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绿叫青啤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绿色生态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六五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就是强调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青岛啤酒大多以“绿罐”形象而广为人知。事实上,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青岛啤酒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瓶瓶“绿罐”,更有一条覆盖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绿色发展道路。

青岛啤酒绿兰莎啤酒有限公司投产后综合能耗可达行业领先水平

送别陪伴27年的“孩子”

刚刚走进青岛啤酒二厂,青岛啤酒二厂环保业务经理李军便颇为自豪地说道:“整个厂区一直走在绿色环保的前列,走在这个厂区,你们几乎听不到生产的噪音,也闻不到发酵的味道。”

1989年就来到青啤的李军,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5年。从最初的司炉工,到如今的环保业务经理,李军见证了青岛啤酒的壮大,也亲历了青啤环保工作的迭代,用他的话来说,“绿色环保一直是青啤的担当。”

“看到这4台天然气锅炉了吗?它们背后有我环保工作中最难忘的故事。”李军告诉记者,1989年他入厂时,青啤二厂正在建造3台每小时生产20吨蒸汽的燃煤锅炉,那天起,这3台燃煤锅炉就和李军结下了27年的缘分。

“别看最初是燃煤锅炉,但锅炉房里一点儿都不脏,全程机械操作,每天清扫四次,我敢说,那时候的锅炉房比办公室都干净。”李军的语气里带着骄傲,眼里有光。“1998年我到了环保岗,与锅炉的关系就更‘密切’了,三次大改造那是一次没落下,当年那3台锅炉就像是自家孩子,我给它们补这补那,就像看着自己孩子越来越好一样。”

按照李军的看法,3台燃煤锅炉在精心保养下,完全可以使用70年到80年,但在2017年6月26日16时,李军却要和自己的“孩子”说再见。

“因为环保嘛,工厂决定用天然气锅炉替代原来的老锅炉。那3台锅炉陪我走了27年,保守估计为工厂生产了400万吨蒸汽,为二厂啤酒产量从10万吨走向60万吨立下汗马功劳。把它们送走,我心里肯定舍不得,但环保是青啤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这4台天然气锅炉,咱们一样好好对它们。”

李军的这份动情,展现着青啤人对绿色低碳的社会担当。截至2021年,青岛啤酒完成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减少煤炭使用48万吨,减少碳排放121万吨。

啤酒厂里有份“绿电账本”

李军对青啤二厂环保工作的那份自豪,用青岛啤酒二厂能源管理主管张峰的话来说,“那都是‘卷’出来的成果。”

青岛啤酒的绿色环保工作一直是走在行业前列的,所以我们这方面的意识要比很多人都强烈。大家会铆着劲把低碳、绿色这些事情做好,看到别人做得好,我们就想办法做得更好,这么‘卷来卷去’,青啤的绿色环保工作反而就良性循环了。”张峰笑着说道。

以光伏发电为例,青啤二厂继光伏发电一期项目竣工后,开建了包括2000㎡物流运输管廊屋顶、1400㎡发酵屋顶的二期光伏发电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青啤二厂光伏发电系统累计发电171.5万kWh,节约成本128万元,2023年日最高发电达8000kWh。

近年来,青岛啤酒在7家工厂布局分布式光伏9兆瓦,每年产生可再生能源电力近800万kWh,降低碳排放6600多吨。截至2023年底,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的50家青岛啤酒工厂已经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达到了72.4%,其中山东区域工厂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

青岛啤酒光伏项目

“除了用电,在水的方面,我们也做出了许多优化。我们的动力二工段,通过优化水处理浓水阀的控制,让制水率保持在80%以上,而行业的平均制水率是70%-75%。”张峰告诉记者,青啤二厂又通过MES系统,增加了制水率在线曲线,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启停与水罐液位运行模式,全年实现节水约6000吨。

值得关注的是,青啤也行业首推了啤酒废水价值共享项目,将啤酒生产废水作为碳源,推广至青岛啤酒位于全国的37家工厂,在啤酒行业数量最多。2023年,废水价值共享项目同比节约废水处理费用189万元,减少污泥6667吨,降低用电量394万kWh。

造一个瓶子顺便优化一个体系

青岛啤酒绿色低碳,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环节,更体现在多个细微的环节。在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包装研究室内,工程师们正在为进一步优化包装产品忙碌着。

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包装研究室主任王孔斌将一个绿色的瓶子递到记者面前,说道:“这个瓶子打眼一看好像没什么不同,但其实是2014年国内啤酒行业推出的首个轻量瓶,这款330ml轻量瓶比原来的瓶子轻了75g。”

