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对大众心态的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萧条始于美国股市的崩盘,日期是1929年10月24日。

但如果你回到1929年10月,在股市崩盘期间,普通美国人似乎并不担心。1929年,每40个美国人才有一个拥有股票。绝大多数人可能失去的只是一个靠资本市场发家的梦,他们没有因为没有投资,也没有什么损失。

绝大多数美国人看待市场崩溃的心理,我猜他们可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因为“花街”的资本大鳄终于没有资本继续践踏“主街”的尊严。

但是,金融和经济不分家。与所有的金融危机一样,它必然对大众产生影响。真正的痛苦发生在近两年后,当时银行开始倒闭。

1929年,美国有500多家银行倒闭;而两年后的1931年,有高达2300家银行破产。

当银行倒闭时,人们就会失去储蓄。当他们失去积蓄时,他们就会停止消费。当他们停止消费时,企业就会倒闭。当企业倒闭时,更多的银行会倒闭。当更多的银行倒闭时,更多人会失去储蓄。恶性循环就这样发生了。

对于绝大多数在1929年没有股票、也可能永远不会拥有股票的美国人来说,股市崩盘并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教训。但银行倒闭影响了无数人的日常生活。直到这个时候,大众才切身感受到大萧条带来的严重影响。

这就是大萧条开始的真实故事。

在95年后回顾大萧条时,要吸取的教训不仅仅是“不要让银行倒闭”。而是:遭受突如其来的困难的人很可能会接受他们以前认为不可想象的观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萧条不仅在于经济崩溃,还在于人们的观点在崩溃时发生了多么迅速和戏剧性的变化。

在大萧条发生前的七八年,美国被誉为“咆哮时代”,工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拥有汽车的家庭占比达到了60%。股市也节节攀升。人民群众一片欣欣向荣。

但是大萧条后,一切都被蒙上了阴影,过去的环境仿佛一下倒转过来。1929-1933年,美国GDP下降30%,失业率从3%快速上涨到25%。

1928年,美国人以历史上最大的压倒性优势(444张选举人团选票)让胡佛当选总统。1932年,他们以压倒性优势(59张选举人团选票)让他淘汰。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态变了,对于未来前景的变化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尽管罗斯福上台后,发布刺激经济的新政。随后的二战,也借助。但是,美国人对于经济和股市的恐惧,整整过了一代人才有了根本性的乐观变化,带来了1950年代的大牛市。

这么大的变化,不光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心态影响,这种影响在全球都在发生。

这一点在德国最为强烈,在大萧条之前,德国发生了毁灭性的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所有的财富。

有一本书《What We Knew》采访了二战后的德国平民,通过最平实的角度,去窥探当时最文明的文化之一是如何如此迅速的变得如此极端,并犯下历史上最严重的暴行:

[采访者]:在这次采访的开头,你说大多数成年人都欢迎希特勒的措施。

[德国平民]:是的,很明显。人们必须记住,【希特勒上台之前】,没有人有任何东西,每个人都不开心。然后,阿道夫带着他的新想法上台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确实更好。多年没有工作的人都有了工作。因此之后人们都支持他的这个体系。当有人帮助你摆脱紧急情况,进入更好的生活时,你会给予他们你的支持。你认为人们会说“他在胡说八道。我反对”吗?不,不会的。他后来的事情是怎么做的是另一回事。但当时的人们很高兴,甚至充满热情,他们都加入了纳粹的体系。

这一个极端的例子。

但是,压力下的人会很快接受他们在平静时期从未想过的想法和目标,这种想法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

例如,在2020年3月8日之前,股神巴菲特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但是之后的10天,他就又见证了4次熔断。

在投资中,“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光是因为“从众效应”的影响。这也因为人们会低估当市场崩溃时,他们的观点和目标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们之所以会接受曾经认为在经济低迷时期难以想象的想法和目标,是因为在经济低迷期间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资产价格。同样的想法也适用于公司和职业发展,当然也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房地产

好消息是,无论是巴菲特,还是1929年大萧条的人们,最终都等到了之后的胜利。

巴菲特等待的时间比较短,但他也在市场大幅反弹之前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航空股仓位。

而1929年开始就经历磨难的投资者则整整等了一代人。大家对大萧条的阴影挥之不去,直到接近1950年,美股的大牛市才真正开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希望了解他山之石的全球投资视野,添加管理员

建群啦,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