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从月薪2100到买房定居上海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7喜欢:9

在上海工作已将近八个年头了,第一次决定将自己在上海打拼的故事分享出来。

标题很恶俗,畅销书似的提法,貌似惊艳却无实用性。

这并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而只是普通打工族自我奋斗,并稍微长了点心眼的打拼方法。对于像我这种“北漂人士”(对我福建这种南边的人而言,上海的确可以说是北方了),能仅仅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这种房价暴涨的地方定下来,无疑是众多跟我一样有点追求的打工族的梦想了。

我们或许比不过那些父母早早在上海买好房子、做好创业储备的富二代,但我想说的是,靠我们自己,同样还是有机会在这样的城市里定下来,并且最终笑到最后,或许最终还能超越起初跑在我们前面的人,可能我们会很累,但我们依靠可行的方法,一定可以。

打了点鸡血。

不过很多人会说,现在上海的房价高涨,应该说是疯涨,经过2015年和2016年的全国性疯涨之后,原本上海郊区两三万的房价都已经涨到了五六万,俨然到了“地球顶”。根本不是靠自己打工在短时间内所能啃下来的,这个我也承认。

但我想,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如此狭隘,不仅仅只是为了买房定居在大城市中,毕竟首付、买房时机等等都很重要。

应该看得远一些。我们最终的目标很简单,让自己不用工作到65岁就可以提前退休,还能有大把的养老金,也就是尽自己所能,让自己和家人尽早的退休,享受人生。呵呵,狭隘的财务自由观。不过,这也是我分享自己经验的最简单的想法所在,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当然,我自己也在路上,不过我坚信我能做到,你们也能。


一  工作,工作,还是工作


刚毕业时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现在还真不是了,头发都白了不少了)。

我们这种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是研究生,小小的本科,在我们那个讲究建筑学出身(建筑学最厉害的八大院校)的行业环境中,压根不被看中,更不是什么重点培养对象,一到公司就基本注定是给别人打下手的。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尤其是自认为自己很优秀的公司更是如此。

从哪里看出来?从工资待遇上。

我的起薪是2500,扣去五险一金和个税,我拿到手的就剩下区区2100,而上海的房租一千多(2010年,当时跟同学合租,不贵也不便宜,两室中的一室,住隔间的话差不多七八百吧),生活费都不够,没办法,只得跟父母借钱过日子。而八大院校毕业的学生,跟我一届的,月薪是九千,到手也有八千左右。

相差就是这么悬殊哈,赤裸裸的社会。以至于后来我跟来工作的学弟学妹讲起这段经历时调侃说,我们只是因为高考没考好,呵呵。虽然后来我也承认,好的学校出来的学生的确脑子比较好使,但我更坚信,笑到最后的人,是不看出身的。

不过还好,我虽然懒,有时候容易放纵自己,但并没有自暴自弃,刚到大城市里头,举目无亲,只有同学。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工作一定要做好,一定要争第一,一定要比那些好学校出身的人做得更快更好。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我做不好这个工作,我的饭碗也就丢了,我也只能滚回福建的小城市。既然来了,我就得有能力待下去,以后也应该是为了更悠闲自在的活着而离开这个令人压力重重的城市。


二  第一次加薪


带着不认命的念头,我开始应承上司的各种加班加点的要求,面对苛刻甚至于变态的要求(那种能说出“这图不画好中午就都别吃饭了”的上司,最后我是两点多才去吃饭的)也忍了下来,拼命提升自己手头的速度和思考的能力。


纵使自己还没有经验、没有思考判断的能力,也不能没有比别人快的完成工作的速度,否则将毫无价值,可以为任何人所取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能力很快赛过那些跟我合作的名校出身的研究生,半年后成功加薪到六千块,到手也有五千多,我一个大男生,在这个城市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平时最大的开销是三餐,手头上还能剩个一两千。

三   只知道工作的人,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洛克菲勒的名言,“只知道工作的人,失去了赚钱的机会”,记得大概在刚毕业的时候,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个活在近百年前的美国大佬曾说过的话。

在学校里,我还只是个死板的只知道学习的好学生,毕业后刚刚才学会看各种新闻各种文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当时在学校的时候,一个“学闻渊博”的舍友让我甚是崇拜,他怎么能懂的这么多,什么天涯网啊猫扑啊各种网站的包括当今王朝的各种小道消息,了然于胸。现在想来,甚是可笑。

