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伽公寓暴雷,长租公寓的现金流游戏归于尘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差的阶段,肯定是过去了。现在其实是处于一个修复周期里。

文:李克纯

来源:丽尔摩斯

今年3月份,小羽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租房的经历:

小羽租了乐伽公寓的房子,年付,押一个月租金,月租1650元。可是最近遇见房东,房东说他托管给乐伽的月租是2100元。

“我知道后特别难以置信!不知道他们盈利点在哪里?会不会以后住着有纠纷,或者乐伽跑路,房东赶我们出去?不知道有没有租过乐伽的人,给个建议。”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小羽的挠心挠肺——是啊,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长租公寓应该“低进高出”赚取租金差,但乐伽却“高进低出”,明显违背行业规律,怎能让人放心?

之后,没有再看到小羽新的留言,不知道他在重重疑虑下有没有搬离乐伽。若是没有搬离,只怕如今他也在乐伽维权的队伍里。

7月底以来,乐伽公寓破产、“爆仓”的消息满天飞,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多地的乐伽公寓都被爆出“拖欠房租”、“坑租客”等违规问题。“坑租客”的问题尤其严重,大多数租户都和小羽一样,一次性向乐伽交了1年或者2年的租金,小羽一次性的年租金差不多2万。这对于多数租房人来说,不是一笔小钱,而乐伽破产,意味着这些钱打了水漂。

乐伽并不是第一家暴雷的长租公寓。2018年下半年,鼎家、寓见、小家联行、北京昊园恒业等20多家长租公寓相继暴雷,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而此时人们才发现,这些长租公寓早已蜕变成金融游戏。

我们把时间线放长一点。2017年长租公寓突然成为风口上的产业,一时间房企、中介、互联网等各类公司纷纷涉足。短短3年时间,长租公寓从蓝海变成红海,但整个行业并没有找到赢利点,倒是在资本的促推下,玩起了资金错配和高杠杆扩充房源的游戏——利用租客信用加杠杆,硬是把一门简单的租赁生意,生生做成了复杂的金融游戏。

“长租公寓本身是个盐碱地上种庄稼的事情。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个低毛利的生意,赚钱很难。”空·白创始人,空白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说,这个生意本身基础结构、金融配套体系、租客保护权益机制都不完善,整个系统建立在非常脆弱结构上,“这个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特别是资金的抽离,都会触动市场风险的爆发”。

1

一场无法持续的现金流游戏

乐伽公寓暴雷有人说是挤兑,有人说是爆仓,也有人说是诈骗。总之,乐伽的资金链是扛不住了。

乐伽公寓的模式是:高收低租,第一步给房东高于市场价400元——500元的月租金,季付,垄断市场资源。第二步,按市场价租给客户,并鼓励长租,租金年付甚至2-3年一付(长租有优惠)。

虽然高收低出,但乐伽打了时间差的游戏。第一步,在收取房源的时候,只有3个月的账期有资金压力;第二步,把房子出租瞬间,乐伽回收全年租金,迅速回血。用这些钱,乐伽再拓展新房源,即便价格高一点、亏一点钱也无所谓,等市场份额占住了,这些都是可以赚回来的。

于是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了,扩大市场规模就有新钱入账,而入账的新钱可以拿出来继续扩大市场规模。甚至这些闲置期的钱还可以做其他高风险套利,这也就是各大中介疯狂抬价争抢房源的原因。2017年以来中心城市二手房房价有一轮暴涨,与中介疯抢防房源有很大的关系。

最初,看起来这是一个无本套利的买卖,但本质上它是一个现金流游戏,需要源源不断有新的资金进入。而且这种模式本身就脆弱无比,大量公司都在烧钱占领市场,看不到盈利点在哪里。因此,一旦租客少了、房租降了,或者收回来的房源无法租出去,现金流的问题就会出现。

一旦前面预收的租金钱不够覆盖给房东的房租,公司的资金链就断了,爆仓就发生了。归根结底,这种没有盈利能力支撑的烧钱模式,终会归为尘土。

乐伽公寓的模式本质上也是金融模式,但其与鼎家等2018年下半年暴雷的长租公寓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第二步鼓励租客长租的过程中,乐伽没有欺瞒运用套路贷等变种P2P。

2018年暴雷的鼎家等长租公寓常用的手段是,其和租客签的长租合,其实是一个贷款合同。租客向P2P贷款一年的房租还有押金,P2P直接把这笔钱付给了中介,租户每个月还钱给P2P。中介宣称这是免押金,其实押金是通过贷款实现。

