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控股发布ESG报告,是财报遮羞的“装饰”还是价值观的“真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4月23日,陆金所控股(LU.N/06623.HK)发布《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这是继2021年以来,该公司发布的第四份ESG报告。

巧合的是,陆金所控股ESG报告的发布时间与该公司一季度财报的发布时间完全吻合,均为4月23日。据其财报披露,陆金所控股2024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69.64亿元,同比下降30.9%;净利润-8.30亿元,同比下降213.3%;截至2024年3月31日贷款余额2702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45.4%;一季度赋能新增贷款481亿元,同比下降15.6%。显然,该公司一季度经营业绩仍在探底。

同一时间发布的陆金所控股ESG报告也有别于传统ESG报告,并未基于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框架结构,而是阐释了该公司对于“四更金融”——“更有温度的金融”、“更高效率的金融”、“更加可靠的金融”、“更可持续的金融”的实践和探索。

- 1 -

颇具专业和诚意,极度“现实主义”的本土化ESG

在资本市场中,ESG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框架,用于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关注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企业的碳排放、能源使用、废物管理、水资源利用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关注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包括员工权益、人权、劳工标准、社区参与等;关注企业的管理结构、决策过程和道德原则,包括董事会结构、股东权益、薪酬政策、透明度和道德标准等。ESG评估的目的是帮助投资者、利益相关方和企业自身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

陆金所控股的ESG报告中,对于碳排放、能源使用、废物管理、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员工权益、社区(公益)参与、公司治理、股东权益、薪酬政策、商业道德等均有提及,实质上囊括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关键领域,是一份合格的ESG报告。

更具特色的是,陆金所控股在传统ESG框架下做了两大本土化创新,体现了该公司极强的政策敏感度和现实主义策略。

本土化创新一,在传统ESG基础上,显著增加了该公司在全面风险管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合规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举措及量化成果。

这非常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党和国家对于金融行业的期许与要求,体现了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注以笔者一名业内高管朋友的评价——“求生欲很强”。

本土化创新二,将E、S、G重新排列组合,结合中国特色进行了逻辑再造,提出了“四更金融”——“更有温度的金融”、“更高效率的金融”、“更加可靠的金融”、“更可持续的金融”。

这无疑是一组更容易让以金融监管、国内投资人为代表的利益相关方直观理解的概念,再次印证了该公司现阶段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作为出海上市的中概股代表,这份ESG报告实则折射出陆金所控股“境内优先、拥抱监管、安全度冬”的公共关系策略。

- 2 -

阴晴两分,财务拉胯之外的价值观营销

单看ESG报告,陆金所控股的2023年处处花开、责任爆棚、形势大好。无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独特定位、更具效率的科技赋能与创新、扎实稳健且有效的风险管理,还是严谨合规的公司治理、积极专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受众广泛的公益实践,该公司都体现出一家负责任的大企业应有的担当与实力。

但问题在于硬币的另一面,陆金所控股2023年全年乃至到2024年一季度,财务指标都格外拉胯、趋势令人堪忧。阴晴两分的“故事”,无疑将动摇投资人的投资态度。

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小微经营主体活力尚弱,陆金所控股的信贷资产质量管控仍面临巨大挑战。该公司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陆金所控股总收入为69.64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0.9%。其中贡献最大的技术平台收入下降49%,担保收入下降34.7%,净利息收入下降15%。

对于技术平台收入下降,陆金所控股解释,一是由于新增借贷销售额及借贷余额减少导致零售信贷赋能服务费减少;二是交易量减少导致转介及其他技术平台收入减少。担保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借贷余额减少及平均费率降低。

支出方面,由于销售及营销开支下降,以及公司通过敏捷运营和成本控制,总开支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89.64亿元减少27%至2024年同期的65.17亿元。具体而言,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30.3亿元减少49.9%至2024年同期的15.18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36.2%至4.83亿元。

