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之后冠脉支架的市场规模是否真的会萎缩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回复:18喜欢:3

$蓝帆医疗(SZ002382)$ 市场对冠脉支架集采之后,认为市场规模从百亿被干到10亿级别。所以对心血管业务后市报悲观预期。经过与专业人士交流,得出恰恰相反结论,认为市场通过集采进行类似结构性改革,短期低迷之后,后市还会逐步扩大到集采前的百亿规模以上,只要产品线丰富,蓝帆这种集采头部企业将是最大受益者。

核心观点冠脉市场百亿的市场规模,是消费者买单后的市场,支架1-2万的价格是消费者能够和愿意支付的价格。集采之后以前1万多的支架,现在卖500-700,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以后在类似的产品就只愿意支付500-700价格,而是只要市场能够供应功能升级的新产品,标价1-2万,消费者同样能够购买。5000元以上的手机很多人都是1-2年换一个,支架这种产品一生也就装一次,只要有丰富的产品可选,基本上都会选贵的。结论就是通过集采这种结构性改革,冠脉市场的产品丰富度将大为提高,新产品会层出不穷。价格梯队也是从集采的500左右到集采外的1-2万。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另外集采过后消费分层会更加明显,例如手机市场,品牌众多,高中低档都有,消费者各取所需。集采之前冠脉支架消费分层不太明显,集采之后基本支架产品降到500-700元,低收入人群可以选择,只要有功能更强,疗效更好的产品可供选择,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人群还是会选1-2万的集采外产品。

所以冠脉支架市场百亿市场规模不会萎缩,需求在这,厂家无论是通过产品升级还是产品创新,都会去满足这个业已形成的市场规模。类似手机市场,不就是通过产品升级,老产品降价,新产品高价来不断推升市场规模的吗。

集采过后,通过产品升级和消费分层的作用下,蓝帆通过集采第一名一举获得超2000家医院的渠道,马上就要上市的支架新品和球囊产品也直接透过这些医院送达到消费者。以前支架产品出厂价也就2000多,但消费者是1万左右购买,现在新产品消费者还会1万左右购买,但由于没有了中间商,蓝帆的单只产品的利润要翻好几倍。

从蓝帆的研发力度和产品布局而言,蓝帆会借这次集采在市占率和利润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至于手套业务,现在来看主要市场可分为2大部分,欧美市场是传统市场,亚非拉中国等是新兴市场。欧美市场主要有中间商医疗物资服务巨头把持,疫情前的利润分配都是中间商的毛利是几毛钱,蓝帆英科马来大厂赚几分钱加工费。疫情过后,产业链格局不会改变,英科企图靠价格战抢占欧美市场不现实,首先英科不可能在欧美市场绕过中间商医疗物资巨头给医院直接供货,现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疫情之后不行。其次疫情之后英科欧美市场的买家主要是中间商医疗物资服务巨头,人家毛利本来就几毛,给蓝帆英科马来大厂的加工费也就几分, 英科就几分钱的加工费难道亏本去打价格战,对于中间商原本几毛钱的毛利增厚几分钱,意义不大。同时英科这个害群之马在这次疫情期间不讲武德,使得中间商的利润巨幅缩水。疫情之后必须打压。所以英科在欧美市场去拼产能拼价格,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类似华为5g,在欧美市场去拼技术拼价格还是被打压。亚非拉中国等是新兴市场倒是可以大力开拓,但是成本太高,存在市场培育好了,就会有其他厂家过来拼价格的可能。