刚学会用手机看各种新闻门户软件,看到这样的话,心里很是触动。从农村出来的穷怕了的我,好奇心的驱使,很希望去了解引用这段话的文章究竟讲了什么。

但是,这个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中,心心念念,挥之不去。仿佛有个声音在问自己“我能不能也做点什么事情,让自己工作之余,攒钱能够轻松点?为了将来能在这个城市定下来,活的不要那么累”。

我看到那几位好学校出身的同事也是只知道拼命的工作、加班,再工作,有一位甚至星期六日都来公司加班,别说找女朋友,连自己该办的诸如上海居住证等切身事情都懒得处理,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否长期留在上海,最后更是连辞职该办理的事情都没结完就跳槽了。几年过去了,这位同事据说在其他单位工作平平,也没在上海买房,也没回家乡。这是后话。

连切身的事情都不关心处理,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补回来。(很多政策上的事情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要求持有什么证几年,不是有钱有关系就能搞定的。)

工作前一两年我对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很上心,多亏了同住的同学提醒。上海的很多政策特别是居住证,办理要跑很多地方,还要麻烦房东和公司人事,很多人都会放弃,像我这种懒人,在搞不定房东的情况下就放弃了,后来只能花钱让中介办理。


无论你将来是否留在上海,关于这个城市对每个人的政策,我们都必须关心,并且无论有多么麻烦,也要去办理。将来离开了这个城市也没什么损失。这也养成了自己长期关心所在城市政策的习惯。

个人的政策尚且如此,关于工作赚钱的事情也是如此。虽然工作一定要艰苦努力,但我觉得我不能这样傻乎乎的干一辈子,纵使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但仅仅用工作赚钱永远是有限的,精力也在慢慢衰退,毕竟人在世上应该追求的是活得好,而不是工作得好(就算是事业心强,给人家打工,那不叫事业)。


七零后不必谈,九零后、零零后我们谈不起,年轻一代的80后,想在短时间内靠自己工作打拼,在上海买房定居,或者用高租金长期租住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天方夜谭。

四   如何才能在工作之余拓宽自己的财路

刚毕业的自己,刚被加了薪水,并没有自己的人脉来利用业余时间拓展财路,增加收入。更何况,像我们设计师做私活也是不被公司允许的,只能偷偷的进行。

既然没有能力做私活,也懒得出去兼职,从小在象牙塔里,只知道死读书,也没有什么生意的头脑。那我只能打钱的主意了,至少在钱生钱上面不能落后于人吧。奔着这个念头,财迷心窍的自己,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理财的文章,几个简单的观念引起了注意,诸如工资应该分成五份,用来生活、储蓄、交友等等。

当时同事中很多人都不理财,只知道把工资存在银行里,甚至很多人连存定期都懒得,直接活期。当时也没有现在的各种宝,也没有那么多的理财产品。

农村里喜欢算命,喜欢看看自己将来什么样(迷信活动,勿模仿),我第一时间想起算命师有个结论是我是对金融业很敏感,于是倔强的认为自己能行(后来证明,大部分人在接触一件自认为美好的事情时都是天真的认为自己能行)。

2011年过完春节,连同一两万块的奖金除了孝敬父母和过年花销之外,我只剩了六千多。这都来源于大学养成的记账习惯,才一直十分清楚财务上的来龙去脉。

六千多能干嘛呢,存银行定期?跟我住的大学同学也是存的定期,我工资跟他一样,但部门的奖金没他们多。

存定期得存五年才划算点,我算了下日子,可能五年内我就得结婚了吧,就算到时候不在上海,回到福建老家,也等不了五年。

存三年期怎么样?利息太少了,才4个点不到。股票我不敢玩,听别人讲,玩股票的十有八九都是亏本的,我会是那个十分之一的幸运儿吗,像我这种一窍不通的,还没狂妄自信到这个地步。

理财产品怎么样,发现需要五万以上才能投资,最后选择了基金投资作为起步。

为了能够做好这个事情,我也是拼了,上网买了入门书籍。叫什么《基金定投——百万富翁生产线》,呵呵,别看他那畅销书一般的恶俗名称,怎么样也是著名基金经理写的,这书现在已经绝版了,只有旧书网能买到。