说起轻量瓶的诞生,王孔斌颇为感慨。“2014年,青岛啤酒是国内啤酒行业第一个尝试做轻量瓶的企业,不仅是我们自己没有经验,生产瓶子的玻璃厂同样不知所措。烧制玻璃的窑一旦点火就不能随便熄灭,因此就必须持续烧制产品。可那一窑的瓶子都是作为试验品的轻量瓶,不能作为商品使用,从商业角度看,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厂商,都是一种挑战。”

青岛啤酒生产线

轻量瓶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所有人注入了撑下去的力量,可当330ml轻量瓶真正诞生的那天,挑战才刚刚开始。“330ml轻量瓶虽然研制成功了,但那时的玻璃厂管理比较粗放,同一批烧制出来的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这是要大规模投入市场的新型瓶,我们总不能靠运气去赌质量合格的产品吧。”王孔斌笑道。

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青啤的工程师们住进了玻璃厂,3个月时间,他们一边跟进轻量瓶生产进度,一边帮助玻璃厂梳理了质量管理体系。“最终,我们不仅做出了质量合格的轻量瓶,还顺便把玻璃厂的管理体系理顺了,这属于全流程创新。”王孔斌打趣起来。

在轻量瓶外,青岛啤酒在包材方面做出了诸多绿色突破。减薄皇冠盖,比普通马口铁瓶盖减少碳排放量3%;轻量化易开盖,每吨铝材可多生产易开盖2万只;减薄易拉罐,原料铝材厚度由现行0.265mm调整为0.260mm;在拉伸缠绕膜研发上,将厚度由现行0.024mm调整为0.018mm,物理性能和强度指标不变,减碳、降碳效果显著。2023年,青啤包材合计减少碳排放1136吨,节省塑膜283吨。

用AI找到最低碳的物流方案

物流,关乎着啤酒从生产到上市的“最后一公里”,同样也是绿色低碳的关键环节。

青岛啤酒物流管理总部副总监韩洪刚的办公室里,一张标注有青啤全国近60家啤酒厂位置的中国地图格外引人注目。“物流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车,我们也确实将碳减排延展到这方面。通过优化路线、加大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提升装卸自动化效率等方式,青啤一直在努力减少物流、运输及装卸环节的排放量。在2023年,我们也使用LNG新能源、纯电动厢式货车等清洁运输车辆达60辆,希望到2025年,全国承运商自有车辆中新能源车辆总数达到100辆。”韩洪刚指着地图说道。

青岛啤酒智慧物流

据韩洪刚介绍,带板运输同样是降低装卸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承运商、仓库管理物流服务商,以及经销商提升自动化装卸和仓库标准化管理,提升运输效率、避免重复装卸运输而造成的碳减排。2023年,青岛啤酒全国带板运输率达到98%。

“车终究是一个小节点,想要全面实现节能增效,还需要更高维度的把控,这就是数字化。”韩洪刚指了指地图上的东三省,笑着说道,“曾有一次,东北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我们在当地的啤酒厂都处于满产状态,需要其他区域支援产能。如果只看距离,或者靠经验判断,那么青岛工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我们搭建的智能供应链决策平台却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位于广东的三水工厂。”

韩洪刚的手指在青岛啤酒全国最南端的工厂图标上点了又点。“让最南面的工厂,供应最北面的市场,所有人都觉得我们疯了。可数据不会说谎。”

正如韩洪刚坚信的那样,智能供应链决策平台通过海陆运输成本、工厂生产成本、设备生产效率等综合计算,给出的答案最终得到了认可。用韩洪刚的话来说,这就是经验与数据的交锋,而数据永远是最理性的。

不仅是高效精准的智能供应链决策平台,青岛啤酒同样建立了供应链信息业务中台与移动端订单平台,其实现区域的产、供、销一体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城市配送服务质量,减少货车尾气排放,让物流拥抱“绿色”。

在绿色发展上,青岛啤酒始终以“做啤酒行业绿色发展的楷模”为环保愿景,紧扣“通过实施环境保护、低碳管理和循环经济,促进公司永续发展,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环保使命,力求实现生产效益与生态文明平衡共进。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绿色生态的发展之中。青岛啤酒的绿色发展,同样以人为先锋,让每一个青啤人践行绿色的道路,让青岛啤酒的“绿色”不止于瓶罐之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尹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