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做抖音、B站、直播……,什么才是真正可持续的红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关注浪潮,置顶公众号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

今天是新品牌“物种大爆发”的时代。

后端供应链的成熟,叠加前端高效的流量平台的崛起,让新品牌的成长周期被极大地压缩。无论是完美日记、钟薛高、三顿半,都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过去品牌可能数十年才能完成的跨越。

但与此同时,在更多的品牌身上,我们却看到了生命周期的缩短。抓住单一红利快速引爆,最后再因为红利的消失而快速消亡,成为很多新品牌的宿命。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对新媒介平台的思考还停留在最表面的流量和投放维度。

在红利越来越小的今天,如何通过自己的内容能力,把握住每一次流量机会去做好用户沟通,在卖货之外做好品牌资产的积累,才是新媒介之于新品牌更深层次的价值。

基于此,浪潮新消费将联合峰瑞资本,在10月31日(周六)下午两点到六点,于上海开启新媒介与新品牌闭门会。围绕媒介平台的演进、新的价值点,以及品牌在内容层面核心能力的构建,来跟大家做一次深度复盘和探讨。

扫码报名!

以下我们精选了上一期“浪潮新消费 X 峰瑞资本”闭门会中,部分创业者的精彩分享,供大家参考:

1、我们刚开始看快手直播,根本看不下去,其实北上广深的很多用户都是这种感受。但它跟其他平台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区别:

现在还好一点,年初的时候,快手主播卖的产品基本都是“白牌”。这里面可能的信用背书,系统都没有给,那用户为什么花钱买这个东西?只有一点,他信这个主播。

理论上来讲,快手的小伙伴,需要掌握非常深厚的销售技巧和建立信任的技巧;而淘系的玩家,掌握的则是供应链和砍价的技巧。它们的能力模型差别非常大。

快手的人去淘系或者抖音,如果供应链是OK的,基本会吊打那些人。因为他们真正做成了两件事:一是获取信任,二是把场弄得特别热。

当我们捏着鼻子,坚持看了两周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快手的世界很真实,这里面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

如果大家要做直播的话,我的建议是:从淘系的直播,说实话你学不到太多的技巧;抖音的直播,可以作为入门;但要真想掌握一些直播的底层技巧,快手是逃不掉的,一定要看。

2、本质上我们到底是怎么看一场直播的?如果直播电商的逻辑就是低价把产品卖出去的话,那整个行业都没有未来。

因为消费有两类:一类是主动消费,一类是被动消费。直播电商是一个典型的被动消费的场,你在直播之前,从来没想过要买一个东西。

你以为看直播是省了钱,但其实不看直播最省钱。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直播省钱这个事其实是不成立的。过个半年或者一年,大家发现花这么多钱买的东西都很少用,就不吃你这一套了。

但换一个角度,我们把直播电商上看成一个秀场就成立了。我在北京、上海打拼,白天同事、老板虐我,晚上一个人回到家我能干嘛?

电视也没有意思,那就看直播。直播里我可以跟主播聊天,而且我的手速比别人快,还能抢到别人抢不到的东西。

这些东西到最后变成了什么?看直播本身可能是个消遣,但当你买货的时候,货是什么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消费本身,最后可能变成了一种体现自我存在的方式。

很多女生开心的时候买一个包,伤心的时候还买一个包,包本身是什么?它是情绪的宣泄。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会发现直播电商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点,就是直播的场和氛围,需要有一帮人去控。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晚会,有砸金蛋、有抽奖,还会有剧本。

比如你把产品扔到地上,就因为比别人贵了几块钱,你很生气,或者觉得它太垃圾等等。有了剧本之后,看直播就像看综艺一样,它会变得有意义。

所以除了货和主播,你还要有一帮懂场控的人,这些人可能就是以前的编剧,或者晚会的执行导演。

3、很多人对获得信任这件事,并没有特别深入地了解。

为什么在抖音和快手上做直播电商,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抖音开了滤镜,我连你是男是女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买你的东西?

快手不一样,他们的主播一年365天都在不断地分享,即使他今天不卖货,也会给你分享三四个小时。

这种高频率、大强度的分享,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他不能说谎。他不能明天说的东西跟昨天不一样,这个非常关键。

对于很多学历都是小学、初中的主播来说,如果要一直稳定地输出,分享的内容只能是什么?非常生活化的东西,比如我昨天跟谁打架了,怎么怎么着。

他有意无意间在竭尽全力地做一件事:打开自己的公开象限。不止是电商,我们所有的商品、钱之间交换的基础都是信任。信任怎么来?来自于双方公开象限的大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对睡在上铺那个兄弟的信任,肯定比你边上同事的要高。因为宿舍的这个人,他爱吃什么,家里有什么人,有没有女朋友,你可能如数家珍。

但你连同事的中文名可能都不知道,你们的公开象限非常小,导致你们之间的信任基础非常薄弱。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我们做直播电商,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要不断地打开你的公开象限。你要主动告诉他,你身上发生的事,建立了信任以后,做电商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1、未来线下的零售业,可能越来越大程度往服务业转型。因为如果你单纯地可以通过“到家”,电商来闭环,那你有什么必要出现在线下吗?

