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药CRO值得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这两年,尤其是2020年CXO公司在二级市场中市值大都翻了1倍,一级市场中CXO融资亦是火热,CXO行业共发生27起投资活动,同比增长42%,其中过亿元交易占比77.78%。(更多投资行业信息关注公众号:道九

网页链接

今天主要对CRO行业进行简单投资逻辑的推演。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CRO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阶段、临床阶段以及获批上市阶段,每一阶段主要的服务的工作重点以及技术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产业分布如下:

一、为什么选择CRO?

而一款新药成功上市,以化药为例,大约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700万个小时以上的研发时间投入,大约6000个试验,才有大约7%的成功率研发上市一款新药。新药开发一般会经历大约10个步骤,从最初的靶点的选择到最终的上市后临床Ⅳ期以及学术推广等,长周期以及高难度的研发导致研发成本高,这造成许多药企难以维持新药的持续自主研发,尤其是新兴的中小药企,因此将这份工作外包给CRO公司,CRO也成为医药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研发成功率低促使医药研发外包

1.新药研发周期长

临床前3-6年时间;临床6-7年时间;审批上市0.5-2年。总计9.5-15年。一般新药研发完成临床Ⅲ期NDA所需时间为9-13年,其中临床前研究需要3-6年,临床研究需要6-7年新药上市从临床Ⅰ期-批准上市所需花费的时间平均时间为10.5年。

2.新药研发费用高

平均新药研发成功花费9亿美元左右。化药一般9-10亿美元,生物药最高可到25亿美元,生物类似药一般2亿美元,仿制药500万美元左右。临床花费在65%-70%。大型制药公司平均研发成本(从药物发现-上市)2017-2019年阶段平均为19.71亿美元,同比增长9.93%,近8年CAGR为7.1%。而BOITECK公司研发成本增速明显高于大型制药公司,2017-2019年平均研发成本为24.4亿美元,同比增长7.82%。           

资料来源:Deloitte LLP,2019(研发成本:从药物发现-上市)

3.新药研发成功率低

临床Ⅰ、Ⅱ、Ⅲ期到药品上市的平均成功率为7%、15%和62%,即临床Ⅰ期到成功上市成功率仅7%。


   数据来源:Trends in clinical success rates and therapeutic focus,Nature,july,2019.

(二)医药CRO提升医药研发效率

   药品研发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工作,其中技术主要依靠技术人员,人力成本是其研发费用中一大开支。国内研发费用支出国内主要的上市制药公司中人力成本占比情况,研发成本Top10的制药公司研发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35.98%。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

1.CRO极大节省人力成本

CRO企业主要作用在于节省成本,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力成本。根据Tufts University统计,全球主要的制药企业的人力成本明显高于CRO行业的人力成本,制药公司平均人力成本为33万美元/年,而CRO公司人力成本为20万美元/年,平均比制药公司低近40%。因此CRO公司能为制药公司节省巨大的成本。

资料来源:TUFT。

列举具体的全球几家主要的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人力成本与CRO公司主要的人力成本对比发现,全球主要的8家制药公司中人力成本最高的为41万美元,最低为8万美元,平均的研发人力成本平均为19万美元。但是CRO公司中最高人力成本为14万美元,最低为5万美元,平均仅为11万美元,比制药公司研发人力成本低8万美元,平均低42.11%。CRO公司能够为制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节省大量的成本。

单位:百万美元。

2.CRO公司能大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由于新药研发主要时间集中在临床阶段,临床阶段一般需要花6-7年时间,占新药研发时间占比平均超过60%。无CRO公司参与情况下平均6.8年,在CRO公司参与的情况下周期能缩短超过100周,平均全程4.5年即完成。具体临床研发阶段而言,临床Ⅱ、Ⅲ期主要研究有效性,入组数量要求更多,因此其难度也更大,有CRO参与后临床Ⅱ期平均周期缩短58周,缩短41.73%;临床Ⅲ期平均周期缩短43周,缩短30.71%。

由于CRO公司在成本节约、缩短周期等方面有巨大优势,能提升新药的研发效率和研发回报率,这正是CRO行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是CRO行业未来会成为医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一环趋势的重要体现。

二、CRO增长机会?

