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投资逻辑的崩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首先茅台的本质肯定不是酒,而是包装了消费外衣的金融资产;

而说到金融资产,必须提及一下中国的阶层分化问题;

如果把中国的中产以及富裕人群分三个部分,分别是:

既得利益者,比如靠国家资源的地方zf,做国企生意的伪私人企业;

强势开拓者,比如中国的企业家;

弱势工作者,城市里有劳动剩余的工作人群;

在2015年之后到2021年,茅台的股价大幅得走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中国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分布非常不均匀的国家;

如果只看沿海地区,北上等直辖市,其实就是发达经济体;

中西部的城市群,比如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川渝正在跨越中产阶级;

而西部或者北部的资源省份,一半以上的3,4线城市,其实已经陷入了中产阶级陷阱;

而2015年开始,中国的产业显著升级,而且居民的杠杆率因为棚改的原因,从2015年的35%左右加到现在的65%;

产生了强烈的财富效应,直到疫情之前,资本都相信中国会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中产阶级陷阱,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如果是这个逻辑,那茅台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最具代表性的资产,当然要显著得拔估值;

叠加货币效应,茅台的估值,硬生生得从2015年的15倍PE,生生得拔到了60倍PE;

第二个因素,这三个群体当中,最依赖茅台这种类金融类产品获得资源的就是既得利益群体,他们大量的消费推升了茅台的业绩。

2021年之后,虽然社会消费下去了,但是茅台作为群众意识里最核心的资产,又承担了避险功能,投资者认为囤积茅台酒,或者茅台的股票,能避免更大幅度的资产价格下滑;

但是现在这个逻辑变了,

2022年,茅台的价格是2800元,2023年是2700元,而现在,茅台的价格是2570元。

本质上是茅台背后最大的消费群体,既得利益者,是本轮zz调控最大的刀下鬼。

所以茅台的信仰塌了,没有人能清楚得知道,市场上茅台的销量,有多少是用来屯的,有多少是用来消费的;

企业家,作为强势开拓者的代表,是不会天天泡在酒桌上的,弱势打工人群,更不可能高频得消费茅台,本质上zf现在做的,跟1972年香港廉政公署做的事情类同。

短期内,所有的社会群体一起遭殃,但是长期看,或许能建立更公平的社会制度,让强势开拓者和弱势工作者能最终走出来。

所以作为披着消费外衣的金融类资产,既得利益者群体的代表,茅台的信仰就开始松动;

这个本质就跟大家以前相信,北上广深的房价是只涨不跌的,现在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然后就会一起抛。

唯一的区别是,茅台除非再来一次塑化剂的事件;

不然很难回到2013年那种10倍PE的状态了,

毕竟中国无论怎么衰退,都不太可能回到中高端消费品全部被外企占据,而国产只是便宜劣质标签的时代了。

茅台的估值回归,宣布了投资驱动消费路径上最坚硬的资产代表的理性转型;

不然永远显著跑赢指数的茅台,就意味着中国很难从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的分配原则下转型成功;

即使靠一两次的产业浪潮和国家资本主义完成产业升级,也会堕落成韩国化的发达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