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的2023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海康威视是我现在持仓个股当中占比比较少的一个企业。当初在市场先生不待见美团,稀里哗啦大甩卖的时候,用了一部分的海康威视换成美团了。现如今还没给它换回来。美团虽然多少有一点浮盈,但持有它的一部分原因是早先腾讯的分红,它的企业年报从来没有去看过(违背了价投理念😄),总感觉在机会适合的时候要换回海康威视。

由于持仓占比小,所以拖到现在才看海康威视的企业年报。整理了一下,把海康威视的年报分为以下几段给写一写。

一 企业战略目标

对于海康威视的管理层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点赞。开篇就是“致股东”,而且还是如此的坦诚,请看致股东的第一段话:2023 年,经营绩效逐季改善。PBG、EBG、SMBG、海外主业、创新业务,在复杂多变的 经营环境下,公司 5 个业务板块业绩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反映了公司经营更加稳健。

在年报中,企业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历史,认为刚好抓住了社会治安改善的需求,成为全球安防企业的龙头,但是目前仅仅是安防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壮大需求。海康威视认为面向未来,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中国作为传统制造大国,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又是重中之重。

海康威视持续铺垫业务转型之路,将公司业务定位从安防转向智能物联,旨在将智能物联技术、智能物联产品更充分的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提质、增效、降本等维度深度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帮助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在年报中企业把自身比喻为一辆货车,把外部环境比喻为条件恶劣的道路。在这种条件下,海康威视不仅在努力的前行,而且在进行战略转型(换发动机)。发动机是一辆车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类比到海康威视身上,能否转型成功,决定着企业的未来。那企业是怎样实施这一步骤的呢?在年报中有如下这一段表述。

安防业务目前只是公司 AIoT 战略的一个业务方向,公司通过增加非可见光探测器产 品线或融合多种探测器的产品线,提升公司在安防行业的竞争力。场景数字化,特别是企业 场景数字化,是公司 AIoT 战略的另外一个业务方向,公司已经陆续推出了一些产品线,公司 正在成为 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厂商。

公司将基于更加丰富的感知技术,为各类企 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众多场景下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会持续改善内部运作机制和优 化运营流程,成为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伙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 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海康威是把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客户放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身上,是想逐步摆脱对于政府工程的依赖,毕竟大基建时代已经过了,接下来的政府工程将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公司认为2023 年已经初步完成了智能物联战略的转型,实现营业总收入 893.4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1.0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89%。

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

A. 依托安防的龙头地位拓展延伸业务的多元化。

萤石网络经过近十年的用心经营,精心打造了“萤石”这一品质智能家居的领导品牌,致力于成为可信 赖的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商,发展了“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服务”的双主业,构建了公司的核 心竞争力,成为了行业内少有的从硬件设计研发制造到物联云平台,具备完整垂直一体化服务能力的AIoT 企业。

海康威视全面的感知能力助力更丰富的数据获取。海康威视以视频感知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可见光、热 成像、雷达、X 光等电磁波,声波、超声波等机械波,以及多种物理传感技术的全面感知体系。目前公司已 有的物联感知产品系列多达数万种,涵盖前端摄像机、音频、传感等多个品类,可实现图像、声音、振动、 温度等多维数据的全方位汇聚。

海康威视多元的数字技术推动更深层次的数据价值释放。海康威视凭借着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对智能物联的深刻理解,推出了“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能力架构, 同时持续加大在基础算力和大模型建设上的投入和积累,不断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近期,海康威视 创新推出观澜大模型,促进人工智能更广泛的价值落地。

B. 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同行难以介入的护城河。

海康威视深厚的行业理解力满足个性化的场景应用需求。目前海康威视已广泛覆盖 10 余个主行业、近 90 个子行业的 500 多个细分场景,在涉及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的诸多领域持续深耕。

在智慧城市、公共安 全、交通管理、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环保等行业领域,已经梳理了超过2,000个细分业务场景,开发 了超过250个行业解决方案,深化了超过500个行业智能化应用,推动政府流程机制和建设模式的优化,为现 代化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C. 庞大的分支机构。

截至 2023 年,公司已在国际及港澳台地 区设立 80 个分支机构,为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本地化服务。海康威视以“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网产品 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海外市场的战略定位。

