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股常年3000点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今天又又又又又破3000点了。

第N次3000点保卫战,感觉比连续剧还刺激。

那为啥会这样呢?这篇文章就做个瞎聊,你们也别当真。

A股本身是一个政策性导向很强的市场,与其说其反应经济,更多的应该是基于政策的考量。

历史上任何一轮牛市,都是基于政策导向而产生的。

07年解决了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15年改革牛官媒下场亲自拉动牛市,之后去杠杆化,进入慢慢熊市结构。

到如今,A股的定位已经很清晰了。

1. 慢牛格局。

2. 融资服务。

我们把这两个分开来聊。

啥是慢牛格局呢?

其实出发点应该是对标道琼斯工业指数,长期上涨,以这种为出发点考虑的。但是到了实际,则是万年的3000点保卫战。

这件事儿想想其实有些不可思议。

A股自从2007年3月19日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以后,到今年2023年还在3000点。

同期纳斯达克2394点,如今14185点。

而2007年到2023年,期间内美国的GDP增长率是不如中国的。

那发展的红利到底去哪里了呢?难道上市公司都没盈利呢?怎么可能呢。

我们把整个A股想象成一个大公司。

2007年,GDP是27.01万亿元,2023年预计是145.74万亿元。

那么按道理,如今的股市的点位至少应该是2007年的7倍,到21000点附近。

但是如今还在3000点,甚至今天还跌破3000点了。

做价值投资的都知道,如果一个公司长期真实盈利,而且盈利越来越多,其股价在时间够长的周期内最终会回归其合理估值,不会大周期长期低于其内在价值的。

那么是否提出一种假设,A股这15年的内在价值,其实没有增加呢?或者说,被某种方式被掏空了呢?

如果没有增加,企业发展的利润,到底去哪里了呢?

这就要聊到第二个问题了,A股的定位,融资市场。

啥叫融资市场呢。

就是把你的钱,给到这些上市的公司。

没有对赌协议,没有回购协议,没有分红要求,就是单纯的给他们。

你们可以去采访周围的各种做企业的,是不是很多都是以上市作为最终目标。

为什么要上市?因为有利可图。

利润从哪里来?从机构和股民这里来。

为什么会带来上市红利?因为我没上市的时候无人问津,上市之后作为股东我的身价就可以暴增,把手里的废纸变成变现。

而且变现的金额足够大,足够让我拼尽全力的去上市。

哦对了,我们把这个变现的比率叫做估值,叫做PE。

原来我企业盈利2500万,没上市估值也就1个亿,4倍PE。

上市了之后,那至少40倍PE,10亿起吧。

凭空多了9个亿。这部分钱只要减持成功,那不比经营企业多的多了。

哎,你要想,我作为股东,经营公司赚的钱不是全都给我的,但是减持套现的钱,全部都是我的。

比如我2500万的利润,分红20%,分500万,我是40%的股东,我拿走200万。

那现在企业10亿了,我40%值4个亿。4个亿对200万啥概念?我不吃不喝干200年才能通过分红赚到4个亿。

何况,做生意的心里很清楚,有些生意没法一直做下去的,可能只能做5-10年的,哪来的200年的经营周期。

如果经营5年,我不套现,就分1000万。

如果减持套现,我能一口气拿到4个亿。

请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往下看之前可以想一想换做自己会咋想。

所以!当下对我的最优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套现,然后公司不要了。

啊?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上市干啥?我扶贫来的么?呵呵。

不要的公司,会先业绩变差,然后亏损,然后连续亏损,然后被ST,然后退市……但是跟我有毛线的关系?我所有的行为都是合规的!我企业经营利润符合要求,我按照要求减持,发通告,企业经营被ST,然后退市。请问哪一步不符合规定呢?

我要的就是这4个亿的套现。我已经套现完了,未来几年公司归零,跟我有什么关系?

反正A股是个融资市场,我所有行为都是合规的,没有任何法律风险。

一旦我做出这种决策了,对整个市场来说,就会产生一个《亏空》。

作为融资市场,那就是钱给我企业做发展,支持我做大做强。

啊?什么?跟我大股东签业绩对赌协议?如果业绩没达标我需要赔投资者钱?没有的事儿。一级市场会有这种要求,但是二级市场没这种要求。我只要想想怎么给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画大饼就好了。某些比较狠的机构的钱我是不敢去拿的,因为人家真的会跟我签对赌协议,搞不好会搞死自己,但是二级市场嘛,大家吃画的饼都能吃饱。

你是融资市场哎,是给我钱的哎,是要支持我企业发展的,怎么能说这么不正确的事情呢。

对,假如A股是一个投资市场,那么我作为企业家反而要琢磨我是否真的要上市了。我上市,财务要公开,作为投资市场对我有盈利要求,对我有分红要求,甚至会有对赌协议要求,那这种市场对我来说约束太大,我可能不会考虑去上市了。

但是这是融资市场啊!本质上我作为企业家的身份和投资者的身份不再是一起成长的身份,而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身份。作为融资市场,给我了极高的估值,使得我经营下去的欲望大幅度降低,去做套现,让市场《亏空》的欲望大幅度提升。

你们不是看PE么,不是看估值么?我三年才能减持,那我能不能前两年把业绩压着,然后等到能减持的那一年再把业绩堆上去?不是看PE么?我公司盈利2500万,40倍估值,是指10个亿,那我第三年的时候把业绩堆到1个亿,40倍估值,公司就值40亿了,我40%的股权就价值16个亿了。

有这16个亿的套现目标在这里,那我花钱找一些市值管理团队,把股价推上去,协助我更好的变现好不好?我花钱找一些卖方团队,写一些研报,吸引机构投资者好不好?

我能从让市场《亏空》这个过程中赚的越多,就必然未来会有一大批投资者为我这个套现买单。我从把1个亿的东西变成了40个亿,花了8年时间,那么这39亿的缺口,未来也是需要一大堆人来填的。

所以从上市那一刻起,我就欠市场39亿了。

上市的公司越多,欠的金额越大。

那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年,明明中国GDP增长了这么多,但是指数为什么一直只有3000点。

如果我上市之后,1亿的公司只能变成2亿,甚至只有1个亿,我需要通过自己的企业实际经营,来使得公司不停的产生利润,才能够让股权变现的话,那么我和投资者就是一个一起成长的关系。

但是,我现在上市就1个亿变成10个亿了啊,堆一堆业绩,后面就是40亿了啊。

我只要想办法减持套现,哪怕跌一半,20亿出来,我都有赚。

再回头想想多少企业家疯了一样的把上市作为最终目标,多少有一些不寒而栗。

当上市的利润足够大的时候,只会把好的企业家变成坏的企业家。

这些决定合规的清仓式减持的企业家,上市就是市场的巨大《亏空》,这部分《亏空》,都是让那些持续业绩走好的公司来填上的。这就导致了业绩走好,真的分红,股价持续上涨的公司无论再怎么努力,在指数层面上来说,都是在填那些不断上市公司带来的财务黑洞。

对不起,玩《亏空》模式的猪队友太多,无论那些真心经营的公司再怎么C,都没法填上这个缺口。

不把这个《亏空》模式黑洞堵住,无论那些能盈利的公司再怎么努力,A股永远都是在3000点反复挣扎。

可惜,A股是一个融资市场。

给企业融资的市场,给企业高PE,不用为亏损负责,套现可以赚巨大收益而且不用担任何风险的市场。一切都是合规的。

就聊到这吧,睡了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