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fuxiansheng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9喜欢:1
#缘富读昭衍新药# 药明系的被打压,何时有底?
这种打压也是对整个cxo的压制。
如果两明破净,那其他产业链公司其值几何?[捂脸][捂脸]
担心的是,各相关公司业务量严重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资产闲置,人员冗余遣散。
这真就是一地鸡毛了。

热门回复

这个和行业的投融资的景气状况是紧密相关的,而且现在欧美的脱钩打压其实用的可能还是我们中国以前用市场来换技术来换开放的一种方式和策略。
只是我们内部的人把它政治化了,感觉到自己以前所想象的自由民主和现在看到的不一样,是心理落差,大相径庭,感慨万千。
如果纯粹从商业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技术、学习能力、人力、低成本,那确实是应该是所向披靡的。

类似的,外包、代工。

好奇这个行业也有周期吗?卵蛋都在人家手里

听着像是代工厂[牛]

突然想到了一点,美国这样打压我们的医药、通信、语音,他们用他们的手段,实质是用他们的市场来换取我们的让步。
用市场来换技术来换进出口,这是我们中国早年改开方式之一。

在cxo行业整体被打压,低迷,逆风的时候参与进来,确实不大清楚,他到底会被打压到什么程度?会低迷多长的时间?
正如前几年讲碳中和碳达峰,煤炭退出市场,煤电不环保的时候对于煤电行业的投入。
现在对照这两个行业而言,当时煤炭行业大家不看好的时候,确实有一个行业的亏损,但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产能退出,还有一个就是坚信煤炭在我们国内一定会发挥它的基础能源的作用。
而cxo行业呢,如果他没有需求没有订单,他的产能不能释放,他的高薪人员的费用如何来负担?
煤炭可以减产,但cxo减产停工,那就真是损失了。煤炭是挖出来随时都可以发挥作用变现,但是cxo如果是产业链转移的话,不仅他的业务量降低,人员的流失,他的业务能力更会降低。比如海龟派引进专家,他就出海了可能不回来,而留下来的是这些内地的员工、股东和闲置的设施。[捂脸]

这两个行业还有一个差别,就是当时的煤炭行业都是高负债高人员工资,效益也不好。而这两年的cxo行业的公司大多数还是挣了好大一笔钱,他们也有一定的财务资源,来支撑以后的不利的情况的出现。
所以那几年的时候,黑龙江的,河南都有的煤都出现了违约。

眼看真要忽悠瘸了[大笑]

康龙和凯莱英今年业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