D.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海康威视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涵盖了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等多个领域。此外,海康威视还与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安防技术的进步。

研发人员数量2023年为28479人,同比增长1.89%,占公司总人数达到48.65%,同比增长0.69%。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创新型的研发企业。再看一下研发投入的金额,2023年为113.93亿元,同比增长16.0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了12.79%。同比增长了0.95%。

要知道有些企业的员工总人数也就两万来个,营业收入也就100来个亿。海康威视这两项数据可以吊打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了。这应该就是企业的护城河之一吧。更让我赞叹的是企业虽然研发投入高达100多个亿,却没有把任何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化。这是企业对小股东有担当的表现和对自己财务实力雄厚的信心,又或者说体现了一个坦诚的企业管理层是不屑于玩财务手段的。

三、财务分析

1. 收入与成本

2023年海康威视实现营收893.4亿元,同比增长7.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08亿元,同比增长9.89%。2024年一季报更为喜人,营收同比增长9.98%,净利润同比增长14.06%。这就验证了企业管理层所说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023年营收按产品分类分析:主业产品及服务,主业建造工程总收入707.8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9.23%,2022年总收入680.9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1.88%,占比下降了2.65%。2023年创新业务总收入185.53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20.77%,2022年创新业务总收入为150.70亿元,占营业收入18.12%,占比上升2.65%,毛利率为39.63%,同比增长1.08%。毛利率低于主业产品及服务的46.34%。值得一提的是,主业产品及服务的毛利率同比还上升了2.6%哦。

公司称在如此不友好的外部环境下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已经初步完成了智能物联战略的转型。体现在业绩上就是主业产品及服务,主业建造工程营收的进一步萎缩以及创新业务占营收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创新业务如果每年能够以这23.11%的增长率发展,再给海康威视五年的时间,创新业务就能够突破500亿元的营收,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来看一下创新业务都包含了哪一些,在2023年的表现如何:机器人业务49.40亿元,占营收比例5.53%,同比增长了26.16%。智能家居业务46.86亿元,占营收比例5.25%,同比增长14.93%。热成像业务32.85亿元,占营收比例3.68%,同比增长17.73%。汽车电子业务27.07亿元,占营收比例3.03%,同比增长42.06%。存储业务19.31亿元。占营收比例2.16%,同比增长19.5%。其他创新业务10.04亿元,占比1.12%。同比增长31.21%。

创新业务增长最迅猛的为汽车电子业务。我比较担心的是这项业务会不会因为目前汽车出海被有关国家制裁而有所影响。(剔除其他创新业务的增长率,因为它体量太小了)增长率排第二的是机器人业务,它对企业营收的贡献排在第三位。机器人业务是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非常值得期待。

在如此动荡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营收占比中境外的营收同比上升10.25%,占总营收比例同比上升0.83%,证明企业在境外根扎的越来越深,可喜可贺。境内从2022年的68.4%下降到2023年的67.58%。境外业务从2022年的31.59%上升到2023年的32.42%。这恐怕与国内的大基建告一段落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通过下图来了解一下。

境内主业公共服务事业群营收2021年191.61亿元,2022年161.35亿元,2023年153.54亿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是在一步一步萎缩的进程当中。这也就是企业所说的在转型升级中:原来是靠国家队吃饭的,接下来不一样了。

企事业事业群营收2021年166.29亿元,2022年165.05亿元,2023年178.45亿元,在疫情时代,大家都不容易,好在2023年已经有看到明显的同比增长,值得欣慰。

再来看看中小企业事业群的营收,2021年134.90亿元,2022年124.97亿元,2023年126.79亿元。中小企业因为疫情的打击,还没有恢复到2021年的状态哦。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更好的。

境外主业就像上面提到的根越扎越深。营收2021年189.26亿元,2022年220.32亿元,到2023年的239.7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62%,而且2023年的毛利率高达45.74%,同比上升2.46%。境内的毛利率43.81%,同比上升1.98%。与境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看的多个有境外业务的企业年报当中,很少看到境外的毛利率高于境内的,而且营收还年年增长,不愧为世界巨头。