综合上述因素及特别派息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除所得税开支利润4.47亿元,同比下降59.86%,净亏损8.3亿元,同比下降213.3%。

在财务指标整体“拉胯”的时候,陆金所控股非常“聪明”地在财报发布的同一天发布“亮点频出”的ESG报告,无疑是希望展现公司更多正面信息,以稀释负面评论,平衡市场观感。

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也在通过ESG报告展现出其价值观与态度——金融向善、客户至上、稳健经营、长期主义。而这些信息,财务报告中无法通过冷冰冰的数字来体现,仅靠业绩发布会上几位高管的只言片语也很难让人足够信服。

正负抵消,开展一场价值观营销,这可能就是陆金所控股选择这一天发布ESG报告的真实原因。

这算得上一计妙招。

- 3 -

任重道远,经营改善方为生存之基

如笔者前文《改革行至深水区,孤勇者陆金所控股将落入平庸还是重塑辉煌?》中提到:“当前的改革已行至深水区,陆控还远未尝到改革成功的果实,反而正在经历改革深水区带来的一系列苦难——销售大幅负增、队伍信心不足、信贷损失高企、市值巨额减值……”。

撰写该文数个月后,新增销售基本企稳,队伍产能持续恢复,信贷迁徙率(C-M3%)从高点开始优化,市值因百亿分红的惊天消息而小幅回暖,甚至一季度税前利润开始录得正数……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

但据笔者看来,陆金所控股的经营拐点仍未到来,当前仍处于该公司曾提出的“U型反转”的左侧区域。

两大原因。

第一,新旧资产结构的更替慢于预期。因新增销售持续大幅负增长,近一年的相对优质资产在该公司整体余额中的占比提升缓慢,历史包袱迟迟未能出清,造成信贷资产扭亏为盈的速度缓慢,最新披露的一季度迁徙率C-M3%也仅仅刚恢复到2023年上半年由盈转亏时1.0%的水平。

第二,信贷余额仍呈快速下降趋势。该公司截至3月31日的贷款余额2702亿元较2023年末大幅下降45.4%,且暂未看到筑底迹象。加之近几年来受监管及市场影响,陆金所控股持续降低定价,其收入的下降趋势仍在继续,短期内预计难以看到公司的收入拐点,收入下降辅以收益率的低迷,盈利前景不言而喻。

即便回到ESG视角,好的报告也不一定代表对应的认可。

据明晟(MSCI)于2024年4月25日更新的ESG评级中,维持了对陆控(LU.N/06623.HK)的B评级。

而同为平安系的其他几家上市公司的该评级表现分别为中国平安A级(优于陆控3档)、平安好医生A级(优于陆控3档)、金融壹账通BBB级(优于陆控2档)。

所以,多么靓丽的ESG报告都不足以挽回资本市场对于陆控股价的信心,经营指标的根本性改善才是公司当下穿越周期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陆金所控股董事长兼CEO赵容奭在一季度财报发布会上说,陆金所控股将继续把谨慎经营和长期稳定放在首位,重视质量而非数量。

他也在ESG报告中说,在“四更金融”ESG战略支柱下,2023年将ESG理念与公司运营深度融合,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社会责任,以期实现长期、均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均衡、高质量——应是两个场景讲话中体现出该公司的共性策略。

而这,也是让我们对陆金所控股持续积蓄力量、坚实穿越周期抱有持续期待的根本所在。

无论是底层价值观的真善,还是平衡市场认知的遮羞布,这份ESG报告都只是一个表象,没有那么重要。更多人关注的是公司的战略改革何时展现出更显著的成效,到那一刻,陆金所控股过去这一年多做出的“孤勇”变革方能真正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保持耐心,静待花开。

$陆控(LU)$ $陆控(06623)$

全部讨论

04-29 23:59

发个ESG都能写篇文章,是有多无聊

04-30 00:28

贷款余额下降趋势不可逆转,收入和盈利就很难见到拐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