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对银行的看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7喜欢:7

最近城中之城大火,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在追这个剧,偶尔还有朋友问我这个剧的剧情几分像实际的。看完剧和原著后给我的感觉是并没有触及灵魂的那种赞同感,我看到的更像是一个故事而不是行业的写实。

银行的核心业务分三块: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基本所有考核指标、任务都围绕这三个大板块去设立。更简化来看其实就是银行收入的两个部分:利差和收费。

存款贷款就是被大家说烂的银行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中收就是最近几年重点提到的效益,特别是最近在说高质量发展,在利差变窄的环境下业务能创造多少中收逐渐成为评价业务质量的标准。对于对私业务而言,卖基金卖保险都有中收,只不过比例不一样。银行作为销售渠道,在仅考虑中收这个因素的情况下,肯定优先去卖中收比例高的产品。

作为核心指标,存款和贷款肯定是重点考核的,基本上所有银行的年终报告里都会重点提及这两个指标。但作为投资者,我们要知道这两个指标是同质化竞争最激烈的的地方。

存款价格战大行有时打不过小行,那就只能暗度陈仓,用手工补息的方式来拉高存款价格。所以我们看到最近自律机制要求各银行不得开展手工补息变相突破利率上限,实际上是监管下场要求各银行不打价格战,各自安分经营自己的客群。

存款多了,自然就要多放贷。现在这个形势下其实优质的信贷客户就那么多,也不缺钱。各个银行就围绕着那些客户各显神通,以求获取更多的信贷份额。还有一种业务叫低风险业务,对银行来说可以同时完成贷款、存款的新增,代价是银行的存贷利差。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的银行大而不强,不强是因为很少有看到银行能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这也和银行本身体制的风格有关。在投资上我对银行业的之前定位就是买四大行持股收息就行,这个钱就当买了个二十年趸交的保险。

我对招行高看一眼的原因并不是仅仅因为它“零售之王”的名头,而是从股东视角来看,招行一直都在尝试和别的银行不走同一条路,但路汇合后才发现,招行走的是一条捷径。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只是在一个不怎么看好的行业里,找一个看好的标的。

个人对银行的排序:

$招商银行(SH600036)$ $工商银行(SH601398)$ $建设银行(SH601939)$

全部讨论

04-26 21:56

在我看来准入门槛高的行业就是好行业,能源,公用事业,金融外加消费,只投这几个行业

04-26 10:32

请问,哪国哪家银行比中国的银行强?

观点不错

今天全部清仓招行2300股,盈利8500元。近盈利13%。

04-26 12:47

讨论已被 广州城下的草根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