2. 毛利率与净利率

近十年来,海康威视的毛利率维持在40%多,变化不是非常明显。只是净利率从2014年的27.16%下降到了2023年的16.96%,下降了十个点之多,非常遗憾。来对比一下营收与三费的同比增长和占比。因为海康威视2017年才开始有分列研发费用,所以就对比近七年的吧。

近七年年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11.42%。销售费用13.64%,管理费用15.49%,研发费用19.92%。很明显三费年复合增长率都超过了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是研发费用。

再来看看三费占营收比例:2017年销售费用占比10.57%,管理费用占比2.14%,研发费用占比7.62%。2023年销售费用占比12.14%。管理费用占比3.1%,研发费用占比12.75%。七年时间,三费占比都有所提升。销售费用上升1.57%,管理费用上升0.96%,变化不是非常的大。对净利润侵蚀最严重的就是研发费用,上升了5.13%。研发费用的上升,有利就有弊,在净利润这边体现的是弊,在竞争优势方面体现的却是利。果真是有茅就有盾啊,不然哪来难以取舍的矛盾呢?😂

3. 资产负债状况

A 资产端

上图为海康威视近十年来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三项金额从2014年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4.7%。一直上升到2023年的75.37%。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存货。从2019年开始就大幅度的上升。这个跟受到美国制裁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在之前年报有说过的。

再来看看这个应收,在2015年以后很少低于25%的。一个企业的应收占比如此之高,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是会造成影响的。这首先证明的是面对下游客户,企业是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来看看下面这些2023年受到限制的资产。

在资产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披露当中总金额高达34.93亿元。一项一项来解读一下吧。来看一下应收票据11.73亿元,受限的原因是巳背书给供应商、已贴现给银行、质押用于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应收款项融资0.42亿元,受限的原因是质押用于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应收账款3.21亿元,受限的原因是质押用于长期借款。这三个项目合计15.36亿元都是应收,说明企业的应收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查找到2023年合并报表应收账款金额(账面价值)为358.15亿元。账面余额是390.07亿元,坏账准备计提了31.91亿元,计提的比例为8.18%。如此看来,拿去抵押和融资的背书的15.36亿元其实是小意思了。可是应收的金额这么大,肯定就存在坏账的风险,企业计提的比例也不低,再加上企业需要资金周转,用一部分的应收去抵押贷款也得利息。不得不说应收是海康威视的一个弱项,是净利润的衰减器。是什么原因造成海康威视的应收数额这么巨大呢?来继续挖一挖。

海康威视的收入为产品销售收入、工程施工收入、云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海康威视对这几项收入确认时间有很大的差异。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系销售视频监控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机器人产品、热成像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及 存储产品及其他产品相关的收入。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在产品的控制权转移时,即产品交给约定的承运人或者运送至对方指定地点经过 签收时确认收入。

由于产品交付给客户代表了取得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款项的到期仅取决于时 间流逝,故在产品交付给客户时确认一项应收款。当客户预付货款时,将收到的交易金额 确认为一项合同负债,直至产品被交付予客户时确认收入。

工程施工收入

工程施工收入系本集团提供的与智能安防解决方案项目及 PPP 项目相关的建造合同收入。本集团根据合同规定,在产品的控制权转移时,即产品交给约定的承运人或者运送至对方指定地点经过 签收时确认收入。由于产品交付给客户代表了取得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款项的到期仅取决于时 间流逝,故本集团在产品交付给客户时确认一项应收款。当客户预付货款时,本集团将收到的交易金额 确认为一项合同负债,直至产品被交付予客户时确认收入。

云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

云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是企业提供的存储服务、视频服务、电话服务等云服务,安防项目相关的运营 维护服务及其他服务相关的收入。客户在购买时预先支付了云服务款,因此企业在交易时将收到的云服务款确认一项合同负债,并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客户根据合同规定与海康威视就 运营维护服务按里程碑付款。海康威视先将已完成的履约义务确认为合同资产,在达到付款里程碑时重分 类为应收账款;如果已收或应收的合同价款超过累计已完成的履约义务,则将超过部分确认为合 同负债。

总的来说,由于一个是施工的周期长,导致结算周期长,另一个是服务时间长,也导致了结算周期长,再加上对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政策,导致了企业长期以来应收偏高的现象。这是这个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没有办法。