五  第一次投资

第一本书,作为一个基金入门的书,里头关于基金定投的基本常识和操作都讲解的比较透彻,花了三天三夜从小白开始硬着头皮啃下来,有太多不懂的概念,不懂的就问度娘。

完了立即学以致用,寻找合适的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怀揣着银行卡到银行开通基金功能,第一次拿着血汗钱干着都不知道究竟能不能赚钱的勾当,心里几个月里都是忐忑的。

但是觉得人还是要胆大心细,每当犹豫不决要不要撤资的时候,我就硬着头皮把自己摁下来,特别是从当时大盘三千点左右开始投资,没过几个星期大盘就开始下跌,看着账户里的收益一直是绿色的时候,更是一直在和自己抗争。

“书上说了,基金有涨有跌,不可能总是有收益的,而且越是下跌越要加大投资力度,这样才能降低投资成本”,从2011年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我的基金账户从来没有红过,也就是没有半点收益。

每隔几个月,我就会花掉周末的时间研究各种基金的参数,可以在家里坐上一整天,看各种基金排名,看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和板块,看历年的收益率和排行,甚至看各个基金经理的履历和历史业绩。

六   省吃俭用,严格记账

工作半年,工资经过第一次加薪涨到六千,但是在12年的时候却遇到了房地产低潮,导致长达一年半未能加薪,一直到工作两年后才加薪到税前九千块,到手差不多七千八,对于我这样不抽烟不喝酒、很少应酬,不出游,又苛刻到过年才买衣服的人来说,每月着实可以省个四千多块。

为了省下更多的本金可以投入到基金投资中去,第一年工作日不加班的时候就去路边摊买五块钱的炒饭打包吃,第二年觉得不能这样虐待自己了,就到家乡人在上海的跨省快餐“沙县小吃”花十块钱以内的饭食吃(其实是吃腻了路边的炒饭炒面啧啧)。

但就算如此,我还是觉得投入的本金不够,因为公司晚上加班能够报销餐费,争取加班省下晚餐成了常事。唯有周末的时候才去购物中心改善伙食。

每当九月和过年前发放奖金之后,又是一整天的研究,将奖金大部分投入进去,谁跌的惨就更加大量的买入。

但是即便如此,账户上的收益仍然是绿的,只是每次大笔奖金投入之后,看着减少的亏损比例,心里略微安慰一点。

于是经常看着记了好几年的记账软件上面的账户发呆,查看每月的开支,只想看看还有什么可以省下的,诸如饮料零食可以不吃、公交费可以换成11路车(步行)。

无所不用其极。

最后2014年上半年,大盘上证综指从2011年初的三千点跌到两千点,整整下跌了约33%,经过三年半的投资,账户上的亏损多达四万多,本金从2011年底三万、2012年底11万、2013年底30万,再到2014年上半年约33万,亏损率12%,算是打赢了大盘?

只能呵呵。

三年半的心理抗争,经常晚上想起账户里还亏损着,想着指不定该结婚用钱了,而我的投资却是亏损的,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甚至半夜爬起来痴痴的看看账户,能不能对我可怜一下,哪怕今天的收益略微涨一点点,我也算是聊表安慰,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没办法,只能再次拿出阿Q精神,告诉自己静静的等待牛市的曙光来拯救了。

七  睡牛醒来

2014年七月,我开始发现账户上的亏损在明显的减少,每个礼拜亏损就少掉大几千以上,到了九月,账户亏损竟然开始翻红了。四万块亏损,接近两个月就抹平了,惊呆了,而且速度还在上升。

从没经历过牛市,我也不懂这就是牛市来临了。因为之前从2011年三千点到2014年的2000点,并不是一直平顺的在下跌,中间有两次到过2000点,甚至到了1800多点,而后又回到2300多点,然后又回到2000点,我已经习惯了。

所以九月份2300多点账户抹平亏损,以前也有到过这个位置,根本不算什么奇怪的事。

可是到了十月份,指数上升到了2400多点,我就觉得有点不太对了。

到了十一月份,股指冲破2500点,三年未到的高度,我就对我现在的老婆当时还是女朋友的黄老板说,“你有没有存款,赶紧买基金,我教你”,像我这种屌丝,是多么想帮女同志赚点钱博一点好感呀。硬是拉着一个从不理财连理财产品都是别人拉着一起买的人搞起了她完全不懂也懒得懂的基金定投。

