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交易中,为什么大多数人“亏损的不会卖反而卖盈利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

“卖盈利的”能让钱包鼓一点儿,“卖亏损的”会让钱包瘪一点儿。前者令人愉悦,后者令人沮丧,这并不难选。

但听从感觉、跟随人性去做投资决策,那拿到的结果大概率不会太美妙。

投资是逆向而行,需要的是逆向思维。它需要与自己的人性弱点作斗争,而非跟随其动。

在股权没被卖出之前,也就是在持有股权的状态下,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只能算作是浮亏或浮盈,而不是真实的亏损或盈利。

此时的股权是否亏损取决于持仓成本与每股价值之间的大小,与股价高低并没什么关系。

如果持仓成本大于每股价值,那现在手里的股权就是亏损的,反之就是盈利的。

而到了卖出时,亏损或盈利就会变成真实有效的。此时的亏损或盈利与持仓成本和股价相关。卖出价高于持仓成本,那就有的赚,反之就亏。

这与房子是一样的。

无论房价涨跌,在持有房子时,如果能让其发挥出价值,出租也好,自住也罢,那这套房子就可以说是赚的。反之,将其空置,那就可以说是亏损的。

此时,房子的亏赚与其是否发挥出自己本该有的价值有关。

到了房子卖出时,房子的亏赚就与房价高低有关了。卖出价比买入价高,那就有赚,反之就亏。

另外,就卖股票而言,亏损或盈利并不是做出该决策的理由。

我们卖股票,有四大理由:

一是急用钱,比如家人生病住院,手里又无余钱时;

二是到了落袋为安之时,比如价值流派的高估状态,技术流派的三卖时机;

三是出现了违背投资逻辑的情况,比如价值流派的公司基本面恶化,技术流派的K线图异常;

四是发现了风险更低、潜在收益更高的投资目标。投资是一场比较,谁好就选谁。

除了这四个理由外,其它任何理由的卖出都是不可取的,都可以说是人性弱点的现实映照。

#股市# #投资# #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