而整个过程,租客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办理了一笔贷款,还以为是跟中介签了合同,并且免押金,自己是在按月交房租。当长租公寓暴雷、中介跑路之后,那些无辜签了贷款的租客们,不仅没房可住,还要继续还钱给P2P。

从主观性上来说,乐伽不像2018年那波公司有主观恶意,起码没有主动使用非法借贷,但是,带给租客的伤害是一样的。受骗群体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长租交的大额租金大概率是拿不回来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笔沉重的损失。

2

被资本裹挟

2017年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推出“租购并举”的顶层设计。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长租公寓成为资本逐利的对象,大量房企及创业类公司进入市场。

前些年,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大战,让很多公司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有金主,烧钱到最后垄断市场,就能获取独家的定价权,然后开启长期盈利时代。在政策红利、市场热钱太多的驱动下,获取房源成为了整个行业拓展的重中之重,长租公寓也走上了烧钱冲规模、剩者为王的道路。

但长租公寓行业本身就有一个特点,周期长加上回报慢。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过,万科的长租公寓如果能够达到1%-2%的回报率,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目前,长租公寓普遍回报率仅为1%-3%,回报率并不高。如果资本挟持了企业,在逐利冲动下,一定会跑偏。

“如果企业规模扩张过快,拿房成本高,运营效率低,出问题也是想得到的事。这个行业的底层基础设施、毛利率情况,决定了这个行业快不了。”一位资深业界人士说,但在长租公寓的盈亏还未找到平衡点时,规模越大,亏得越多。这一轮看上去势头很猛、拿到多轮融资的明星长租公寓公司纷纷倒下,原因就在于此。

3

触底调整 

“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我觉得会有一个市场触底调整和修复的过程。”杨现领说。

对于长租公寓出现的频繁暴雷现象,他认为,不是行业的基本面出了问题,而是企业在跟基本面匹配过程中出现错配,企业的扩张速度、扩张规模已经超出了基本面可以支撑的能力。

“大量供给推向市场,超出整个市场需求层面吸收能力。租金水平上涨幅度,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杨现领说。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不只是那些中介系的长租公寓在“被退潮”,涉足其中的地产商也在主动退潮。

2016年前后,长租公寓市场风口正盛,嗅觉灵敏的开发商便火速地跑马圈地,万科、金地、阳光城、龙湖、远洋、保利、华润等一线房企纷纷抢滩,TOP30房企基本全部布局。

但今年年初至今,万科、朗诗、远洋等房企,均在不同程度上,不得不限制其长租公寓的快速扩张;尤其万科的深圳“万村计划”主动违约,并放弃部分已签约房源更是轰动一时。

这与今年开发商融资渠道严格管控后,融资能力降低有很大关系。但中介系“被退潮”,地产商主动退潮,意味着这个行业到了真正的洗牌期。

“最差的阶段,肯定是过去了。现在其实是处于一个修复周期里。”杨现领认为,资本开始退潮,大规模抢房潮不会再发生了,原有供给会收缩一部分,使得整个供给和需求结构匹配都会更高。“量和价都会更优化一些,整个市场会逐步趋于稳定和向上,这是比较正确的一件事,实际上是有利于长租公寓的未来。”

尽管长租公寓的发展遇到阶段性瓶颈,但笔者访问的多位业界人士都表示,“长租公寓一定有未来的,这毋庸置疑。”

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租房市场规模达1.38万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房屋租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万亿元。

这可能是仅次于房地产开发的,第二大市场。

CREIS统计,2016年11月至2018年底,国内22个城市共推出322宗租赁相关用地,可建设租赁住房面积约1237万平方米。其中,上海、杭州、北京成交规模最大,成交总面积约占总量的60%。

在招拍挂市场之外,集体用地也开始集中进入租赁领域。地方政府对租赁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

因此,尽管盈利困难,非议诸多,长租公寓还是有值得期待的未来,只不过需要经历长时间沉淀,才能慢慢展现出来。

在一个万亿级市场中,应该能造就市值千亿的公司,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实力型选手浮出水面。长租公寓的未来属于谁?

答案只有时间知道。但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加持,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不能带来技术上和模式上的革新,只是硬生生地占领市场,这些投机类型的公司,终究还是会被挤出来的。

毕竟,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