过了三四个月,股指冲破四千点,大盘差不多从两千点翻倍了,账户里的资金也差不多翻了一倍,到了六十多万,过年前发的奖金我又悉数冲了进去,贪心哪。

当时的专家说了可以冲到八千点的,本来想着放着吧,看着一天赚两万多感觉真是神奇,可是黄老板说,该买房了。

于是三月过完年我们就说好要开始看房了,一直拖到四月份,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定了下来,67平的房子,两室一厅,首付七十万,正好我账户里的差不多全部资金。

跟房东说好的,过完五一就付首付,于是我只好不忍心的从账户里转出基金,从四月份开始,陆陆续续转出。大把大把的手续费(赎回费)就这么被基金公司赚走了。

(买的基金太多,几只典型的基金赎回情况,很惊讶时间这么久了还有记录)

虽然花出了人生最大的一笔款项,但是拿到房子之后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奋斗五年,终于有个属于自己的落脚点,以后终于不用再为此奔波,顿时觉得这钱花的值。

身为设计师,不用求别人,自己带上皮尺到房子里量好尺寸,找个就近的咖啡馆迫不及待的画起设计草图来。

八   幸运之余,总要还点回去,学费还是要交的不是吗

事后证明,选在这个时候买房只能说是幸运,我并没有洞察牛市顶点的先见之明,一个压根没经历过牛熊交替的人怎么能够不交点学费呢。

当时基金并没有完全赎出来,还剩几万块,以及黄老板的部分,我们商量好用来结婚和装修。

而且贪心不死,还第一次开通了证券账户,说服了坚持几年不玩股票的自己。果然在后边的熊市大跌之时没有及时逃出,反而傻乎乎的从信用卡中套现了几万块抄底,正如当年流行的惨叫声“以为抄在地板上,没想到还有地下室,抄在地下室的没想到还有十八层地狱”一样,最后亏了近十万,到现在过去快两年了,大部分还是亏损着。

所以幸运之余总要还点回去,人要成长,学费还是要交的。

由于坚信书上的理念,省吃俭用到极致,只为了增加点投资的本金。由于贪心的唆使,不甘心失去高额利润,信心百倍的借钱投资,结果却亏的一塌糊涂。真是成与败都在一念之间。


不过还好,贼心不死的我,终于又鼓起勇气,在基金和股市里摸爬滚打六七年,又再次回来了,今年重新买书研究,终于又捡回了一万多的损失,相信会越来越好。

九   几点感悟

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动脑刻苦,才能升职加薪。现在自己带项目,就非常讨厌那种得过且过,对自己工作要求不高还处处讨价还价能不能少干点的人,说难听点,项目中就算有些不必要的活儿那也不是非负责人该讨论的事。

但是只知道工作,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青春不再来,钱生钱或者赚外快都要趁年轻。

普通打工者很难仅仅靠工资让自己在大城市中定居下来。那些告诉你努力工作,以后该有的都会有,极有可能是骗你好好工作的。这些人,真不见得能笑到最后。

只知道工作的人,很难能够让自己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工作负荷中抽身出来,可能要为此工作一辈子。

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人生自由,别狡辩你精神自由。

信念可以使自己坚持数年,但贪心使你失去既得的利润。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已结集前几年的小诗文集《木玲珑》,更新的在陆续积累中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豆瓣号,请找 天秤座的摄雨家

微信公众号,请找 出云见山

全部讨论

领导15年让你买房真是太明智了!这是你人生的转折啊!

2020-12-30 19:00

为你点赞!越努力越幸运!祝以后越来越好

2021-10-05 19:08

我竟然看完了……

2020-12-01 17:03

和我当初一样,为了能多一点钱投资,省吃俭用

2021-08-11 12:52

第一次理财就是搞的60单5年定期存法,坚持了第一个五年周期就没玩了,利息太低了,后来转战P2P和余额宝理财,在后面就是基金和进入癌股这个大赌场。这几年下来贡献的利润基本上买了人生第一辆车,为什么没买房呢,原因是自己借出去的一笔钱没能收回导致现在财务都很吃紧,终归吃了信任的亏。

你老婆真的是太聪明了,现在你那个房子值多少钱?

2020-11-03 2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