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CT丨Rocket三款慢病毒基因疗法公布最新临床数据,疗效喜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2年10月18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近日,欧洲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ESGCT)第29届年会在英国爱丁堡召开,这一盛事也吸引了许多创新企业的参与,各大生物技术前沿进展和临床最新数据纷涌而出。其中,Rocket Pharmaceuticals公司展示了其慢病毒载体(LV)基因疗法用于治疗白细胞粘附缺陷-I(LAD-I)、范可尼贫血(FA)、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的最新临床数据。

治疗LAD-I:输注后12个月的总生存率100%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基因和细胞治疗项目主任Donald B. Kohn博士为此发表特邀演讲,并介绍治疗LAD-I的RP-L201的试验数据。

RP-L201是一种针对严重白细胞黏附缺陷症I型(LAD-I)的研究性基因治疗产品。该疗法由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组成,这些干细胞经过慢病毒载体的基因改造,含有ITGB2基因的功能拷贝。

白细胞黏附缺陷症I型(LAD-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儿童疾病,由编码β-2整合素成分CD18的ITGB2基因突变引起。CD18是一种关键蛋白质,促进白细胞粘附和从血管中渗出,以对抗感染。因此,患有严重LAD-I的儿童往往在出生后立即受到影响。如果没有成功的骨髓移植,严重LAD-I患者2岁之前的死亡率为60-75%,5岁以上的存活率很少见。严重LAD-I患者的医疗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根据Rocket口头报告称,此次公布数据包括先前披露的所有患者在RP-L201输注后3 - 24个月随访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7例患者在输注后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总生存数据。

通过Kaplan Meier曲线(又称生存曲线)估计,在输注后12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为100%,所有9名LAD-I患者的治疗住院、感染和炎症相关住院以及延长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并进行了3至24个月的有效随访。

有证据表明LAD-I相关的皮疹得到了解决,伤口修复能力得到了恢复。

RP-L201的安全性也令人印象深刻。迄今为止没有发生与RP-L201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与其他研究程序有关的不良事件,如白消安( busulfan)预处理,已在此前有过披露,并与这些药物和程序的安全概况一致。

Rocket公司已经开始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进行讨论,并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提交监管文件。

治疗范可尼贫血(FA):55%患者达主要终点

此外,Rocket还报告了RP-L102治疗范可尼贫血(FA) 2期关键试验的最新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RP-L102使用慢病毒载体表达正常FANCA基因,是一款体外造血干细胞改造的基因疗法。使用CD34+选择工艺分离造血干细胞,再将自体基因修饰的CD34+浓缩造血细胞(新鲜或冷冻)注入患者体内以恢复功能。

在输注6个月后,在9名可评估患者中,观察到有5名患者的骨髓细胞对DNA损伤药物MMC的耐药性增加,这表明患者的骨髓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增强,达到了试验的主要终点;患者未出现发育异常或致癌性基因整合的迹象。RP-L102展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于安全性方面,其中一名确认移植的患者出现了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研究者、主办方和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最终确定该情况与肿瘤易感综合征有关,与RP-L102无关(注:化疗条件不是RP-L102治疗的一部分)。该信息已与FDA共享,临床试验或申报没有影响。

同时,患者对淋巴瘤诱导化疗的耐受性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目前完全缓解。经RP-L102治疗导致的基因编辑造血细胞的存在可能促进了患者对抗癌治疗的耐受性。

肿瘤的强化评估显示,在治疗两年后,瘤内病毒载体拷贝数(VCN)为0.003,可忽略不计,而血液和骨髓中的VCN则分别为0.26和0.42。

Rocket称,RP-L102用于FA的第二阶段关键试验的最新结果将于今年内布,预计2023年将提交监管申报。

治疗PKD:转基因持续表达18+月,重症贫血患者经治疗后改善

最后一项报告为正在进行的RP-L301治疗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1期试验的中期数据,内容包括先前披露的RP-L301 1期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RP-L301是以慢病毒为载体,用于治疗PKD的基因治疗候选药物。此次公布的数据来自两名接受RP-L301治疗的患有严重贫血症的成年患者。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红细胞疾病,由编码丙酮酸激酶的PKLR基因突变引起,丙酮酸激酶是红细胞糖酵解途径的关键组成部分。PKLR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伴有轻度到危及生命的不同程度贫血。

2名患有严重贫血症的成年患者在输注后18个月均检测到持续的转基因表达,表现出了血红蛋白正常化、溶血改善、移植后无需红细胞输注以及生活质量改善。

虽然两名患者在接受后都出现了短暂的转氨酶升高,但没有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症状,在此后也没有表现出其他临床后遗症。

参考资料:

1.网页链接

2.网页链接

3.网页链接

——近期热门活动一览——

▼10月18日 ,生物药物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