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省市联合发文,第六个国家级都市圈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西部菌

截至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复函,正式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后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共5个国家级都市圈获得批复。

到底谁将成为第六个?不同版本的分析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现在,谜底正式揭晓。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布。与此同时,《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 。

这意味着,全国第六个国家级都市圈揭开神秘面纱

01

相较于之前被提到较多的武汉、郑州等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获批, 让不少人感到突然。但其实,官方早就有给出了信号。

今年1月,有网友向四川发改委提问,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报批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进展情况如何?

相关部门随后在答复中表示,四川、重庆两地已于去年12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并强调,下一步,四川发改委将配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纳闷——重庆都市圈为何要由四川、重庆两地上报?

答案很简单——因为重庆都市圈,包括了四川省广安市。也就是说,重庆都市圈实际是继南京都市圈后,全国第二个跨省域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未见国家发改委公开关于重庆都市圈规划的批复。不过,这个月初,重庆发改委在回复网友提问时就明确表示:

《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于6月底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

至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圈”——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均拿到了国家批复。

02

作为目前已经获批的第一个直辖市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定位颇受关注。

《规划》指出,到2025年,重庆都市圈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特色优势更加彰显,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重庆都市圈

到2035,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这一定位,或者说发展目标,也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相呼应。

可以对比的是,成都都市圈的定位为:

到2025年,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到2035年,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综合来看,两个都市圈的定位实际是难分伯仲的。

面积和人口方面:

重庆都市圈由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包括重庆市渝中区等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

2020年,重庆都市圈常住人口约2440万人,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

成都都市圈由成都市及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部分县区市组成,面积2. 64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约2761万 人;规划范围拓展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达3. 31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约2966万人

从全域看,重庆都市圈面积比成都都市圈略大,人口则少500万左右。

城镇化率方面,重庆都市圈明确,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同期,成都都市圈的目标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

可见,重庆都市圈的城镇化率相对跑在前面一些。

03

作为重庆都市圈内唯一的“市外”成员,广安到底如何融入重庆备受关注。

整个《规划》中,广安出现了31次,可见地位不低。与广安相关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

定位:支持广安市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交通:用好渝西高铁、襄渝铁路,研究论证重庆渝北至四川广安的铁路项目;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至广安城区和渝北区城际公交(班车)、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专线大巴开通,实现公交“一卡通”

产业:支持四川省华蓥市、邻水县、武胜县、岳池县开展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创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强化制造业配套、物流服务等功能,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协作高效的新型卫星城

可以说,广安虽然在行政上仍属于四川,但在都市圈时代,广安在具体发展上,与重庆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板块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高竹新区在去年初批复。这次《规划》中有重点着墨。

比如,要求高竹新区重点探索城市新区管理权所有权适度分离,推动在一体规划、设施互联、产业共兴、园区共建、环境共治、利益共享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有效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疏解

并且,强调要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轻量化材料等产业,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推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建设集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无水港”。

同时,建设高品质宜居新城。实施小组团、点状式城市开发,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紧凑高效的公园城市发展格局。

二是,合(川)广(安)长(寿)协同发展区

《规划》要求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重点加强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协同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招商引资协同推介机制和土地指标、土地储备统一管理机制。

具体包括,规划研究合川、广安、长寿互通快速通道及连接重庆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共建合川武胜产业园、川渝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合川岳池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园,支持合川、广安、长寿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在西部菌看来,高竹新区合合(川)广(安)长(寿)协同发展区,可谓是川渝合作发展的样板工程。两个区域到底能够发展到哪一步,是衡量川渝合作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

04

在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支持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面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营商品质,打造重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也就是说,上述9大中心城区,依然是重庆都市圈的“白菜心”。它们主要是强化金融、商务、研发等高端服务功能,加快集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高端要素,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其中,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被定义为“城市名片”,要引领带动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协同发展。

不过,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的同时,《规划》也提出,推动城市瘦身健体

比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人口密度,积极破解“大城市病”,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东、中、西三大槽谷协调发展,推动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适当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集约发展。

要指出的是,关于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强体,此前包括成都、西安等都市圈规划中都有提到。它的初衷是要推进中心城区的“腾笼换鸟”,实现功能和产业的升级,真正目的是“强体”,而不是削弱中心城区

