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4

$小米集团-W(01810)$  转发一篇帖子,出自知乎,内容未经核实。

在小米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匿名用户

写于2015年.............

小米,距今已快有四年了,工号也比较靠前。
在小米工作,累,却很充实,也有干不完的活;
一起工作的那些同事,最后都成为了兄弟,虽然从最初几百人到现在的几千人,大家也都分散到各组,但最有感情的依然是这帮子兄弟们;
上班5天(早不是某ping口炮总编随口瞎说的6天),12小时,弹性工作,但是往往到了晚上11点12点,还有很多研发的同事在继续干活;
11年,12年特别辛苦,6*12,有时候为了赶项目,通宵也是家常便饭,也经常能半夜看到创始人出现在公司,12点后也撞见了LJ好多次;
各部门内斗少,互相基本上都还是很配合,部门内层级少,推动事情也相对比较快;
行政很不给力,大家吐槽很多,平时的员工关怀,公司的办公环境,食堂,也都跟不上,只能说聊胜于无;
工作挑战性比较大,业务发展很快,为了扩展海外业务,全公司近年也发起学习英语的浪潮;
员工大部分归属感比较强,也有较多的自豪感,外面无论怎么喷,业绩在那里,成长速度在那里,这就是付出最好的证明;
基本上每年都会或多或少送员工每人一部手机,或者其他的产品,产品本身质量不错,员工认可度很高;
基本上很少主动惹事,尽量维护正面形象,做事大部分时候实际上比较正派,但是总感觉公关部门危机公关不够给力,一些危机公关事件上面,表现不让人满意;
福利一般,但是工资待遇还不错,尤其早期员工,发财是肯定的,但人家来得早,苦也吃得多,无可厚非,不必眼红,是否全员持股不是很清楚,但来得早一点的拿到期权的,即使底层,也是很赚的,期待小米上市时候普通员工的财富神话;
外界误解很多,中伤者也很多,员工呢也是有心无力,对于现在讽刺小米成为政治正确的事,很无奈,国内的舆论,尤其是很多媒体,素养太差,根本都不做任何调查就乱发表一些啼笑皆非的观点;
被外界喷的最狠的“饥饿营销”,也是一个万年解释不清楚,摘不掉的帽子,希望今年供应链上面的努力,能改观一点外界的这种固化的看法;
工作时间确实比较长,强度也确实大,短期似乎也是没有改善的迹象,这点应该是现阶段最头疼的事情;
...
后续想到了再补充。

写于2020年..................

2020年了,看到这个2015年的回答,时不时还有人关注,补充一点吧。

我还在小米,也走上了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写完这个答案后的近五年,发生了太多事情,小米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了。

业绩是上市公司了,都能看到,就不说了,就说说这一刻的工作感受吧。

整体上来说,小米走过了野蛮生长阶段,走过了成人礼,上市成功,走到了一个企业的而立之年,如何成为一家成熟的世界500强。

公司氛围和创业阶段非常不一样,更像个大公司了,组织变革,人事,公司政治,战略等等成了日常讨论比较多的话题。出现了不少大公司病,山头主义,内部流程紊乱等等问题逐渐暴露,私下也会抱怨高层领导的决策,甚至抱怨我们的L总,待遇逐渐掉队,推动跨部门的事情更慢了。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逐渐被发现并且在改进,这么多年过来一直在埋头做事,现阶段不得不去整顿队伍,也将组织能力提升当做了首要大事。

内部变得不如以前自信了,反思、自我怀疑,和学习是经常性的事情。旧的秩序逐渐失效了,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业务该如何往前走,那里需要改进,如何决策,谁来决策,这些都是现在摆在面前的难题。做了非常多的提拔任命,我经常想,什么人能脱颖而出?勇敢的人,能打破我们工作惯性的人,有职业经理人能力的人,有韧性的人,能做好管理做好沟通的人,能实实在在做好业绩的人,还能把业绩漂亮的讲出来的人。中高层在不停的开展各种管理课程进行补课,对愿意继续陪跑的人来说,是免费的mba大学,亲身经历的mba实践。

我为什么不走,实际上有很多员工离职了,猎头甚至开出2倍甚至更多的薪酬来挖。答案是,我没有经历过一个百人的创业公司,发展成几万人规模的世界500强公司,他现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挫折,我想看看,这个解决过程是怎样的,很有趣,花钱可能也买不到;更何况,我对这里很有感情。但是我也担心呆的是不是太久了,所以也定了个离职的目标年限。

内部做了很多布局和调整,对雷总有信心,对未来股价也有信心。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写于2021年...........

又一年过去了。

我还在,但距离以前设定的离职年限,也越来越近。

坦率的来说,小米的大公司病已经比较重,和很多大公司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内部流程臃肿而混乱,IBM换灯泡的故事在我们周围天天在发生,跨部门协作还是很难。在这里能感受到纯粹工作快乐的人在变少,离职率可能到了比较高的时候,和我相熟悉的同事很多离职或者准备离职。所以当我准备执行离职计划时,也没有那么难过了。

公司的管理层一直在大调整,今年的调整整体上感觉还是很不错,挖掘了一批年轻的更有干劲的总经理,他们相比以前的总经理,更加开放,履历实力也更强。公司似乎现在偏爱清华毕业的 。人才战略有了明显的策略,就是幂律分布,但我个人不太认同这种策略,公司的薪酬和人才策略,让我们在招聘和雇主品牌上非常被动。薪酬没有竞争力,招聘好难呀。我自己的薪酬还不错,我没想到在小米我可以拿这么多。。。

手机的业绩很好,华为的变化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其次是现在销售端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策略,以前销售部门管理上内耗的问题现在也基本已经解决了。我们的互联网属性,文化、人才、收入占比,持续在走低。铁人三项,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证明,是真的不擅长。小米最擅长的还是智能硬件。开始造车了。

小米也在适应全球化和异地办公,但我们做的远不如字节那么好。相比较来说,我觉得远离总部的办公点,氛围和压力会相对更好一些,但是不确定性也是非常高,听异地最近的反馈,问题也不少,基本都是缺少大的业务导致的。

最后一年了,我能从这里获取的经验已经差不多了。我想把剩下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尽所能,为自己熟悉的人和下属们,求一个好的未来;利用自己岗位的便利,帮助到更多的小米同事。

这可能也是我在职的最后一次更新。

编辑于 05-11

全部讨论

2021-11-08 22:58

管理信息是信息不对称里面最难获得的信息。这个参考价值不大,因为无法确认真实性,也无法确认是否客观,还无法确认作者是不是身在庐山不识庐山。如果有更多的,可确信的员工评价,才更可信。所以还是得从经营数据来获得确切信息。不期望早于市场或者自认为内部渠道获得公司信息,等一个季度也不算什么。

2021-11-09 01:09

不是所有公司都是costco 能达到员工股东顾客的三位一体。我以前也很喜欢到知乎脉脉等渠道收集员工的心得体会,后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很少,大部分其实是自己的片面经历,且都是抱怨偏多,一叶障目。当然不否认这篇文章的作者事业和履历都很成功,但是一个人的视角终究是一个人的视角

2021-11-08 21:46

他去字节后 看到的和小米一样的问题 所以说近墨者黑 员工从来都不会说自己家公司多优秀。

2021-11-08 20:15

应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