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2喜欢:0
$微芯科技(MCHP)$ 与晶门有关。目前是前三的MCU了。关注。

全部讨论

2017-04-24 19:43

···201408/创客熟知的Arduino开发板使用了Atmel的MCU,小米3等热门手机使用了Atmel的触屏解决方案,魅族MX3和三星S4手机则使用了Atmel的Sensor Hub(相当于iPhone 5s的M7协处理器)。
//三星和小米都有使用ATMEL的产品。这个是事实。
···不过Arts也坦言目前的智能硬件还不够成熟:“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接触到的每个人都没有真正很好地使用它。”在他看来,可穿戴设备需要尽快和医疗领域结合,这样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这个ARTS有点意思的。意见直接有价值。可穿戴的应用场景,医疗是值得期待的。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目前的智能硬件欠缺时尚感。他向笔者展示了他佩戴的劳力士手表,并称名牌手表是身份的象征,当前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很难将其取代。
//的确可穿戴,但是谁愿意满身带着电子产品?有个手机就足够了。且不说,我就根本连手表也不愿意带的,我带的是手串佛珠好不好。
(可见,再最终消费品方面,还是离不开人的因素。要开发出大获喜爱的东西才是有效的)
···智能汽车近来成为硅谷芯片厂商重点投入的领域,Atmel也不例外。“汽车将是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庭的一部分。”据Arts介绍,Atmel主要为智能汽车提供触摸显示屏:“现在汽车的交互界面已经是几十年前设计的了,体验非常糟糕;而你看看特斯拉,(它的触摸屏)不是我们做的,但它的触屏体验非常好。”
//这个领域,将是一个高应用和替代的部门,很有发掘的价值的。ATMEL\SYNA都在积极布局。这个兴许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也可以看到,其实所谓的科技,并不是新鲜的东西。早在2014年就再行业间普及了。不过股民和普通人并不知道而已。要寻找到合适的风口呢,是需要提前布局的[风投],二级市场上,结合技术,可以给出相对精确的时间表的。这个基本面分析所达不到的精确度。[例如AMOLED早在2011年三星就在出货了,但是红火是从2016年开始的,其成本大规模下降了,等到大陆介入了,这个大规模成本下降就是必然的])

