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圣湘生物(SH688289)$ 很多疫情股在新冠爆发前,经营一般,勉强度日。
疫情3年,左边口袋装满了现金,右边口袋装满了应收款。
疫情后,业务回到了当初,甚至更难了,因为友商数目激增。
很多公司的市值比疫情前更低了,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

梳理一下,疫情后业务不减反增的不多,也就几个:
*手套算一个,因为人们安全意识明显提示,手套的使用场景显著增加,但是跨界新增厂家很少,行业基本上走出了低谷。$英科医疗(SZ300677)$ 是最老牌的疫情股,盘整了两三年,对于疫情股的走向有指向性。
*呼吸道也是,原因是病原体鉴别是新定义出来的大市场。监管部门希望建立完整的流行性病原体的监控系统,有效防范下一次的X病原体。
有人提,呼吸道是IVD的第一大细分赛道,不无道理。
资本市场已经有反应,譬如$XD英诺特(SH688253)$ 自底部反弹上了,已经翻倍。英诺特做的是胶体金产品,可以自测,能快速放量,且没有其他业务,所以业绩放量快。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圣湘生物
23年营收10亿,拆分为4+2+2+2,呼吸道4亿+妇幼2亿(HPV)+血液2亿(乙肝、丙肝、艾滋)+仪器及测序2亿。
呼吸道4亿,大约2亿是23年Q4产生的,对应于当时来势汹汹的一波支原体等呼吸道感染。
24年大概率会延续好的势头。
公司有呼吸道6项联检证书,已入院3500家,提供800家门急诊解决方案,抢占空白市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同时,公司联手美团京东健康等本地平台,积极开拓C端市场,开通居家检测。目前看,此种模式在一线城市已经跑通,正在快速铺点扩张。

呼吸道感染的数据模型:成年人每年2、3次感染,儿童老人每年5、6次,全国感染人次30到60亿人次,取中大约45亿人次。按20%去医院,大约10亿次/年,如果都检测病原体,则是几百亿元的新增市场。(目前看,监管部门希望应检尽检,PCR仪普及后,技术上已经实现)
23年,核酸检测的人次大约0.2亿,渗透率2%,提升的空间巨大。
按平均50元/人(入院价格,含单检联检)测算,大约10亿元,圣湘大约占4、5成,独占鳌头。
另外,居家检测可以在80%不去医院人群中寻找增量。

其他要点:

呼吸道在夏秋高温季节趋弱,需要跟踪。

呼吸道集采的可能性。

HPV集采后,没有落地,今年有不确定性。

真迈生物。

拓展业务。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含量。

全部讨论

06-06 12:40

只有检测病原体才需要用到圣湘生物的仪器吗?大家都是当普通发烧来处理,吃药没效了才会检测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