作为医药行业的"卖水者",CRO行业增长机会主要来自于医药研发外包,因此主要关注的是医药在研\研发费用关注以及行业的竞争格局情况。

(一)全球在研药品1.54万例

根据成都先导招股书统计,全球在研药品数量整体上升较快,2018年全球在研药品数量在15367件,同比增长3.33%,回落5.08Pct,2001-2018年平均增速为5.8%,其中2014-2018年平均增速为9.16%,并且在这个阶段全球在研药品属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也主要是应对全球主要药品专利到期的布局。

(二)医药研发投入增长

1.全球情况

依据沙利文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为1741亿美元,比增长5.39%,预计2023年全球研发投入将达到2168亿美元。就其研发投入的成长性而言,2014-2018年全球研发投入的CAGR为5.3%,预计2018-2023年CAGR为4.48%。

     研发投入目前主要集中在临床阶段,临床阶段2018年研发投入为1183亿美元,占比68%,2014-2018年CAGR为5.42%,增速略高于全球研发整体投入增速。临床前研究阶段研发投入2018年为196亿美元,占比仅为11%,2014-2018年CAGR为6.74%,预计2023年研发投入为250亿元,2018-2023E年CAGR为4.99%,增速略为放缓。其次,就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投入而言,2018年研发投入为362亿美元,占比达到21%,2014-2018年CAGR为4.21%,预计2023年研发投入将达到457亿美元,2018-2023E年CAGR为4.77%。

      就不同研究阶段新药研发投入趋势来看,整体上全球研发投入在不同研究阶段的表现较为稳定。临床阶段占比在68%左右,药物发现阶段占比在21%左右,临床前研究阶段占比在11%左右。全球研发体量大,新药不同研究阶段的投入较为稳定。

2、中国情况:CAGR高全球11Pct,临床阶段空间大

      就中国医药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而言,2018年为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8%,,占全球研发投入的9.82%, 2014-2018年CAGR为16.9%,其增速远远高于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增速,预计中国制药研发投入2023年将达到493亿美元,2018-2023E年CAGR为23.1%。就细分市场而言,中国研发投入细分市场同样是临床阶段研发投入最大,2018年临床阶段研发投入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9.56%,2014-2018年CAGR为16.03%,预计中国临床阶段研发投入2023年将达到325亿美元,2018-2023E年CAGR为22.88%。研发投入中复合增速最快的是药物发现阶段,2018年药物发现研发投入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1%,2014-2018年CAGE为18.92%,增速是三个细分行业增速最快的,预计2023年药物发现阶段研发投入将达到73亿美元,2018-2023E年CAGR为27.11%。临床前研究阶段的研发投入2018年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9%,2014-2018年CAGR为15.9%,预计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73亿美元,2018-2023年CAGR为23.1%。

        就中国不同制药研究阶段的研发投入趋势而言,临床阶段的医药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在68%左右,预计将会保持在66%左右,略有下降,主要是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投入增加较快,2018年药物研发投入占比为13%,同比增加1Pct,预计2018-2023E年平均占比为15%。药物发现阶段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投入占比皆有所提升,主要是由于药物发现阶段需要投入的材料更多,如化药从5000-10000种化合物中选出250种左右,最后不超过5种进入临床试验,其成功率小于千分之一。

(三)“专利悬崖”促进新药研发加速

“专利悬崖”指的是随着创新药的专利到期,其定价权以及药品独占地位被打破,大量的仿制药出现,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利润断崖式下跌,一般被称为“专利悬崖”。

一般一款新药从发现阶段到上市阶段会花费10年左右,最快也需要7-8年,因此专利剩余期限仅10-13年,极大压缩了制药公司的利润水平。根据寿晶晶(2015)不完全统计,FDA橙皮书中查找到2014-2020年面临专利过期的药物共有 739 种,包括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2014-2020年,平均每年有 151 项原研药专利到期,涉及106种药物(包括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

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医药市场上的情况,2014-2020年平均每年有61件原研药专利到期,涉及37种药物。


就列举全球主要的2018年全球销售TOP10的药品专利到期情况来看,其中大部分是单抗类生物制药,其中近三年在美国到期的有4类药品,在其他国家到期的有2类,并且有4类药品集中在14、15年到期,仅2类药品在非美国其他国家还没到期。全球“专利悬崖”问题亟待解决。


三、CRO行业规模及竞争格局?

