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物医药BD风向:买家盛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在药物研发领域,商业交易与科学突破同样重要。

2024年1月8日,强生公司宣布达成对Ambrx Biopharma(安博生物)的最终收购协议。这是强生近年来首次全面收购生物制药公司。

2月5日,诺和诺德大股东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宣布将以1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原服务商、全球CDMO巨头Catalent

2月12日,吉利德宣布将以每股32.5美元或总股本价值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ymaBay。CymaBay是一家专注于孤儿药开发及商业化的生物制药企业。

这些在近几个月之内发生的交易,无不表明制药公司对生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生物技术可以填补产品开发渠道,增加最高收入,尤其是在肥胖、肿瘤学和免疫学等领域。

问题是,接下来趋势会怎么演进?

一、2024年:买家的盛宴

5年前和5年后,差别还是很大。

2018年4月,武田制药斥资650亿美元收购罕见病巨头夏尔;2019年BMS以740亿美元收购Celgene……

但现在,单笔巨额交易时代可能已经远去。生物制药倒是倾向于通过“短平快”的交易方式,积累大量交易额。

BMS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Boerner就曾表示,他们更愿意选择小额交易,包括资产授权、合作开放等形式,来加强公司的产品组合。

礼来似乎也无意进行大规模并购,而专注于小型交易。

礼来首席执行官Dave Ricks坦言,该公司没有“大规模的收购战略”,“(借由收购)干掉同行”也不在其计划之内。

真正令礼来动心起念的,是那些能够获得新技术的早期资产。

Dave Ricks称,礼来在2023年达成了约30项小型交易,约有一半因为规模太小而没有公布。从技术领域上看,这家MNC对RNA或基因治疗格外有好感。

从2021年到2023年,资本市场并购兴趣逐渐消退,生物医药技术市场一度生存在寒冬之下。现在,随着泡沫出清,行业的估值已降至更为合理的水平,可以看到,企业间收购、合作交手频频发生。

普华永道预测,2024年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的累计交易价值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这是2023年总额的近一倍之多(112次收购,1288亿美元)。

具有丰富并购经验的Lowenstein Sandler生命科学律师事务所主席Michael Lerner认为,现如今的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买方主导的市场。

对于许多坐拥良好资产但几乎没有现金的公司来说,其估值正在下降。因此巨头制药公司,以及某些中型企业的买家正处于谈判交易的有利地位,这些交易的结果最终将有利于推动药品价格的下降。

二、站在专利悬崖,下注早期产品

并购,并不是行业向前发展的唯一交易方式。

如大中型公司也在通过授权产品等方式,以继续自己的开发,或在获得批准后获得产品商业化的权利。

大型企业还将自己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些产品授权给较小的公司,并有权以商定的价格回购;小公司承担临床研究中固有的风险,以换取未来可能的市场化药物。而大公司在不必承担临床风险的情况下获得获批产品,同时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开发渠道。

无论是授权许可协议还是资产收购,都为制药巨头和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合作的方式,以实现互利共赢。

1月2日,阿斯利康砸下重金——预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近4000万美元——从本土Biotech安锐生物引进一款临床前阶段的小分子变构抑制剂。而阿斯利康2023年的管线交易,来自祐森健恒(临床前)、诚益生物(临床I期)的资产也都处于早期。

有意思的是,在亚洲进行扫货的MNC,似乎并不打算用后期管线来填补近在眼前的专利悬崖。相反,它们主要是在临床I期或更早的阶段,寻找用于药物发现的技术或候选产品。

研究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到2023年8月,18项ADC和双抗交易中,有15项处于临床前到I期开发阶段。

就国内而言,2023年共发生了超170笔license in交易,其中2/3交易的转让方是中国企业,项目类型以创新药和技术的权益引进为主;license in交易数量有所下降,但总金额与2022年基本持平,这主要得益于百济神州华东医药家底殷实公司的大手笔支出

从并购到license in的重心转换,也出现在其他MNC的表态里。但不管怎么区分,整体的交易仍可能保持活跃。

不论是大额并购还是产品授权,需要思考的关键,更多在于交易背后的成药与商业化挑战。

3、政府与技术的影响

2024年以后,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胀削减法案》,通过该法案,联邦政府正在对制药行业一些最畅销产品的定价施加压力。虽然法案的影响尚未显现,但大型制药公司正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在利基或专业市场开发和商业化产品,以确保溢价,特别是在罕见病、免疫学和肿瘤学等领域。

另外,转向早期合作、专注产品买卖,依旧受到FTC的监管

去年12月,赛诺菲以不到10亿美元,尝试买下一款I期临床在研产品的努力,就因反垄断机构的阻拦而告吹。

2024年,监管层面还尚未看到明确的放松行动。

技术层面,与所有行业一样,人工智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对生命科学产生巨大影响,加速创新、产品设计和开发,重塑竞争动态。

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将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识别候选药物并分析与合成数据,从而促进获得市场批准的过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大量数据集并识别潜在候选药物的公司,可能会看到投资者的兴趣增加。

作者|文心

记录员|李贝塔$百利天恒-U(SH688506)$ $百济神州-U(SH688235)$ $恒瑞医药(SH6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