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式奶茶大败退中能学到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约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大陆奶茶市场上,台资品牌的表现可谓抢眼,诸如CoCo都可、快乐柠檬、一点点、贡茶等均取得了优异业绩。其中,CoCo、一点点的盈利能力尤为突出,令众多本土奶茶品牌望尘莫及。

彼时,凭借着“连锁正规军”的成熟打法,一点点、CoCo等奶茶品牌在产品创新、门店运营水准和加盟商管理等方面,全面碾压本土竞争对手们。

然而,新一个十年,已是另一番景象。

2023年11月,快乐柠檬母公司雅茗天地,无奈宣布将大陆业务的70%股权“以白菜价”出售;一点点奶茶从巅峰时期的4000+家门店(2021年2月),到如今的不到3000家;相对顽强的CoCo新增门店数也是连年下降。

对比之下,过去的二三年内,以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等为代表的本土连锁茶饮品牌一路高歌猛进,都是年均千店以上的增长规模,且都在带着短期冲刺万店的气势下,申请港股上市。

为何才二三年时间,攻守之势异也?

菁财资本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比如从产品端而言,台式奶茶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还有更深层次的国潮文化盛行与港台文化式微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生意心态和事业野心的区别。

台式奶茶品牌玩家们普遍是生意心态,而大陆奶茶新势力们有做更大事业的野心。格局心态决定了战略目标,而战略目标是撬动各方面资源的起点。

其实,绝大部分加盟连锁奶茶品牌的现金流都非常不错,独特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他们真的都不差钱。

茶百道为例,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茶百道的资产总值为30.8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3.87亿元。

2021—2023年,茶百道宣派股息(即向股东分红)分别为3.79亿元、6亿元和5.97亿元,三年总计向股东分红15.76亿元。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觉得自己不缺钱的企业,大概率是因为内心没有做更大事的野心和格局,或者没有做更大事的能力自信。

过去二三年里,本土茶饮品牌中的佼佼者们都积极链接资本,得到了很多头部VC和PE的重金支持。实际上,除了钱之外,融资对于这些茶饮品牌们提升知名度非常有利,更多的消费者、加盟商和地产物业方通过此了解到品牌方。

很多原本主打街边店的茶饮品牌也得以顺利进入顶流商圈和一线商业地产,从而大大提升了品牌势能。对比之下,这几年里很多商场不再和一点点等台资品牌续约,很多加盟商也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换新品牌。

而且,因为有了资金的助力,这些本土茶饮品牌们往往有着明确的上市上市计划,而有上市计划就意味着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多的人才则反过来将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

台资品牌主导的奶茶时代,玩家们普遍围绕产品和门店本身做竞争。

而如今,本土茶饮市场的竞争早已白热化。为了提升竞争力,构建竞争壁垒,头部玩家们开始往上游砸钱种茶、建仓储物流,往下游拼命内卷产品研发和创新。

毕竟无论是推新还是降价,新茶饮行业深度内卷的背后,是供应链层面的比拼。

比如早在2008年,蜜雪冰城就筹建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除了与上游果园、茶园等原料产地合作外,还通过自建食品工厂来生产奶茶粉和各类辅料。

相较而言,出于各种考虑,台资品牌往往不会砸重金在自建供应链上。

因此,台资奶茶品牌只能固守传统植脂末类产品,基本没有办法触碰代表“消费升级”的真正鲜果茶产品。而且更要命的是,传统植脂末类产品还在不断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如今的一点点官网上,依旧挂着那句Slogan“简单却不简单的手摇茶”。

这让消费者感觉不知所云,到底是简单还是不简单呢?更何况手摇茶已是烂大街的名词,就连公园外的小摊贩上都挂着这三个字。

单从Slogan而言,我们看不到一点点的品牌定位,也看不到它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边,中国大陆本土茶饮品牌们早在国潮大旗下,持续的迭代升级。

以霸王茶姬为代表的茶饮品牌们,打着“国风”旗帜闯入茶饮赛道,让传统的东西有了新体现,也让茶饮的时尚创意有了文化的沉淀。

同时,这些茶饮新势力品牌们通过品牌定位、门店空间、产品打造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化打法,抢先一步占领年轻消费者的心智,也给茶饮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气象。

一点点曾经的忠实拥趸已经老了,喝不动奶茶了;而永远都有更年轻的消费者,只为更新潮的奶茶买单。毕竟现如今的年轻人喝奶茶既要又要:既要健康好喝,也要情绪价值。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参考文献如下:

1、《新式茶饮狂欢,台式奶茶撤退》,氢消费

2、《曾经的奶茶顶流一点点,怎么不火了?》,十万个品牌故事

3、《这些茶饮品牌凭国潮走红,茶颜悦色迎新对手 》,CEO品牌观察

扫码链接新浪潮!

*本文来源于菁财资本,作者葛贤通。欢迎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围观新浪潮朋友圈,深度交流资源对接,加入行业创始人社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