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的是机会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只管等,直到有钱躺在墙角,我要做的就是走过去把它捡起来。”——吉姆·罗杰斯

今年二月初,代表A股的中证全指在2月4日迎来最低点4009,随后一个月反弹20.2%至4820点。

美股的标普500指数,三月最低点2191,截止今天凌晨收盘,反弹45.7%至3193点。

欧洲斯托克指数,三月最低点2277,截止今天凌晨收盘,反弹48.6%至3384点。

今年因石油价格战和新冠疫情叠加导致暴跌的原油,反弹幅度大于以上所有。不过我们只看国内可以购买且不溢价的基金品种。侯某主要持有的是160416石油基金,截至昨日收盘距离三月低点反弹62.5%。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仅仅过去一小半,但回头一看机会已经很多,二月、三月、四月都是买入A股、美股、德国30、日经、石油基金等品种的好机会,动辄20%-40%左右的收益,并且只需两三个月时间即可兑现。(这几个品种现在已经不是机会了,侯某手上抄底的美股、欧股、石油基金已经卖出5成)

当然,今年因为新冠疫情,资本市场波动格外的大,所以机会也特别多。但回顾过去几年,绝佳机会仍是不少——2016年港股跌入历史低估区域,来年走出了几乎翻倍的行情;2017年的黄金1050美元左右,现在1688美元,国内金价上涨约70%;2018下半年,A股大底……

以上品种都是我在笔记中经常谈到的,也是我一直关注的投资品种。还有很多我不了解、没有进行大额投资的品种,比如房地产、外汇、商品、数字货币等等,也是机会频出,就不多说了。

总之,我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在资本市场里,能赚钱的机会其实遍地都是。或者说,我们最不缺的东西就是“机会”。

那么既然不缺机会,大多数人却还是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当然就很明显了:存款和能力

关于存款

存款是把握资本市场机会的硬条件,再有价值的东西放在你面前,你买不起,那等于零。

所以我对大多数询问我如何投资的朋友都提出了“存钱”这个建议,甚至是推荐了和学习存钱有关的书。当然,大部分人从此没有了回应。这很正常,存钱是最基础的一步,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却并不容易,毕竟现在可以消费的东西实在太多,诱惑太大。

但是容我残忍地说一句,对于绝大部分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来讲,存不下钱,这辈子的经济条件基本就没有突破的可能了。月光族会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令自己获得线性快乐的东西,也就是即时消费。然而,投资的回报是非线性的,需要忍耐与等待,这是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种子一拿到手就选择吃掉而不是种进地里的人,永远别指望有丰收的那一天。

关于能力

能力,指在资本市场中识别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准确来说,识别和抓住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但背后反映的却是同一项能力。

有句话叫做“艺高人胆大”,不知各位如何理解?

其实技巧高超与否与胆量大不大并无关系,但这句话为什么看起来很有道理?因为其实准确的叙述应该是“技艺高超的人做的事情在外行人看起来显得胆量很大”。

艺高者,自有分寸。

所以,类似于“底部错过了”、“买少了”、“买完又跌我就卖了”、“犹豫了”、“差点就买了”之类的说辞背后其实都是四个字:能力不足

掌握一个东西不是看你知不知道它,而是看你在实际操作中能否贯彻它。识别机会的同时紧紧地抓住它,这才是投资的真谛。

带着不适感去做投资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抓住机会的人心里是否就是稳如老狗、一点不慌的?

其实也不是。

这是侯某今年三月时候的朋友圈、笔记和德国DAX30基金交易记录。

对欧洲的叙述中我几乎拿不出除了“便宜”以外的任何褒义词,感觉它们糟透了。但另一方面,实际操作中我在三月中下旬的每个交易日里都买入一笔德国DAX30。

这就叫投资的反人性。现在我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真的会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也是我写投资笔记的原因之一,事后可以反复品味自己的心路历程。

霍华德马克斯说:“好的投资者,要适应带着不适感去做投资。”

所以,慌可以,但不要让慌影响到自己的操作。明明已经这么便宜,明明大家都在争相割肉。

多好的机会啊。

走过去,把钱捡起来。


 #美股#   #德国D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