另外,就是要通过“瘦身”,向周边区域转移更多与中心城区不相适应的产业,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资源。这体现的也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05

在推动推动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方面,璧山、江津、长寿、南川属于获益最大的区域。

因为这4区被明确要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统筹交通、市政、产业、公共服务等布局,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承接地,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

涪陵、永川、合川、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则是其次,被支持打造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能级,打造辐射周边的活跃增长极。

荣昌、大足、铜梁、潼南,则是要发挥联动成渝、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实施桥头堡城市交通西向工程,深化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做强优势制造业集群,增强人口和要素资源吸引力。

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充分对接川黔区域经济布局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依托干线铁路、城际铁路等交通廊道推动重庆都市圈向六个方向对外辐射、协同联动

西北向,依托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铁、渝遂铁路等交通廊道,联动遂宁、内江、资阳等地一体化发展,推动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高效衔接。

北向,依托兰渝铁路、渝西高铁等交通廊道,联动南充、达州、巴中等地一体化发展。

西南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昆高铁、成渝铁路等交通廊道,联动泸州、自贡、宜宾等地一体化发展。

东北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铁和渝万铁路等交通廊道,联动垫江、梁平、丰都、忠县等地一体化发展。

南向,依托渝贵高铁和渝贵铁路等交通廊道,联动遵义等黔北地区一体化发展。

东南向,依托重庆至黔江高铁、渝怀铁路、乌江航道等交通廊道,联动武隆等周边区(市、县)一体化发展。

这六个方向,不仅涉及了四川多地,还辐射了贵州遵义等黔北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遵义方面已经印发了《遵义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行动方案》。同时,贵州方面也要求遵义,“要融入成渝、联动贵阳……在对接成渝、服务成渝中壮大自己。”

06

交通方面,在“共建轨道上的重庆都市圈”提出,推动江津区、铜梁区、合川区等至中心城区市域(郊)铁路建设。

同时,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等重庆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并推进轨道交通引入机场、铁路枢纽;高质量开展轨道站点TOD开发。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都提出,今年力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实现“850+”,“十四五”末实现“1000+”。要实现这一目标,上述几条线路能否顺利开工建设是关键。

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方面,《规划》提出,一体规划布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新机场轨道交通、快速通道、换乘枢纽等,做优“重庆飞”航班中转产品。

这里面实际涉及两座新机场——规划研究建设重庆新机场,加快推进广安机场前期工作

建设国家级铁路枢纽方面,《规划》提出:

加快建设成渝中线、渝昆、渝万高铁、重庆至黔江高铁,积极推进干线铁路规划建设,逐步实现1小时成渝双核直连、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6小时北上广深通达

加快构建广安经南充至成都等快速通道,实现与重庆快速连通。

07

最后,西部菌想专门提一下能源安全。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川渝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以及它所引发的电力缺口,为城市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而重庆一次能源短缺,“贫煤少水,富气无油”,是西部地区唯一能源净输入地,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规划》在强化能源和水安全保障方面提出,构建一体化水安全保障网络。

包括:统筹重庆都市圈水资源配置,研究实施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构建多源互补、引排得当、区域互通、集约高效的现代水网体系;构建“功能完备、调度科学”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等。

强化能源高效保障方面,《规划》提出了一揽子安排:

电力:加快建设外电入渝特高压输电通道,加速川渝电网一体化进程,完善重庆都市圈500千伏主网架及配套工程,重点建设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天府南—重庆特高压交流工程,推进永川、新玉、中梁山、金山—明月山等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建设两江燃气二期等调峰电源,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天然气:完善天然气骨干管网布局,支持加快推进川气东送二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涪陵页岩气、南川页岩气、潼南—合川天然气稳产增能,强化页岩气安全生产;加快铜锣峡、黄草峡等地下储气设施建设,适时启动万顺场等地下储气库建设,打造百亿方储气库群。

石油:完善成品油储运设施,建成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长寿),搬迁伏牛溪油化品仓储基地。

煤炭:争取纳入国家煤炭重点保供区域,建设珞璜港、合川三汇坝、川东(高兴)、綦江—万盛等储煤基地,储备能力达到400万吨以上。

氢能:加快氢能推广应用,探索建设成渝“氢能走廊”。

另外,《规划》明确,设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院

MORE

往期精选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

微信:zmxzyh50(备注身份优先通过)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