上表中货币资金2.10亿元,受限的原因是各类保证金及其他寿险资金。2023年年末货币资金496.2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493.91亿元。货币资金母公司占了363.67亿元,其中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有363.54亿元。受限制的只有2.1亿元,金额不大,不足以成为忧患,而且受限制的原因可以理解的哈。

上表中还有15亿的其他非流动资产质押用于长期借款。合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其他非流动资产有29.2亿元。其中合同资产占据了18.94亿元,剩下部分大多为预付款。而母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只有1.46亿元。这就证明15亿的长期借款应该大部分都是子公司所有。

B 负债端

2023年海康威视有息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30.44%。占总资产比例为12.43%,这一比例我认为在健康范围内。体现企业强势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再加上合同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为41.11%,占总资产比例为16.78%。这中间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合同负债的同比上升,包括2024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16.75%,显示企业预收的产品销售款、工程结算款、其他服务款,都有着大比例的上升,这是业绩向好的表现啊。

四 同行比较

在智能物联领域,海康威视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是大华股份。大华股份在2023年的年报中显示,其营收为322.18亿,同比增长5.41%,净利润为73.7亿,同比增长216.73%。2024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2.75%。净利润同比增长13.26%。

海康威视2023年年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7.442%,净利润同比增长9.89%。2024年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9.98%,净利润同比增长5.78%。从体量上看,大华股份营收不足海康威视的一半,但是近期其净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海康威视。

营业收入近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大华股份为4.26%,海康威视为9.15%。净利润近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大华股份为18.22%,海康威视为2.59%。大华股份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比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足足高了14个点,具体查看了一下,主要贡献在于2023年,净利润从2022年的23.24亿元突然猛增到73.62亿元,其营业收入并没有出现突飞猛进。如果2023年采用其扣非净利润的金额29.62亿元来计算,并没有显得这么出色。

从销售毛利率的走势来看,这两个企业基本接近,基本保持在40%多,大华股份的销售净利率显得不那么平稳,而且总体也落于海康威视。2023年销售净利率不知道为何爆发,达到23.2%。这是近十年来最高水平,而且同2022年的7.4%相比高的还不是一点点。从这1点来看,大华股份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不可预测。

好奇心使然,我来挖一下大华股份2023年净利润为何突飞猛进。查看了一下大华股份的企业年报,发现最大贡献来自于投资收益。近五年来投资收益最高年份为2023年44.96亿元,老二为2022年的2.81亿元,足足多了42.15亿元。这个变化趋势确实非常的猛,但可持续性值得怀疑。

从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来看,海康威视2022年和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9.62%,19.64%,为近五年来最低,但近五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还达到了25%。大华股份最低年份为2022年的9.49%,近五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47%。海康威视不管从平稳性还是从平均数都胜过大华股份哈。

五、未来展望

海康威视继续加大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力度,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提高市场份额。随着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创新业务将是海康威视营收增长的新动力,想想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阵营就令人激动。创新业务阵营目前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 睿影、海康慧影、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六. 结论

海康威视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竞争对手是全球的精英企业,面对虎视眈眈的同行,不知道管理层是否睡得安稳,可如果我是企业管理层,心中总会有那么一点紧迫感,很难睡一个踏实觉,会总是感觉心很累。

同时海康威视身为高科技行业,在目前这种迭代相当之快的环境之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研发支出,在高科技行业呈现的是不进则退的一种窘迫现象。从上面的研发分析我看到它的研发支出在逐年上升,甚至大幅度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比例,从而导致净利率的一路下滑。我很担心庞大的研发支出最终会拖累企业的发展。

再加上业务的不断延伸,不断的多元化,就会不断的进入各个细分领域,所导致的碎片化虽然对介入者能构成一定的进入门槛,但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考验着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团队的研发能力,也考验着管理层对客户需求的触达能力。

让我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海康威视的管理层是让我点赞的。这或许就是在一个不是特别好的行业,遇上了一个特别棒的企业团队,造就了一个全球性的头部企业。也许是一些偶然的因素造就了这一个必然的结果。投资海康威视,我就是看中了企业团队,希望这一个企业团队能够一直优秀下去。

