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在这个时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贵州茅台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2喜欢:23

最近生活上虽然是诸多不顺,但居然想写几笔茅台,看来必然是有点膨胀。

不啰嗦了,直入正文。我选取的基点是2012年开始,至今的12份年报,因为当年就是在2012年底爆出的塑化剂事件,对当季的财报是没有影响的,2012算是正常经营的一个财年,如果按惯例看10年的话是2013年作基数,可能会有偏差。实际的结论是,区别很小,阿茅太稳了。让我们看看过去的11年里,阿茅都干了些什么,并试着展望一下未来的阿茅会怎样。

1、这12份年报数据整理出来之后,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一个企业永续增长的威力,被我们所有人低估了,至少被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大大的低估了(其实茅台不是,也不可能达到永续增长)。这些年公司经营的关键数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经营现金流、现金分红、人均薪酬、甚至是给茅台集团的商标使用费,茅台都稳定的保持在15%-20%的复合增长率,并且在11年中,大幅偏离均值的财年屈指可数。

而资本市场对于这样的企业,真金白银交易出来的市场表现(后复权),是最高价接近15倍的涨幅,14倍的收益,现价接近10倍的涨幅,9倍的收益。现价对应的动态pe约23倍,如果从pe的角度来看估值,谈不上高,也不算低。

茅台历史估值图表,数据来源:集思录

一个延伸的思考,对于一个确定性远超茅台,真正意义上接近永续增长的企业,$长江电力(SH600900)$ ,虽然增长率要低不少,但对于其估值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2、这12年中,茅台的综合毛利率几乎没有变化,均值保持在91.7%,最大偏离值只有1.9%。拉低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是系列酒的逐渐放量,拉高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自然是茅台酒的提价(出厂价),以及直销比例的不断提升。

从无到有,系列酒(茅台以外的所有)截至2023年年报,已经做到了200亿,占营业收入的14%,如果以量计,则占到了43%的产量。从股东的角度来说,公司发展系列酒无可厚非,至少在过去的数年里,多少也是增厚股东权益的经营行为,系列酒也是有6成以上毛利的好生意,但是自己薅自己羊毛总是要适度,不然会被反噬。(对茅台品牌的影响,可能存在经销商压货等等)。

茅台的提价,也没什么可说的,作为快消品的一哥,跟随通胀和居民收入适度的提价,这是茅台的权利。而长期化的通胀,又是信用货币时代的必然,只是这个话题放在当下短期的通缩来看,多少有点不合时宜。说到这里,其实是一个分歧点,先不展开,后面说到未来的时候再聊。

茅台的直销,不是茅台的铁粉,或者资深股东,可能对这个数据就很不敏感了。一样是从无到有,茅台的直销比例在2023年底,已经达到2成以上,近4年,更是保持50%的年均增速。财报里没有披露直销产品的价格,以飞天普茅为例,至少1169到1499之间这330元,上市公司也自己拿走了20%。一个不一定特别恰当的比方,就像是我对腾讯这几年,逐渐开始商业化微信一样,如果茅台自己逐渐吃掉出厂价和指导价甚至是市场价之间的差价,其实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下降的一个表现,当然,这个竞争力的下降,是相对曾经的自己。

3、茅台酒的产能,并不像很多人印象流当中的逐年放量,在过去的6年里,保持的节奏是每3年略微提高15%的产量,并保持2年。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从5万吨提高到5.6万吨,并保持到2023年的5.7万吨,而对应的是放量的前一年,设计产能会得到约10%的提升。公司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是十四五的技改建设项目,公告于2022年底,产能提升约2万吨/年,建设周期48个月,但截止目前施工进度应该是滞后于规划,原因不详。一年多了,厂房还没有盖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5月6日中国酒业协会消息,茅台酒“十四五”技改项目、茅台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项目、中华6万吨勾兑车间等重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目前,柑子坪片区剩余在建的2栋制曲厂房、14栋制酒厂房及其配套设施正在全力推进中,计划于今年内交付投产。

再回到当下,即便是按照酱香特殊的工艺,即期的产量大于销量。我们就按照当期的产量来量化一下,5.7万吨/年的茅台酒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帮大家按一按计算器,考虑到乙醇的密度,我们粗浅的按照1瓶500ml茅台0.46kg来计算,5.7万吨如果全部折合为飞天茅台,就是1.24亿瓶。全中国一共有34个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含港澳台),还有600+个县地级市,一个省会的规模至少相当于5个以上普通的县地级市,加一起算800个。这样每个城市平均可以分到15.5万瓶,每周就是2978瓶,14亿人平均到800个城市,每个城市约175万人。我们假设把这5.7万吨/年的茅台酒全部喝掉,需要每万人每周喝掉17瓶。每万人中最富裕的10个人,即千一的比例,这个城市中最富裕的一千多人,如果每周可以有一次日常消费或者商务宴请,大概就可以消费掉这5.7万吨的茅台,如果达不到,那就会产生库存。

