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痛失最佳影片,对奈飞影响有多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编者注:今日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果出炉,奈飞出品的《罗马》获得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三项大奖,但最终在最佳影片争夺中输给《绿皮书》。本文作者The Entertainment Oracle,由华盛学院达里奥整理,为您分析这届奥斯卡对于奈飞投资者的意义。

行情来源:华盛证券

奥斯卡历史上,从来没有影片能够同时获得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影片,《罗马》也不例外。尽管《罗马》在颁奖季屡有斩获,呼声颇高,但是这部讲述墨西哥城家庭故事的影片,最终输给了讲述美国种族歧视历史的,更为政治正确的《绿皮书》。

但《罗马》的参选对于这届奥斯卡具有重大意义,奈飞的参与背后是流媒体行业和传统影视行业的竞争,无论输赢都将对娱乐业的投资产生影响。

《罗马》的诞生:奈飞的野心和心气

2018年是娱乐行业剧震的一年,奈飞的坐大已经重塑行业版图,迪士尼康卡斯特和华纳兄弟等传统电影公司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随着《罗马》的参选,业界已经无法脱离奈飞讨论奥斯卡了。

这也是奈飞第一次有机会冲击好莱坞最具分量的奖项。所以奈飞的野心很简单,就是出品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除去奈飞元素,《罗马》是一部黑白外语电影,时长超过两小时。从历史上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获得成功的屈指可数,如果没有奈飞的支持,基本上不可能立项。所以是奈飞的持续投入,让观众看到导演阿方索·卡隆将他脑中的画面变成真实的影像。

奈飞另一个用心的地方是在放映方式上做出妥协。此前,奈飞坚持线上放映的方式,让很多自己出品电影更像电视电影。虽然奈飞想以这种方式挑战传统,但反制力也很巨大,遭到斯皮尔伯格和诺兰等众多好莱坞大佬的尖锐批评。

而《罗马》采取更灵活的先线上再线下的方式。奈飞的妥协,显示公司想借由这部卡隆导演的非常个人化的作品,来证明自己出品“真正”电影的能力。

好莱坞:传统公司和流媒体互撕成常态

实际上,奥斯卡奖项竞争也有肮脏的一面。《罗马》就曾被竞争对手扯入美国移民问题的讨论,但好在多数人意识到这只是炒作。

但《罗马》仍然遭到很多好莱坞大佬的批评。导演斯皮尔伯格此前曾表示,不应允许奈飞等流媒体公司参加奥斯卡,他称所有电影一但进入电视格式,就是一部电视电影,并暗指《罗马》没有获得提名的资格。

业界的反制比预想更严重,国际连锁影院Vue威胁停止支持俗称“英国奥斯卡”的英国电影学院奖项,原因是它向《罗马》和卡隆导演颁发奖项。该影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立场相当保守,他称,“全球主要电影节应该继续区分“电视制作”电影和院线电影,就像过去100年一样。”

今天在《罗马》获得三项奥斯卡之后,此类言论很可能再次出现。但投资者应当接受这种争论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毕竟《罗马》并不是唯一受到攻击的电影,最佳影片《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一个明星的诞生》甚至奥斯卡本身都遭到各种指责,而且今年言论比往年更恶毒,但这就是好莱坞的玩法。

投资者要看到奈飞的转变

奈飞投资者对《罗马》的期望很高。他们期望看到《罗马》大获全胜、创造历史、颠覆传统,成为奈飞蓬勃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但《罗马》不是奈飞的一次梭哈,《罗马》输给《绿皮书》,但奈飞没有全盘皆输。

在《无境之兽》和《泥土之界》的尝试后,《罗马》不只是奈飞前往奥斯卡的敲门砖,而是标志奈飞正式进入正轨的电影。《罗马》近期的表现已经为奈飞后续制作的电影铺平道路,比如今年即将上映的《爱尔兰人》,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但投资者也不应过度期待《罗马》的表现重现,毕竟一部电影成功中的变量太多。

而投资者需要关注重点是,奈飞团队在策略上变得更加灵活,这也是《罗马》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电影业务执行官Scott Stuber的建议下,虽然《罗马》在影院上映了3周,远不及3个月的传统标准,但对此前坚持原则的奈飞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转变。

结语

这届奥斯卡已经尘埃落定,虽然《罗马》未能成功登顶最佳影片,但让业界看到奈飞在电影业的野心。从上映方式的妥协,可以看出奈飞正在向更灵活的方向转变。同时,关于传统公司和流媒体公司的讨论甚至是互相攻击,将成为今年的常态,这是好莱坞的本质决定的。而投资者也应明白,奈飞的电影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