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运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天宝初年,一位青年为了劝朋友别去冒险,留下了千古名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话可能是说早了。千百年后,医药赛道以实力更新了这名句的当代版本:创新药难,难于上好几回青天。

尤其是眼下这个谁都害怕的阶段。资金端开始端着资金,项目要求诡异,总结下来就:得创新,但别那么新。

如同已有的历史:30年前mRNA技术刚起步那会儿,正是新物,没人在意;2020年入局者奇多时,反而成为香饽饽。

长期主义是医药领域的客观要求,却不大符合投入方的念想。

“假如真有一个全球性的创新技术出现,国内投资方们大多会望而却步。”近日,在一个医药圈的交流聚会上,一位从业者如此表示。

真正的创新,是难有同行者的;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就没了参照物。在创新性风险面前,即便创始人愿意将青春投入实验室,投资方却未必愿意躬身入局。

但如果一味跟在别人后面,谁又能保证一定能分到一勺羹呢?

这是一个永恒焦虑的循环。要打破这种循环,首先需要行业思考出一套方法论,那就是如何应对真创新的冷门处境。

设想一个问题:“如何将一个全新的东西卖出去?”

或者,用一个具体的视角来转换这个问题:当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如何去销售一款手机?

光讲技术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哪怕是财力雄厚、见识广阔的皇上,听了都可能会怀疑这是怂恿他违背祖宗的妖物。

那要怎么办?一个很实际的解决思路就是:与市场共享

2014年6月,特斯拉汽车公司CEO伊隆·马斯克发表了题为“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的文章,对外表示:任何人都可以出于善意的目的使用Tesla的技术,特斯拉将决定不再发起任何专利侵权诉讼。

彼时,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还不足1%,相关产业链就更是薄弱。马斯克团队的技术再厉害,也难以被汽车市场上剩下的那99%所理解。创新也就成了一座没有与现实世界连接的孤岛。

要打破剩下的99%的认知体验,得靠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就是马斯克用的这招:开放应用,开放专利。

到今年4月份,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显示,今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强劲增长”,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型可能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五分之一。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电动汽车也快速发展起来,比亚迪蔚来小鹏成为新晋热点,就连雷老板也踏入棋局。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当前,大家热爱对标的行业老大,依然是特斯拉。特斯拉没被“开放”所冲击到,反而成为一种标杆。

但问题是,汽车领域的创新拓展经验,能够在医药领域复用么?

从应用层面考虑,医药领域的新技术想要扩大产业影响力,“市场共享”依然是重要途径

2020年,DeepMind开发的预测蛋白质工具AlphaFold一炮走红,并且在达到较高的预测率后进行了开源,让所有人可以免费应用。这一动向,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AI制药赛道的发展。

再例如,当下热火的mRNA相关企业,大多是基于Modena的专利技术发展而来。

“国内不少企业声称在mRNA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大多数还是在照搬Modena已公开的专利。”国内一制药企业研发人员表示。

医药行业的从研发到成药,是一个耗费长周期的过程。过程中,市场越多人来尝试、应用新技术,越能加快发掘其商业价值;同时,这也会加速新技术相关产业链的完备,推动行业迭代。

但这种技术的共享,与特斯拉的“完全开放”又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则在于这种技术共享,仅限于研究开发的过程,一旦涉及成药,专利的保护壁垒就会发挥作用

这正是药明康德等CXO企业能够储备诸多前沿技术,而没有被专利官司缠身的重要原因,“他们不涉及成药”。

综合多个案例来看,在技术专利完备的情况下,成药前的“技术共享”依然是医药领域冷门创新大步走向产业的优选途径。

回到Modena身上,它迎来了与特斯拉雷同的结果:尽管近几年国内外涉及mRNA技术的企业肉眼变多,Modena始终在第一梯队

差别是,特斯拉是主动式开放,而mRNA则是沾了疫情的光。前者是策略,后者是运气。

$药明康德(SH603259)$ $百济神州-U(SH688235)$ $恒瑞医药(SH600276)$ #创新药观察#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