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2喜欢:2
一、很多朋友认为此次政策是重大突破,发力供给端去库存,规模虽不大,但后续会加码。
我认为,政策一直是循序渐进,而这个收储机制设计,实际使用规模就不会很大。首先不要说“三大工程”里棚改+房票安置就有着眼供给端去库存,其次就从央行贷款收储方案来说,也非从0到1,央行23年1月就推出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 ,,截止24年3月末,使用额度20亿。这次等于央行额度增2000亿,用途放开到配售型保障房,银行再配套贷款2000亿额度。
对这个机制设计,我认为需理解官方表述里的两关键词,一是“市场化运作”,一是“自愿参与”:这和中央行政给开发商兜底完全不是一回事。目前地方上有看到的成功案例在杭州,有谈到以市场价三折购到开发商急于变现的新楼去做保障房,但这肯定不是解决中国楼市供给端的主方案。不是3000亿额度少,而是3000亿额度挺难用掉。
二、很多朋友认为地产股太博弈,政策利好地产链股票更值得把握。
在我看来,如上所述,当前收储机制设计不是主解决方案,作用不用去夸大,这也是债券市场对这轮政策(当前降首付利率效果亦有先例可参考此处不表)反应淡定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可能存在相当大的比例,是本来地产要从零开始建筑安装的保障房,现在转成了从急售的开发商中收购现房,而对能拿到钱的开发商,从短期完全卖不掉,到比如市场三折价格能回笼资金,当然是边际改善,但这和彻底救活开发商还是两回事。而开发商拿到钱,从动力来首,更多可能用于还债而非推进其他楼盘竣工交付,所以这机制对很多地产链公司的影响得理性看待。
三、就算现在力度不大,但政策稳住房价意图非常强烈,效果不好就会持续出手。
我认为,第一,政策的作用,各国经济史上包括中国自身的楼市史都证明政策是第二位的,不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政策的思路,首要搞清政策是怎么看中国地产的,如果用一句话,我觉得就是中央明确的那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表明政策对第一点的认可,对楼市势已变的认可,也告知各界不要有实际的预期。
因此,中国地产政策做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扭转趋势。如同医学,避免休克疗法但不追求长生不老。中国房地产周期调整,以及整个中国杠杆周期的调整,政策的定位就是促进慢撒气的过程。
我相信,关于机制,额度,效果,政策的全盘评估,不会弱于市场。在我看来,政策战略框架是稳定自洽的,倒是市场有时会走极端。
$滨江集团(SZ002244)$ $新城控股(SH601155)$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05-20 01:29

和股票一样,回购不注销就是耍流氓,回购完了装修之后搞出租等于增加租赁房源,势必会影响租赁市场价格,一旦租金价格下调,房价更是稳不住的,回购就要注销,回购的房子直接炸掉才是稳房价的最好办法。

05-20 07:55

地产链可以看,房地产就不用看了!

问题是这样保障房多了,商品房就没人买了。楼盘库存还是没有结束。买下来直接炸掉

05-20 04:08

已经是死局了

05-20 11:01

ZC目标是企稳地产,不企稳预期ZC还会推

05-19 22:50

靠谱

05-19 22:09

对,还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