对大规模的连锁品牌来讲,还是需要非常深地转型去服务这一块。且在线下的纬度,服务本身就是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比如说海底捞,他们菜品质量算中等吧,但他们最显著的产品就是提供的服务。

我们虽然在电商做得还可以,但未来应该去的地方是线下。本质上渠道有一个大的周期,如果品牌能赶上这个周期,它就有可能做起来。

2、我们以前做电商的时候,逻辑相对简单,就是一个数理模型,你要去看投放的点击量、转化率、投入产出比等等。

但到了线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完全未曾见过的江湖。人家为了拿到好的位置,要去请客吃饭甚至去夜总会……惊呆了。

所以线上品牌转型线下的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我们一开始光这个就蹚了有两年,直到我们找到一个对线下有很深理解的合伙人。

这跟两个生态的差异度有很大的关系。在线上,采买流量是相对公平的。在线下,你付出的租金就代表着你采买的流量。但线下的流量是严重不公平的。

举个例子,商场不但把最好的位置给了某当红品牌,还可能在合同中提供两年免租、装修补贴等优惠。你呢?商场可能带你去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但你的租金可能要比一楼租金贵得多。

其实它是个完全感性的评估,当然,也有所谓的面子、熟人等变量。确实是非常“江湖”。

在疫情这几个月,我们把中国整个消费品行业拆了大概20几个门类做思考,发现每个门类其实是有蛮多机会的,尤其在供应链的创新上。

在中国,有不少类目的头部品牌线上线下都被海外品牌占据。

比如剃须刀市场,绝对的头部是飞利浦和博朗,吹风机是戴森,电动牙刷是飞利浦和欧罗碧。而且它们大都是功能性的品类,消费者对品牌的感性认知要求没那么高。

如果我们深入去看它们的供应链,会发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飞利浦剃须刀全是从荷兰原装进口,戴森吹风机则是从马来西亚进口,这里面都没有中国的事。

所以在很多类目中,虽然中国的供应链很强,但缺失程度还是蛮高的。原因在于很多人还没有供应链上去多做思考。

我们几个创始人在创立公司以前,都没有做过这个品类,为什么后面可以打得过国外大牌?

其实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特别去看了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你会发现:现在的这条供应链并不真正符合行业的需求。

当时中国很多供应链都是外资引进来的,供应链体系的老板都不清楚真正的商品需求是什么,他们只是接受了一个被动需求,你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所以这个时候去做供应链的反向创新,难度极大。

我们是第一家用手机供应链去做这个品类的企业,选择不在传统供应链里面做,而是用比较跨界的方法,来管控成本和提高效率。

如果一个传统做这个品类的人,今天跑去手机供应链说:“兄弟,帮我做这个东西吧。”估计没几个人敢理他。

但是,当我们敢去用一些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去改革传统供应链时,之后会打开另外一个天地。

去年,国外这块头部品牌的人来跟我们交流,发现在同样一个订单数量和品质标准下,我们工厂的成本远远低于它们,这就是我们赚钱的方法。

中国供应链的丰富程度是足够的,关键是你怎么跨维度使用。如果你用这种思维去看很多消费品的供应链,这里面会产生新的突破和机会。

举个例子,最近我们去三顿半在青岛和常州的工厂,仔细看了以后发现,这些工厂本来都不是做咖啡的。但他们运用了这些工厂的冻干锁鲜技术,把咖啡的风味保留住了。

所以,如果你想去做创新,那就不要只看这个类目里面的工厂,也要多看看不是这个类目的工厂。

今天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机会还非常多,凡是老外占第一二名的类目,如果你用跨维度的思维去看,还有很多新的突破和机会。所以,真正想做产品创新的人,我建议你应该多去泡一泡供应链。

-------------

10月31日,“浪潮新消费 X 峰瑞资本”闭门会第二弹。

本期主要探讨:

1、随着新媒介平台的持续演变,如何思考这些内容平台新的价值点和品牌成长的新机会?如何把内容平台的增长引擎复制到品牌上?

2、内容是如何影响消费决策的?基于此,如何从产品、运营和用户的角度思考品牌在这方面需要培育的核心能力?

3、当所有人都在做抖音、B站、直播的时候,真正可持续的红利是什么?未来新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将如何打造?

……

峰瑞资本消费投资人将围绕“新媒介快速崛起下的品牌成长路径”做深度分享。同时我们也会邀请几位不同细分领域、阶段,具有丰富经验的品牌创始人、投资人一起探讨上述几个核心问题。

也诚邀在品牌、渠道、内容流量领域有想法的创始人、高管,及时上车,共同深度参与!

具体信息和流程如下:

时间:10月31日(周六)下午14:00点到18:00点

地点:上海(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规模:20人以内

要求:新消费企业创始人、高管,需审核参加

流程:

1、自我介绍,每人一分钟(20min)

2、投资人主题分享+深度互动(30min+)

3、创始人投资人围绕话题分几个侧面做深度探讨(3h+)

扫码报名!

*本文系浪潮新消费原创。欢迎扫码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深度行业交流,资本、资源对接,加入新消费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