贫穷或者富裕都会限制我们的想象,我既认识每周日常就要喝掉数瓶的朋友,也认识喝了一辈子酒,最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喝一次百元以上白酒的老一辈,但我仍然无法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以及答案的逻辑。

4、阿茅之所以能成为全中国资本市场皇冠上的明珠,其完美的商业模式是其他公司无法企及的。极高并且可以长期维持的毛利率,占比越来越低的各项费用,极高并且逐年提升的单人产值,无负债(扣除财务公司负债),无应收款,无信用/资产减值,资本开支占比极小且良性,这些随便哪一条都是内卷的制造业口水三尺的。如今千万宠爱集于茅台一身,那些看不上阿茅的投资者,我只能说是投资还没有入门,对企业经营一无所知。这些经营层面的优势,历史上已经很多人罗列过数据,并详细的计算过,我就不重复劳动了。

如果一定要挑出来点毛病,也就是并表的子公司财务公司完全黑箱,大一千多亿的现金,每年只能贡献十几亿的收益。不过退一步说话,没有去乱投资,价值毁灭,应该就算没有越过小股东的底线了。公司的人均薪酬虽然也挺高,但在A股上市公司里不算突出,而且总量占比也算是比较低了,不是什么大毛病,这方面问题的重灾区是创新药企业。

5、过去的12年里,有3年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即2013-2015,这三年茅台酒的产量变化非常小,291/306/315,系列酒的产销量是倒退的,结果就是14/15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几乎是原地踏步。在较短的时间内,零售市场出现过市场价和出厂价的倒挂,但当时的市场环境,中短期的未来有没有可能再出现,我认为极难。

2014年的时候,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万元,月均1667元,不到当时破发的茅台2瓶的价格,10年后的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近4万元,月均是3267元,如果是按照破发的茅台,可以买3瓶,如果按照指导价1499也可以买2瓶还多些。从价格的角度来说,茅台的市场价并没有很高的下探空间,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基尼系数在这10年里的提升,茅台消费市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坚挺一些。10年前,我不太记得当时自己的月收入了,当时零售价出厂价倒挂,电商平台各种促销,我买了1箱五粮液,1箱1573,但没有买茅台,或许因为香型,或许因为价格,记不太清了。10年后的今天,如果还会有类似的情况,我可能就会买几箱茅台存着喝了。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至少过去几十年是,现在也还是。茅台不管是出厂价,还是指导价,只能说是跟随通胀在走,甚至提价的程度还弱于通胀。所以茅台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价,还是在量。

这3年里,虽然茅台酒的产量和营收原地踏步,但是存货占营收的比例到2015年的时候,提高到了这12年的最高值,55.2%。其中作为半成品(基酒?),在连续3年高增长之后,达到138亿的货值,作为参考,之后的7年,2022年,这个数据才超过2015年,达到158亿,而这个时候,茅台酒的产能已经比2015年提高了45%。3年的基酒存量,让公司2017年的销售得以爆发式增长50%,净利润也暴涨了62%,并在次年的2018年,也保持了营收/净利润,27%和30%的高增长,是过去12年里阿茅的高光时刻。

6、关于茅台的“社会库存”问题,这是近期非常多的文章或者自媒体视频刷屏的核心。首先社会库存这个概念,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汇,长期看,既不会因为所谓的金融属性成为贬义,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升值成为褒义。社会库存应该一分为二,居民库存和经销商库存,经销商库存中再分传统经销商库存和黄牛党库存。

关于居民库存,这部分库存的绝对值并不小,因为基数巨大。打个比方,假设我们按照100人存2瓶的增量,就是茅台超过一个季度的总产量。这部分库存也几乎不会流转到市场上成为增量的销售,最终的结果是在某一个开心的日子,回归快消品的本质,被喝掉。居民库存体量的弹性范围,相对于茅台的产量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缓冲区,居民收入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家里有人喝酒,尤其是长辈,存几瓶茅台,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从这个角度来看,直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正在走的路是对的,居民库存在绝对值比较低的当下,肯定属于培养良性的消费习惯(个人主观的经验,高度白酒存两年再喝,口感会更好)。

