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余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0
请教下,当前经济放缓已是确定的事,传统行情都遇到了瓶颈,而上证50和沪深300都是传统行情,业绩增速低,我们的正在科创转型,为啥不是看好科创板呢

热门回复

12到15年炒小,16到18年炒大,18年当然要选小了。
因为,16到18年上证50,沪深300,指数涨了60%,但是像招商,万科,平安等都是2到3倍的涨幅,虽然在18年5月份后,也有过一起崩掉的历史,但是,显然这些白马的熊市周期,18年底的时候,相当于只跌了半年
而创 业板从15年见顶后就几乎没有反弹,一路跌了4年,跌掉70%。
18年底的时候,没人看好创 业板的,只认为唱故事的垃圾,几乎所有大V,都看多银行,地产,保险,为什么呢?因为,16到18年两年传统白马牛市,已经把大部分人洗脑了,形成了惯性思维
但其实19年到21年涨的最好的是前几年跌的最惨的创 业板,创 业板指数涨了2倍,大量新能源5到10倍,而同期的,像中国平安啊,一些银行啊,万科等,在19年到21年反而跌下神坛。
所有的经验告诉 我,当市场所有人都认可某种偏好的时候,一定是某种偏好行情至少走完一多半的时候,
就像你现在说市场是牛市,没有人会信的,大部分人相信牛市一定是指数在底部涨了30%或50%之后,这个时候牛市才越来越一致性,而这个时候可能大的机会早就没有了,余下的只是尾巴行情。
你要相信一个认知:也就是大部分人永远是后知后觉的,先知先觉的永远是少部分人,所以,当大部分人都认可某个偏好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偏好至少走完一半的时候,而真正行情的大肉,恰恰是犹豫期,大部分情况下一致性的后果就是见顶。
就像现在所有的人都认为老A不行了,完蛋了,那么就说明,机会要慢慢开始了。

看你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追求的是弹性,那当然科创,这种想象力丰富的更好,当然,也会有高风险,比如,目前科创的平均估值依然在40倍,你知道这个估值要杀到什么时候见底?没有一个参照物,如果跌到20倍,那就还能来一次腰斩,
而上证50,或沪深300,追求的并不是高弹性,而是确定性,也就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去博一博狗屎运。
因为它们是全中国最牛B的前300家企业,虽然大部分传统行业面临增长变慢,行业天花板见顶的预期,但是,它们差不多都是经历过充分竞争,剩下来的龙头,并且,大部分现金流很好,分红也不错,而不论是上证50或沪深300,从估值来看,已经处在过去10年的相对低位,上证50再跌整体就破净了。
其次从激活市场的角度来看,信心的恢复靠什么?靠指数扭转空头趋势,23年炒了一年题材垃圾,并不能拉动指数,相反,它们炒到高位后,一起崩。所以,指数的扭转一定要拉动权重,你指数拉不出3个大阳线来,就改变不了市场的信仰
要么拉上证50,沪深300这样的传统行业,要么拉创 业板当中的新能源,要么拉科创 当中的半导体芯片,只是未来看哪种偏好概率更大的问题。
而从历史去看,A股过去都是,炒大与炒小交替进行的规律 。。
所以,看你追求什么?
追求高弹性高风险的那就是去搞科创
在确定性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赌狗屎运的,当然就是上证50或沪深300最理性。

请教下18年为什么选择创业板抄底

Mark。创业板大涨并不是因为博弈思维,因为大家不看好。而是新能源浩浩荡荡的产业趋势。成分股里另一个医药板块实际上18年之前创指整体拉跨的时候已经走出来了。还有东财就更不用说了,基民大踏步进场,都是可以讲出逻辑的。再来看看现在的上证50,估值回归我认可,他成为主线,宏观条件不允许。即便看好50,我也会选择逻辑比较顺的船,海光等。

我认同你是对的[很赞]

我个人认为现在不能单纯的以市值大小来决定投资路径,更应该以个股的所处行业景气度、未来成长情况、公司本身的竞争力等

这个评论充满了干货

非常赞同

[很赞][很赞]

今年上证50沪深300胜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