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回复@东博老股民: 谢谢您这么看得起我。国内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所以只能说一些大概供您参考。
理论上银保的成本会比代理人低一些,代理人成本应该是所有渠道中最高的。然而低出来的成本并不意味着会转化成利润。大部分时候因为竞争的问题银保渠道省出来都会反应在保费上了。有的时候为了拓展银保渠道,保险公司还要付一笔“使用费”给银行(像保诚和渣打),这也是为什么不止一次有报道说人寿想控股一间银行。所以可以说银行和保险合作上,还是保险求银行。既然如此,保险公司的油水就注定不会很多。保险公司要不一次性一大笔,然后每笔佣金少些。但这样保险公司也害怕银保卖的时候没积极性(反正钱已经收了),不给一次性费用而是高佣金的话就要在佣金上跟别人竞争,还没有银行“忠贞”的保障。行业中我也听过不少外企为了“打通渠道”被迫卖一些超低利润(近乎0)率甚至负数的银保产品。

银保产品不应该太复杂,因为这种产品理论上是给到银行办事的人“顺便”了解,既然人家本意就不是买保险,你弄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估计没解释1分钟客人已然走了。另外因为保监会不允许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进驻银行,卖保险的也都是不专业的银行职员(这点国外更加聪明点,银行销售人员也必须考保险经纪人拍照),所以复杂的产品更容易反过来折磨保险公司。这上面代理人就更有优势,因为代理人是专业卖保险的,应该更加熟悉产品;另外代理人天天马路上抓人卖,被抓到而又不逃跑的都是有点戏有需求的,所以复杂产品可能更适合他们的需要。除此之外理论上银保和普通代理人产品在报障上应该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通常也就是把其他渠道的产品拿过来,把相关费用换一换,然后看看算出来的保费的竞争能力,最后调一调就扔出去卖了。

银保退保率理论上会高些,被误导销售当然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代理人的作用。有个代理人,对自己保险不明白,打个电话问一问就好了。这种专属的感觉会让人安心些。银保没这个优势,毕竟卖给你的是银行,你的合同又是和保险公司的。所以银保客户没有代理人客户有安全感。

银保的前途还是很大的。像香港,几年前友邦在新单销售上是第一,后来很快就被汇丰+恒生的汇丰系超了;再然后又被汇丰和恒生分别超了(记忆中好像是这样)。而汇丰系是只卖银保的。近年来中国人寿海外也是一样的办法,通过香港中银交通这些银行卖银保(虽然也有营销员团队,但毕竟规模不大),居然也在排名上蹿到第五。银保的最高境界其实还是银行自己卖,汇丰这种银行客户资料全面,他不能/会让保险公司接触这些资料但他自己可以用。你去柜台办点事,人家一看资料,你过去几年里是存定期多还是买股票多,买没买过保险一览无遗,据说汇丰的系统连应该给你推荐什么产品被接受的几率高都写清楚了。人家在你办完事后问一句,说明就5分钟,你不干人家不强求;你要肯人家也只需要1分钟就知道系统分析中还是不中了。这在我看来就是银保的最高境界,也是保险追求的最高境界。

写的有些乱,还请见谅。希望回答了您想问的//@东博老股民:回复@燕元民:对了,@Bull二弹胖的二胖 老兄,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我记得你是精算师,通过银行保险与代理人保险的区别是什么?两者的成本比较如何?两者在未来的收益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你只要马马虎虎和我说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太专业了,否则我看不懂的。我对于保险业务是标准的外行,虽然我曾经想从事保险业,但最终还是没去,你就别笑我哦。
引用:
2013-05-29 22:24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初探之四,主要历史数据

在这个系列的之二、之三中,我试图看一下平安的历年净利润是否真实,有没有我司空见惯的股东权益不翼而飞现象,很遗憾,平安也有,占比还不少。当然,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无意去质疑平安是否造假的问题,上市公司造假问题对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