七 企业估值

1 格雷厄姆估值法

2023年每股收益1.52元。假设年增长率为10%。增长率乘数为2,基础率为20~25倍市盈率,简单起见,折中一下算22倍市盈率。

每股内在价值=1.52X(10%X2+22)≈34

如果预留安全边际打八折。开始买入价为34X0.8≈27

2 唐朝估值法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近三年净利润的增长率预估为10%。总股本93.31亿。给的市盈率倍数同样折中为22。

当年的合理估值为141X22=3102亿元。

三年后的合理估值为:[141Ⅹ(10%十1)^3]X22≈4129亿元

开始买入股价为4129X50%÷93.31≈22元,一年内卖出股价为141X50÷93.31≈76元

买入价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我选择折中一下,所以一年内开始买入价大约为25元,卖出价格就采用老唐的76元吧。

本周八卦

八卦一 神预测

来自财联社消息:六连板”的南京化纤早盘一字涨停开盘,盘中一度打开涨停并回封,但在尾盘2点34分炸板,仅用30秒完成天地板,一字跌停,上演了-20CM大跳水,很可能打破年内最快的天地板纪录。

天地板”不罕见,罕见的是有人提前40多分钟精准卡点预言了跌停。一张关于南京化纤截图广为传播,有人在5月20日13:47在同花顺发帖称,“南京化纤,下午2:34给你们来个惊喜哦”,收盘后,该作者回复留言称,“说了2:34给你们惊喜,还在那里看多。”南京化纤在2点34分时,仅用半分钟,股价就从8.34元的涨停价砸至6.82元的跌停,在该位置上,成交约6.18万手。以跌停价格来算,砸盘资金约4200多万。已经六连板了呀。

搞笑的是最终某会调查发现这一言论的发表者只持有700股南京化纤啊。后来看到有关报道,此类事件还发生多起哦!这或许就是蝴蝶效应吧。同时也证明了市场先生要多癫狂就有多癫狂。😁

八卦二 维护市场秩序继续进行中

来自财联社:被立案调查涉逾百家上市公司、高管,重视这份个股名单

我非常期待中国资本市场的清朗。

八卦三 再次刷新我的认知

来自证券时报:财政部此前通知,5月17日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今日(5月22日)起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上市后,个人投资者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行情数据显示,24特国01(代码:019742)在开市1分钟内涨幅达到13.1%,触发临时停牌。上交所发布盘中临时停牌公告表示,上交所“24特国01”交易出现异常波动,自2024年05月22日09时30分开始暂停“24特国01”交易,自当日10时00分起恢复交易。当打开涨停板以后,再次涨停,最终上涨25%。

5月22号连续暂停,最终上涨25%,100元面值的国债变成125元。可到5月25号跌回原价。连30年期的国债也可以被炒成这样。我对大a佩服的五体投地。

八卦四 威慑了谁?

来自环球网消息: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讲话,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

结果大a地震了。

还能够找出比这个更荒唐的事情吗?520把大a吓得尿裤子了。只可惜子弹太少,我只捞了一点医药etf

本周实盘

截止到2024年5月25日星期五收盘,上证指数3088.87, 深证指数9424.58, 创业板指数1818.56, 沪深300 3601.48。

我个人是这样思考的:在没有能力对某些企业或者某些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之前,同时又考虑到现在行业格局的变化速度非常之快,为了尽量避免本金不会永久性损失,必须要适当的把持仓个股分散一下。目前的我认为持有大概十只个股加基金,同时分散在不少于五个行业内会比较理想。

鉴于此种想法,本周开始用闲散资金建仓医药etf,分别在5月22号和23号各交易1次,成交价分别为0.364元,0.361元。基金基本上是被我当成临时弹药库的哈,当有看到其他个股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的时候,我还是会换到个股上的。好像白酒基金我也持有3年多了,还一直加仓,从没换过呀。😂交易截图如下

下图为三年来持仓个股相关信息

事先声明:本人的财报分析和投资记录主要是为了让自己能够通过持续的输出进而推动学习和复盘,同时也希望能给自己在这接下来的投资生涯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所以文中提到的股票和基金,涉及到的买卖交易,均不存在推荐股票和基金的意思。各位亲们切勿模仿操作买卖文中提到的股票和基金。如有模仿,所造成的损失,一概自负哦!!!

全部讨论

05-26 16:13

看看各大平台的销量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