全部讨论

2021-02-28 15:50

支架集采三大误区
误区一:出厂价从一万多元降为几百元,其实一万多元是经销商卖给医院的价格,厂家出厂价只有2000元左右。
误区二:医院用的支架都要国家集采,其实集采的是市场上技术成熟的产品,创新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国家难以组织集采。
误区三:冠脉支架从高值耗材变为低值耗材,行业规模从百亿级降为十亿级,其实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和技术创新,以出厂价计的行业规模将从数十亿向数百亿规模发展。
支架集采对生产企业短期业绩承压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客观冷静、精准分析,支架集采只是改变了游戏规则,使行业洗牌(任何行业都必须经历的)提前到来,对有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只是阵痛,只要应对得当,越过了这道坎,在新的生态下(产品直销、品质取胜)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光明。
一、行业集中度提高。一是没有中标的单一产品企业丢失市场,遭遇打击;二是产品还在研发中的初创企业再融资难度大增,有的挺不下去而半途而废;三是准备介入的企业有的望而却步,下决心放弃。
二、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在冠心病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国人医疗保障水平提高的趋势下,心脏支架市场将不断“扩容”。2019年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103.0万例,每百万人口的PCI手术例数为736例,美国约为3135例,日本约为2047例,分别是中国的4.3倍和2.8倍。参照日本每百万人口PCI手术例数(中国与日本人种及患病发生率较为相近),预估中国未来PCI手术量峰值将达到287万例,心脏支架植入量对应峰值约达到430万支(约1.5支/例),是2019年植入量160万支的2.7倍。另一方面,随着DCB治疗技术的突破,附加值更高的新一代药物涂层球囊使用率将不断提高,在这方面目前我国只是刚刚起步。
三、高端高价市场仍在。短期来看,集采后冠脉器械市场将形成低价医保集采支架市场+医保不锈钢支架(价格下降到集采中选最高价)+标外非医保高端支架+非医保外高端药物球囊的格局。从长远看,冠脉器械使用量将达到集采支架占60%(规模25亿元)+高端支架占20%(规模百亿元)+高端药物球囊占20%(规模百亿元)的结构。由于厂家直销高端支架和药物球囊出厂价会比采集前高得多,盈利空间更大。
四、代销变为直销。以前支架的销售渠道撑握在经销商手中,经销商一方面向厂家压价,另一方面让厂家分承担市场推广、咨询等各种销售费用,每支支架销售费用达到近400元。集采后,厂家直接与医院合作,只需支付配送费用,不但费用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能让创新产品及时有效推广。
对蓝帆而言,通过集采支架最低价中标,打通国内医院销售渠道,心脑血管事业部四大赛道创新研发同时发力,产品从冠脉支架系列向冠脉药物球囊系列、心瓣膜系列以及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系列纵深发展,争取在数百亿的国内市场争取20%的份额,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医疗器械我不懂,做生意我懂一点,所以,从生意的角度说一下手套这盘生意,蓝矾和英科,明显对于疫情发生后手套的生意经是不一样的,一个保守,一个激进。
蓝矾是原本的利益既得者,所以策略保守,保护原有一直来做代工的欧美品牌商,给他们一定的缓冲期来面对涨价的大趋势,好处是关系融洽,坏处是牺牲了利润,也就是说得了人心,但是少了利润。这么做的出发点,一定是公司决策层认定疫情后,生意模式会回到原有的格局,还是老的销售模式,销售还得靠代工,这些品牌商在现在得了好处,以后会更多的把订单交给蓝矾,并且和以前一样,还得承受来自品牌商的利润打压,手套不会是暴利产品,从而也不敢冒进的大手笔投入新产能。
而英科的考虑疫情才是大机会!1、供应紧张,正是洗牌的机会,这次有机会打造自有品牌的销售通路,直供大药房和医院,未来要做全世界第一的手套品牌商!2、趁机把这波赚的钱投入到新产能,打造全世界产能第一的新工厂,就算疫情后价格跌下来,我也是最先进、成本最优的工厂,就算自有品牌无法成功,我不赚钱,其他工厂的老产线都得亏,都得停线,所以不愁品牌商不来我这里代工。所以英科的做法就是利润最大化,压倒性的投入新产能。以后,新销售格局成功最好,我就是手套界的老大,自产自销,横扫。新模式失败,维持老格局,那我成本最优,我低利润,把老工厂都逼着停线,我是手套生产的世界第一,以后就吃周期的波动,供需平衡,吃正常加工费,供需倒挂,我大赚一笔。
蓝矾和英科那家如意算盘成真?那得走出来才知道,目前看来,资金更认同英科。思考完,我有点后悔自己一直抱着蓝矾了,挺佩服英科管理层,确实有魄力,成王败寇,敢想敢赌就是人杰。

2021-02-28 23:43

才发现被多维删了两次评论,真有点相信雪球有带着某些目的的职业写手了。支架零估值的说法只要懂一点投资和医疗的都不会说出来的话。一个心脏科学中关系生命器械,居然零估值。

2021-02-28 14:46

市场规模从百亿被干到10亿级别,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集采前,支架出厂价也只有每支2000—3000元,以出厂价计的市场规模充其量也只有40多亿。集采后,还有集采外的产品销售。

2021-02-28 12:20

画饼充饥,支架已经零估值,与大额商誉74亿相匹配,现在谈支架和未来的球囊没有经济意义。此周末谈二流企业估值,要不要给予200亿估值的问题,如果手套不涨价背后有盗窃行为,200亿估值偏高了,就这么回事。支架高管说是辞职,实际上是被开除,狗咬狗开始了,看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