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师25岁的时候还是一颗鲜嫩嫩的韭菜——价值投资传奇(5)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18喜欢:19

“不熟不做”是个听起来简单易行的原理,不但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商业的全部领域。但我们很容易违背这个原则而遭遇惨重的商业失败。根源在于,我们熟悉的领域已经内卷严重,没有人不期待墙外面的风景。请看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跨界投机的失败:

在20世纪初进行跨国交易无疑是很大胆的创举,但是过分大胆就变成了投机。这个倾向从格雷厄姆一开始做投资的时候就存在。

1919年的某一天,格雷厄姆的朋友鲍尔斯透露说,自己要辞职创业了。格雷厄姆急忙问创业做啥?鲍尔斯说他和几个朋友要去做场外股票的打新,前不久他就在打工的业余时间参与了一把,赚了不少钱,所以他觉得这个路子行得通。

鲍尔斯说,他们做的那个石油股在场外市场上市第一天的开盘价是10美元,而他们几个的买入价是3美元。格雷厄姆心想自己辛辛苦苦地写了那么多分析报告,还帮日本人在欧洲到处收购债券也没那么高的利润率。

于是,格雷厄姆不服气地说,小心这里面的风险,别被坑了。鲍尔斯哈哈大笑,说:“兄弟,没关系,知道你这次没赚到钱心理不好受,下次有机会一定叫上你。”

老鲍果然够朋友。没过多久,就有一家轮胎公司要在场外市场上市,认购价格是10美元,预计上市后的开盘价远远不止这个数。格雷厄姆得到通知后,马上投入了5000美元。结果,开盘首日的最高价达到了35美元。格雷厄姆的利润在1万美元以上。

尝到甜头的格雷厄姆又和老鲍一起为这家轮胎公司的纽约分公司新股投入了2万美元,当时的认购价是20美元,他们以50美元卖出了全部新股,回报率高达150%。当时的美国市场确实狂野,上市公司设立分公司都可以再发行另一种股票。

当轮胎公司的俄亥俄州分公司上市的时候,摩拳擦掌的小格和老鲍竟然发现这次他们没有中签。虽然这次认购价28美元的新股到了第二个月才涨到了34美元,但他们还是懊恼不已。精于分析的小格认为这种非理性回报率的机会很可能就不存在了,好日子要结束了。

但消息灵通的老鲍很快就打听到还有轮胎公司的第三家分公司也是最后一家,宾夕法尼亚分公司就要上市了。最后决定搏一把,小格和老鲍和几个朋友凑了6万美元全部投了进去。

格雷厄姆满怀希望要在这次,把上次没中签失去的利润一起赚回来。

但宾州公司的新股却没有按期交易,轮胎公司公告让大家伙先等一等。就在小格和老鲍心急如焚的时候,轮胎总公司和两家分公司的股票却一跌再跌,直到退市。

老鲍傻了眼,最后还是格雷厄姆出马找到承销商追回了33%的本金。

格雷厄姆的确智商高超,在学校的表现应该说要比他最出名的学生巴菲特要高出不少,但在华尔街上的成就远远不及了。在投资上,他有时候表现的甚至像个大散户。格雷厄姆是一个普通的天才。

投资提示:

有效市场理论可能让你错过投资机会,但也能帮你避坑。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个赚钱机会能出现在你面前?你是比别人聪明?资源更多?还是运气更好?

$贵州茅台(SH600519)$ $中国平安(SH601318)$ $招商银行(SH600036)$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09-17 16:24

宝藏写手啊, 里面内容补全了投资书籍缺失的一环。$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2023-08-02 11:24

运气也是挺关键,比如:遇见好的合作伙伴

2023-09-25 16:38

转发

2023-09-25 16:38

一看就停不下来,上头上头!

炒股赚不了几个钱,
想要财务自由,
还得靠出书和教书,

2023-09-17 18:03

呵呵

2023-09-17 17:46

1919年的格雷厄姆才25岁,这种表现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