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123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8喜欢:41
沉没成本放不下,不只是地产股,很多医药股投资者也是一样。
很多大v表现尤其明显,偶像光环放不下,其名誉的主要来源在于特定行业,粉丝给予了太多的社交性正反馈,导致大v对特定行业形成主动性依赖,从中寻求网络社交肯定。
行业不出问题还好理解,行业明显有很大问题,还是抽离不出来,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不自知。

热门回复

你按市值大小从上到下排列买股票都比买ETF好。ETF还不能剔除掉CXO。

医药行业今年应该是出清元年,已经有几个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因为去年的年报不能在截止日前发布而停牌了;如果未来18个月都发不出来,那么港交所可以自行决定它们退市。港股的房地产股其实也类似,如果发不出来年报且未来18个月内也没有补发,那么就可能被退市。

只考虑大的呗,之前也一直这么说的。大批小药企可能要玩完,因为销售能力弱,花大钱研发出来的药无法通过销售赚回成本,就是个持续失血的状态,现金烧没了、又没人继续给它们钱,那就只能关门了。不过,之前港股创新药火爆期,融了几十亿港币的钱又没怎么花的那些企业现在倒是很爽,也不用干活了,美元存款利率高那就吃利息呗,然后给管理层、员工开高薪,反正港股那边的董事会也就是走个形式(董事们每年看几分钟财报、投个票就能赚几十万,不香吗?),不像美股那边的董事会会真干事,看到这个情况会把公司关闭、把现金分掉......

那港股创新药Etf您觉得还能投吗?

汤总,您现在看好的医药股有哪些啊?

汤总对港股仿制药怎么看,估值长期低迷,会不会是陷阱。后续价格集采上不去,原材料涨价。

汤总现在怎么看cxo啊,药明生物这个价是不是清算也值了

医药股最大的优势是大部分不从银行借钱

汤总,创新药还能投资吗?该怎么投资呢?

医药板块仅次于地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