关于经销商库存,正常渠道的经销商,会受到经济活动低迷的影响,在市场价远高于指导价的情况下,还有很大的降价走量的空间,只是相对减少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这几年,社会平均收益率在下降,茅台经销商降低一定程度的利润,也算是合情合理。正常渠道的供应商,虽然不在上市公司的体内,也是很重要的,商务渠道的推广,品牌形象的维护等诸多方面,在过去当下甚至未来,还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即便在经营情况极度恶化的13/14年,也罕有茅台的渠道经销商主动退出,毕竟这棵摇钱树并不容易抱得到,资本是具有自发学习进化能力的。至于黄牛党的库存,我完全不关心,即便是短时间全部都推向市场,冲击零售市场价格,影响的也只是短期市场情绪而已。

从股东的角度来说来看,短期甚至中期零售市场价格的下跌,对公司有益无害。因为价格的降低,必然会刺激实际消费,提高开瓶率。以降低黄牛党大部分利润,或者经销商小部分利润为代价,换取社会库存的降低,为未来零售市场价格波动上行提供基础。

7、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抛开细枝末节的果,核心的因,大概就是独一无二的消费认可度。所有人都知道茅台是最贵的白酒,所有人也都认可茅台是最贵的白酒,甚至也可以说所有人都认可茅台是最好的白酒,不管你买不买,也不管你喝不喝。而当身处快消品这个商业模式之中,这个核心竞争力就会被无限地放大。在过去的10年20年里,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滞后于通货膨胀的阶段,在消费意愿滞后于居民收入的阶段,都是茅台独特的红利期。即便是在宏观经济减速、社零不振的当下,茅台依然有着相对于其他消费品更优越的经营环境。虽然茅台的终局,必然是一个失去成长(量失去成长),同步于通胀(价同步)的价值股,但达到这个终局需要多少年?我不知道答案。

8、茅台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年轻人喝不喝酒,乙醇致癌,高价白酒智商税之类的话题,不值得长篇大论,一笔略过了,任何一个商品,只需要面对和服务好他当下和潜在的消费群体,不需要面对全体国民。作为饮料制造业,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只要公司自己不弱智到瞎搞的程度,两个安全的方面不出问题,在资本泛滥的年代,竞争对手和后来者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我认为茅台真正的风险并不来源于企业的经营,而在于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虽然不管是理论上,还是过去几十年实际经历。在信用货币时代,全球所有央行都无法抑制发钞的冲动,货币竞争性贬值,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未来有两个结果是难以接受的,一个是国家竞争力急剧下降,导致恶性通胀,另一个结果是国家竞争力缓慢下降,叠加人口问题,陷入长期的通缩,是的,案例就是隔壁小日子。这个话题完全没有办法展开说,我也不具备舌战群儒的能力和精力,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认知和结论。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非常困难,茅台身处消费品行业也不例外,无法逆天改命,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个结果。那时候茅台现有的估值体系会崩塌,一定会毁灭无数的财富。

///

我还是保持我之前的观点,如果只是零售市场的一点点波动,我不认为市场会给出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价格。因为茅台过往的光环,无数机构、大佬和散户的关注和研究,愿意接茅台飞刀的大有人在。或者像某些比较直白的朋友,问我多少钱的茅台我愿意重仓,我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价格,倒不是因为我不愿意分享,而是因为估值本来就是主观的认知,市场交易又需要在主观的基础上再叠加一次主观对市场情绪的判断,这个范围就更大了,交易决策最好还是自己做,尤其是这种价格保护偏弱,潜在风险又比较大的标的。

码了这么多字,其实还是那句老话,资产就是这么个资产,我只是把财报里一些枯燥的数字,具象化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好或者不好,贵或者便宜,下注或者不下注,大家各自决定。

利益披露:作者未持有$贵州茅台(SH600519)$ 仓位,未来24小时内没有交易计划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全部讨论

有点好奇 @柴迷 柴兄会不会对贵州茅台感兴趣,甚至下场。

06-18 17:02

Mark

06-17 11:18

很棒的思考。段永平前几天也说类似的一个意思,实在卖不好的一两年,就当库存变成年份酒吧。
最后的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那就不止茅台。所有。

成也金融,败也金融。在紧的时候存茅台喝茅台都可以,在松的时候茅台涨价有利于居民储蓄还是有利于贫富差距还是有利于带头消费呢?微观可以改变,在宏观面前都是炮灰

转发学习,谢谢分享

06-17 14:54

价格还在波动,但学习一下!记录一下!

06-17 14:05

转发学习

06-17 12:02

好文!

06-17 10:46

动手的时候请摔杯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