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非常好的文章,转载)在一篇名为Long Term Returns, Short Time Periods(作者是Larry Swedroe)的文章中,通过对全球市场主要指数的数据回溯,得出的结论是:股市的投资期可以很长,但大部分回报却是在短期里实现的(Long Term Returns, Short Time Periods)。
而这个短期所对应的时间概率,正是8%。
先来看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927年到2018年这92年间,这个指数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0.1%。但如果把涨幅最高的92个月(8%左右)剔除掉,剩下1012个月的平均回报居然只有年化0.01%(接近0,可以理解为几乎没有收益)。
然而,美国标普500指数并非个例。来看MSCI的EAFE指数,这个指数追踪的是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发达国家股市走势。从1970年到2018年这49年间,这个指数的年平均回报率为9.1%;但如果还是以排名前8%为界,将那涨幅最高的49个月剔除,剩下539个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居然是0%。
最后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指数。以MSCI的新兴市场国家指数为例,从1988年到2018年这31年间,该指数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0.4%,其中走势最好的31个月(8%左右)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2.5%,而另外341个月的平均年回报率,居然也是0%。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又给A股多做了两组实验:
2004年到2018年这14年间,沪深300每年平均回报率在8%左右,涨幅最高的14个月(8%左右)平均回报为17%,其余时间的平均回报为-9.56%。
就算具备精选个股能力的公募基金,高光时刻也许仍然没有超过8%。我们又选了wind上的股票型基金总指数(885012.WI)和偏股基金总指数(885001.WI),从2004年底到2018年底,上述两个指数的整体收益率分别高达537.01%和561.39%,年化收益超过14%,但如果分别计算两个指数每个月的收益率,剔除其中涨幅最好的14个月(前8%左右),其余154个月的年平均回报率,竟然也是0。

上述数据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提示:
第一,多数市场的总回报率,就是由短期市场贡献出来的。长期持有的收益可观,但短期来看,想要既能精准地避过亏损又能抓住牛市,并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筹码,更可行的办法无疑是,在92%的无收益时间里耐心拿住手中的股票,静静等待那8%的高光时刻。
第二,如果赚钱的概率只有8%,all in这一门生意就不是最好的策略;相反,你更应该做好的,是资产配置。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投资组合之父”马科维茨说过一句话,“资产配置是投资市场唯一的免费午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我们可以做到在收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组合的风险。

在马科维茨开创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之前,闲得蛋疼的世界各国学者们早就统计出95%的收益是在8~10%的月份里实现的,90%的收益是在10%的交易日里实现的,可惜他们只得出了一句华尔街谚语:打雷的时候你要在场。只有马科维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用高深莫测的数学证明了多样化的负相关投资组合可以显著降低投资风险。具体来说,
1、在一个投资于美国的多样化投资组合中,随着负相关资产数量逐渐增加至50个的黄金组合数,投资风险将最多可以从100%降低到32%左右。再增加负相关资产数量就没用了,但低于50个就会增加风险。
2、在一个国际化的多样化投资组合中达到黄金组合数,投资风险将最多可以降低到8%左右。

全部讨论

2019-08-20 10:44

数据不错,但可惜从后面的策略看,完全没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