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你的大学上榜“双一流”名单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备受关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已经公布,中国高等教育掀开了崭新一页,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其中南京12所高校榜上有名,南京也由此成为除北京、上海以外,“双一流”建设高校最多的城市。“双一流”建设将为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而共同奋斗。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一批高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

根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入围学科数在10个以上的院校有12所,其中,北京大学41个、清华大学34个、浙江大学18个、复旦大学17个、上海交通大学17个、南京大学15个、中国人民大学14个、北京师范大学11个、东南大学11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个、中山大学11个、武汉大学10个。

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据了解,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权威性,不仅在认定遴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方案咨询、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和周期评价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称,“双一流”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拥有优秀学生、学术精英、高端成果、国际声誉和一流服务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无一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985工程”和“211工程”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既要创新也要继承,所以这样才能稳中求进、平稳过渡,因此考虑了原有的985工程的继承性的问题。“985高校基本都在里面,就是考虑继承性,兼顾以往建设的基础。而且是统筹推进,不是一步到位就能建设世界一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之所以推出“双一流”建设,就是因为经过多年发展,985、211工程大学出现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未来,“双一流”的建设既要继承原“985工程”的基础,又要以改革促进发展,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的高校的压力,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对于它的流动性,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谈松华也深有感触。他表示,“985工程大学”是固定的,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动态的,一段时间会有评估。因为建设的方法和过程不一样,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出现重复是对原来“985工程”高校的肯定。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