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2回复:150喜欢:59

上面这些话,就是个人过去对于A股市场的一些认知,但是,能悟透老A本质的人可能并不多。

理论上,当市场把大部分人洗脑认定某个偏好后,市场风格一定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年的葛女神变成这两年的葛大妈

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年的“蔡狗”今年又变成了蔡神

其实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市场偏好这个大环境,基金经理也不会例外

所以,过去3年新能源的大涨,绿色革命,已经深入大部分人的脑子,已经洗脑成功,那就注定市场偏好的转向。未来新能源肯定是大趋势,但是,通过3年的大涨后,股票不一定会有再好的表现。

从概率层面上去看,按A股目前各行各业的卷况,一轮市场偏好的周期大部分是在2到3年,所以,当市场某种偏好已经涨了2到3年后,你就要小心了。有可能市场偏好会转向。

同理,以TMT为代表的泛科技 在23年开始了,

如果以信创 的开始炒作,以中国软件的最低点也就是22年5月份开始计算泛科技结构牛的起点,那么这一波科技牛,已经进行了差不多1年,从最初的信创,向数字,AI,半导体芯片,传媒娱乐扩散,未来有可能会继续扩散到像物联网,工业,机器人,元器件,消费电子,元宇宙,等所有泛科技细分。

这个周期偏好有可能也是2到3年,所以,以TMT泛科技为偏好的结构牛,可能大概率是没有走完的,因为大部分人还处在犹豫的分岐当中。

当炒个2年左右,大部分人被泛科技洗脑,纷纷涌入后,可能市场偏好会再次轮回转动。

全部讨论

2023-04-12 17:06

不太认同周期偏好两三年这个说法。新能源这波实际上也就炒了一年半,从2020年年初到2021年年末。并且新能源是有基本面的,靠业绩爆发顶起的后半段涨幅。现在这些纯粹在炒概念,挺不了太久的。a股每次科技股热长的也就半年,短的像2019年年初蔡经理成名那一波,三个月就没了。

泛科技洗脑难度比新能源可大太多了

2023-04-12 16:17

新能源能炒三年是因为有业绩不断加持。tmt
大部分是炒概念。这是很大区别

2023-04-12 15:56

上一次轮牛市的品种2-3年不涨,人工智能涨2-3年后换一批行业及个股再涨。
永远都有局部性行情,这样的市场就是最好的市场,踏对了就牛市,踏错了就熊市。

2023-04-12 20:46

对,就是这个理,最忌思维惯性,切换要及时

2023-04-12 16:48

被整怕惹,学乖了,当年守着云计算半导体没买新能源,22年割了买进来就被套,今年2月直接全抛了买云计算半导体,亏得都回来了

看到很多人还是把核心点放到业绩上,这本身可能就错了。业绩真的不是决定一场结构牛的主要因素

核心是要看政策的导向,因为我们就是一个政策市啊,

政策导向是什么?19年开炒新能源时,新能源有业绩吗?在业绩没有兑现的那两年,估值也是很贵很贵啊,而新能源涨了2到3年的基础是什么?不就是政策层面,30,60年双碳目标吗?

这一轮泛科技大涨的逻辑是什么?也是来自于政策,比如,国家数据局的建立,我们过去依赖的土地财政,但是,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未来,有可能就是数据财政,土地和数据是上面最值钱的两个东西,所以,今年我们会看到数字的字眼是政策层面高频出现的,但是,反观看一下,双碳目标,比如,在年初的政府工作会议当中都没有提及,在两会当中,也只是老调重弹,并没有新的提法来刺激,所以,资金审美疲劳,而且,不论是电动车还是光伏,未来的行业边际是在弱化的,今年电动车的渗透率就会达到36%左右,明后年行业增速肯定 是越来越低的,光伏的话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内卷严重,未来2到3年行业增速也会下来。审美疲苏+行业增速边际弱化+政策层面没有新的提法来刺激 +过去火了2到3年,你认为资金未来继续疯狂拉它们的概率有多大?顶多就是具体的个股行情,大的板块趋势性大涨行情可能难了。

同时,数字泛科技 这块,今年的政策高频出现,而且,叠 加AI人工智能大趋势的到来,同时,叠 加,半导体芯片的国产替代预期,再者从长远去看,我们要进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上游。

所以,现在以业绩来决定牛熊,真的是眼光看的太浅了。

A股的牛市从来都不是业绩推动的,而是政策。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

2023-04-12 19:30

对周期的把握是最难的,大部分人开始关注的时候已经进入下半场了,只能在提心吊胆中喝两口汤

2023-04-12 19:20

这一波科技牛,已经进行了差不多1年,从最初的信创,向数字,AI,半导体芯片,传媒娱乐扩散,未来有可能会继续扩散到像物联网,工业,机器人,元器件,消费电子,元宇宙,等所有泛科技细分。

2023-04-12 16:25

新能源板块去年不是跌了接近30个点的么 哪里涨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