养老制度的重大改革,属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及早参与或能更好的享受改革红利。

         关键字二:税费优惠。

         相较改革红利,下面说的可能于个人更加现实一点。普通人买个人养老金到底有多少优惠?

         首先明确的是你现在交的钱都是你个人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出国或出境定居),也可以被继承,这笔钱单独属于你。其次是这笔钱是用来投资的,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风险有所多少,收益有多少看你个人的选择。相较你自行投资相应的品种,个人养老金有以下税费优惠:

       最大的优惠:可以抵扣个税。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房贷利息一样,个人养老金也可以抵个税,每年不超过缴费上限12000元的部分,在个人所得税前办理扣除。对于多数人来说,年度收入大概在10万到30万之间,按照最低3%的税率,大概能少交360元的税,按照10%的税率,可以少交1200的税。。。。当然工资越高,抵扣的就越合算。为什么会限定最多一年12000,也是为了避免高收入多缴,更加拉开贫富差距。所以换句话说,个人养老金,高收入人群必买品种。

        限时的优惠: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般个人投资收益的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就算按照当前社保基金每年8%的收益,个人所得税每年也需交纳192元。这是限时优惠,越早参与,越早享受。

       就税费优惠上来说,大多数得到的收益大概在550-1400之间,相当于国家让利了5%-11%。收入越高,越合算。

        关键字三:个性选择。

        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最大的不同,我觉得就是突出了个性选择。

         并不强制,可买可不买。

         并不限制缴费金额与缴费次数。不超过12000元,更多的是保护我们普通人。可以根据个人收入,选择合适的缴费金额。也避免了一次性支出12000带来过大的压力,可以每月支出个1000,强制储蓄。

         并不限制投资品种。当下投资的品种非常多样,当然承担的风险也不同。求稳健的就是储蓄存款或者商业养老保险,求收益的,不妨考虑下公墓基金,当下3000点的股市,是不是在等一波公募基金。

         这种选择的多样性,更是体现了公平性。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但是个性选择,让相对公平惠及大多数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每年1万2,每月1000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国家背书,安全可靠;收益稳定,最起码高于大多数水准。所以我决定每年顶格申购。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2022-11-08 23:38

自己存定期多香,想啥时候取就啥时候取,这个要是退休前就挂了,有啥意义

2022-11-08 21:55

还有,3000点并不是熊市,2000点才是

2022-11-25 15:52

买这些基金是不是也是打1折的手续费呢。

1、交20%个税的人一般有自己的资产增值逻辑
2、基本个税的人结余不多,更不可能存钱进去
3、只进不出,流动性极差,最后领取还要交个税
根本比不上直接在券商以及二级市场投资

2022-11-08 21:52

?

2022-11-08 21:39

挺鸡肋一产品,但是国家又需要钱~

2022-11-06 22:33

讨论已被 随风轻云淡沉浮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