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奇联合21世纪产业研究院发布“发掘潜力独角兽——2023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研究报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日,上奇联合21世纪产业研究院发布《发掘潜力独角兽——2023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研究报告》,基于工信部已公布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方位扫描、多维度解构小巨人的基本特征、融资状况、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发掘明日之星、未来冠军。数据统计时间截止到2023年7月31日。

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一、成长之星——谁掌握了专精特新的成长密码?

经济大省支柱产业是专精特新孕育沃土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2,756家。其中,8,481家企业分布在东部,占比66.49%;2,819家企业分布在中部,占比22.10%;1,456家企业分布在西部,占比11.41%。从省份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534家、1,506家和1,4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分布与经济总量全国分布相似。

图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份分布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从产业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装备工业、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数量较多,分别有相关企业6,251家、4,477家和2,004家。其中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拥有较高聚集度。

图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省份产业分布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2/3专精特新企业注册资本小于1个亿

从注册资本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注册资本1.17亿元,注册资本小于1亿元的企业有8,660家,大于等于1亿元的企业有4,096家,67.89%的企业注册资本小于1个亿。其中分布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170家,500-1,000万元的企业394家,1,000-5,000万元的企业4,261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3,835家,1-5亿元的企业3,654家,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451家。注册资本在1,000-5,000万元的企业分布最多,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33.40%。

图3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注册资本结构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成为专精特新平均需要16年专业积累

从成立年限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16年,而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远小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说明成就专精特新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能力积累。截止到2023年7月31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年限5年以下的企业201家,5-10年的企业2,459家,10-20年的企业6,390家,20-30年的企业3,311家,30年以上的企业395家。成立年限在10-20年企业数量分布最多,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50.09%。

图4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年限结构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二、吸金之星——谁最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资本市场正成为专精特新壮大的加速器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204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310家A股科创板上市企业,368家A股创业板上市企业,99家北交所上市企业,96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图5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本流动性金字塔模型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直接融资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渠道

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6,639笔,融资金额15,969.48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2.51亿元/笔。其中,已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689笔,融资金额8,046.22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5.15亿元/笔。未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4,950笔,融资金额7,923.26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1.65亿元/笔。

图6 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事件数变化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投资密集度与创新活跃度区域高度重合

从省份分布上来看,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江苏省、广东省和北京市资本市场活跃度高,分别融资2,431.94亿元、2,251.24亿元和2,119.95亿元。

图7 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事件及金额省份分布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电子信息、科技服务产业吸金能力最强

从产业分布上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电子信息、科技服务和装备工业产业吸金能力较强,分别获得融资10,204.17亿元、9,474.52亿元和8,019.33亿元。

图8 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金额产业分布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三、科创之星——谁更具科技创新的气质成色?

专精特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779,473件专利获得授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2,378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21,618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85,477件。2023年1-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授权专利66,48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5,343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5,010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6,13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授权专利总量的22.11%,占全国授权发明专利总量的2.84%,这也充分反映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科技成色。

图9 近五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权专利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从产业分布上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权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装备工业、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其中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排在前三,分别有2,127件、1,822件和1,250件。

图10 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量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分布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参与标准是专精特新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标准25,097个,其中国家标准9,748个,行业标准3,796个,团体标准10,187个,地方标准569个,企业标准797个。其中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数量最多,分别有345个、286个和247个。

图1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类型结构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四、明日之星——谁是未来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从获得资本市场(含IPO及私募股权投资)加持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五大赛道。本研究综合企业融资总额、专利数量、起草标准、注册资本四大维度来评价公司未来潜力,其中融资金额反映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认可度,发明专利数量及国家标准数量基本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评价结果看,云从科技、绿米联创、亿华通在三大维度中均排名在企业所在行业细分环节前三名。

图12 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竞争力穿透图

↓↓↓

完整报告点击查看《发掘潜力独角兽—2023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