2017-04-24 17:00

好,顺便突破下MCU
````粗略的划分,有两种CPU:一种是电脑、手机用的,以“计算性能”为先;一种是电脑、手机的零部件以及小型电子设备用的,比如触屏组件、Wi-Fi组件、温控器,以“控制性能”为先。我们习惯上把前者称为“处理器 CPU”,把后者称为“微控制器 MCU”。其实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个“微处理器MPU”,就是既要求一定的计算性能,又要求具备MCU的低功耗特性。
//这个科普很不错,收藏。
连同雷锋网:网页链接
普通人熟悉的CPU公司是英特尔、高通和MTK,但MCU公司就不那么熟悉了。一方面因为MCU领域大部分是面向工业级的产品,一方面因为这个领域非常细分,不像CPU一样被2~3家公司绝对把控。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德州仪器(TI)和爱特梅尔(Atmel)等公司都是MCU领域的重要玩家。
//这个领域比较专业了,并且是物联网的前景,故而是值得关注的布局的

2017-04-04 22:49

···微控制器,该产品线包括了Atmel通用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系列产品:8位与32位AVR单片机、Atmel SMART ARM产品、 8051单片机、商用无线产品(包括符合蓝牙、低功耗蓝牙、Zigbee或Wi-Fi规范的低功耗射频与SOC产品),maXTouch电容式触摸屏驱动产品系列则为智能能源、触摸板、与移动设备传感器中枢及LED照明等应用专门做了优化。
//很显然MAXTOCH,果然就不是ATMEL的主力方向。必然在被微芯收购后,放弃的部分。也就卖出给了晶门。想当初中电还想收购真正触控业内的老大:SYNA,出了60亿美元高价(市值17),居然不卖。ATMEL也是谈过的,也没有成。如今只是MAXTOUCH这个被剔出来的部分。

2017-04-04 22:43

···让我们回到现实,看看现在两家的产品线状况。Atmel2014年营收14.13亿美元,利润仅有3200万美元(Dialog 2014年利润达到1.38亿美元)。具体产品线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非易失性存储器业务占总营收的12%,约为1.67亿美元,微控制器(MCU)占营收的70%,将近10亿美元。Atmel闪存产品线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Atmel也几乎相当于无晶圆公司,MCU产品线占比越来越高。根据Atmel的年报,Atmel MCU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无线射频、触摸以及传感器管理功能:
//盈利能力相当不理想啊

2017-04-04 22:42

···2000年的时候Atmel还是闪存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当时创始人兼CEO Georges Perlegos已经意识到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他打算把产品线从存储器向应用定制产品(Application Specific Products,例如ASIC或ASSP)转移。2000年时Atmel的营收达到了20亿美元,其中超过15亿美元来自闪存产品,ASIC和AVR微控制器的营收约为3亿美元。不过Atmel当时不仅没有走向无晶圆模式,在2001至2002年间还在收购晶圆厂......George Perlegos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黯然收场,2006年更熟悉资金运作的Steve Laub(译者注:Steve Laub在加入Atmel之前在一家私人投资基金任职,更早则在Silicon Image和Lattice工作过)接替George Perlegos成为Atmel的CEO。
//ATMEL也有一段晶圆厂的噩梦过程啊;当时的主要产品是闪存,如今是MCU了。

2017-02-28 20:29

此次剥离出售的maX Touch触控技术来源于2016年1月20日以35.6亿美元收购爱特梅尔(Atmel),这些技术被三星和小米的手机大量采用。从2014年开始,中国市场上的几家外资触控芯片厂商,开始明显承受来自中国本土芯片厂商的压力。Atmel的金属网格工艺推广受阻后,渐渐淡出了中小尺寸电容屏市场,转而把业务重点往汽车电子和手势控制方面偏移,并于今年一月份把其它业务和触控业务一起打包卖给了快速进入物联网领域的微芯科技,现在又被微芯剥离出来,卖给了原摩托罗拉分拆出来的同行晶门科技。//这么好的技术,怎么感觉上是被踢皮球的呢。

2017-02-28 08:02

多謝bill 兄詳盡分亨。2878前途無量!一直有個疑Microchip 為何願意出售這塊高技術業務給晶門?

2017-02-27 22:53

按照高盛“中国营收占公司年收入比重”排名,前十大美国企业一共十二家(有两个并列第四和第九),除了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集团和在澳门开赌场、度假村的永利度假村两家非科技类的企业挤进了排行榜,其余十家全部是半导体企业!
思佳讯位居榜首,高通公司位居第三,依赖度高达61%;博通公司紧随其后,依赖度为55%。其余上榜美国半导体公司分别为美光科技、英伟达、安华高科技、应用材料公司、德州仪器、闪迪、**微芯科技**。
//以往,中电曾经参与过ATML的收购的。估计这一次,收到了MXTOUCH ,也算是一种补偿吧。毕竟主要的生意在中国。这也算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原因了。
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科技市场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半导体产业中国之弱、美国之强。尽管这是2015年的数据综合分析,但2016年并没有明显变化,半导体的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投资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太大成效。根据权威研究机构IC Insights最新公布的2016全球半导体最新(预估)排名,美国有 8 家半导体企业进入前20,大陆半导体企业无一上榜。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大手笔的并购浪潮令全球为之震撼。但中美之间的差距依然如同难以跨越的鸿沟,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漫漫而长远。

2017-02-27 22:46

QTouch技术是Atmel触摸技术部前身Quantum(量研科技)的专利。所开发的集成电路技术是基于电荷——传输电容式感测。QTouch IC检测用传感器芯片和简单按键电极之间单连接来检测触摸(图)。QTouch器件对未知电容的感测电极充电到已知电位。电极通常是印刷电路板上的一块铜区域。

2017-02-27 22:33

2013 Atmel的XSense触摸传感器可以做到,而且还是柔性的。XSense传感器与maXTouch T系列触摸控制器配合使用则能发挥最佳效能,非常适合未来的移动产品。//牛逼了。网页链接
2012 爱特梅尔发布革新性XSense柔性触摸传感器.。
这些可都是AMOLED的特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