(一)行业规模及增速

根据沙利文2019年统计数据,全球CRO行业规模2018年达到5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10%,2014-2018年CAGR为9.7%,预计2018-2023E年CAGR为10.5%,增速将会有一定成长。

根据沙利文2019年统计数据,中国CRO行业2018年规模达到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88%。就其成长性而言,CRO行业2014-2018年CAGR为29.2%,显著高于全球CRO行业增速,预计2018-2023ECAGR为29.6%,意味着中国CRO行业预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二)临床阶段投资价值更大

就细分市场而言,全球细分市场中2018年药物发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市场规模分别是115亿美元、85亿美元和37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速为12.75%、9.09%和9.54%。就细分行业成长性而言,2014-2018年CRO行业主要的细分市场CAGR分别为:药物发现10.3%、临床前研究7.7%和临床研究10.9%。预计2018-2023E年CRO行业细分市场规模增速为:药物发现10.3%、临床前研究10%和临床研究10.5%。

中国市场中,目前临床市场规模占据较大优势,占比约55%,但是药物发现阶段成长性较快。2018年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阶段市场规模分别为11亿美元、15亿美元和3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7.14%、15.38%和39.14%。就其成长性来说,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2014-2018年CAGR分别为35.4%、22.2%和31.3%,药物发现成长性最佳,其次是临床研究阶段。预计2018-2023E年CAGR分别为30.1%、20.1%和33.2%,最快的是临床CRO,其次是药物发现CRO规模。预计临床阶段快速增长主要在于临床阶段耗时长、成本最高,外包给临床CRO公司能有效提升新药研发效率,而药物发现阶段主要是由于提升药物发现的成功率,提升药物发现的效率。

(三)行业渗透率与竞争格局

1.细分行业渗透率

基于F&S数据统计测算全球以及中国CRO行业渗透率如下,从整体上来看,全球CRO行业的细分行业的渗透率比中国CRO行业的渗透率略高。具体而言,中国临床CRO市场渗透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预计在2020年前后与全球接轨,意味着渗透率还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次药物发现CRO行业目前渗透率与全球渗透率差距不大,2019年预计与全球渗透率一致。相反,临床前CRO行业渗透率预计会出现下滑,这部分空间主要让渡给临床CRO行业。

2.行业竞争格局

(1)CRO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

凭借先进的技术,CRO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服务。人才对于CRO公司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发展好的技术。足够的资金使CRO公司能够:(a)建立足够的能力以确保按时交付给客户,以及(b)招募足够的人才。中国CRO在技术,人才和资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a)技术不断进步;(b)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c)过去几年来,大量资本流入中国CRO行业。

资料来源:招银国际报告。

具体不同阶段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与技术要求差异较大。其中,药物发现与实验室服务技术要求较高,国内主要的CRO公司有药明康德成都先导康龙化成、美迪希等。其次临床阶段而言,临床Ⅱ、Ⅲ期一般由于依靠CRA经验、临床项目经验等,对于技术要求也较高,国内临床CRO主要的公司为泰格医药

(2)竞争格局

就全球CRO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而言,全球主要的企业已经初步完成自身业务布局,沿着CRO行业产业链进行上下游布局。全球 CRO/CDMO 行业有几千家公司,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F&S统计, 2018 年全球前20 大 CRO 公司共占市场份额的43.2%。除了第一家IQVIA的市场份额超过5%,其他CRO/CDMO公司的市场份额均小于5%。中国仅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在前20名之列,在规模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CRO上市公司营收12家情况中,药明康德与康龙化成分别排名第9与第12,并且药明康德与康龙化成已经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

拆分来看,细分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格局。早期发现服务外包市场中,第一家 Charles River(查尔斯河实验室)占据 15.9%的市场份额,第二家药明康德占据 5.3%的市场份额,其他公司的市占率均不足5%。临床研究服务外包市场相对比较集中,2018年前6大公司已经占46%的市场份额,其中IQVIA占14%的市场份额。

就中国CRO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而言,国内目前竞争较为分散,企业多但是核心企业较少,不少公司尚在产业布局阶段。就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CRO行业药明康德在市场份额占有绝对优势占比18%,其次是康龙化成药明生物分别占比5%,泰格医药占比4%,凯莱英占比3%左右,其他企业占比65%左右。

国内主要的CRO行业公司进行列举,目前绝对的龙头是药明康德,2019年实现营收128.72亿元,基本完成CRO全产业链布局。国内上市的几家CRO公司成立大都集中在2010年前,成立时间较早,但是8家中有4家是近3年上市,5家近5年内上市。

四、该投哪类CRO公司?

     (一)投哪个阶段的CRO?

投国内CRO毋庸置疑,未来国内CRO行业复合增速大于25%,其中临床CRO规模占比更大,并且该部分竞争格局还处于比较分散的格局,有望百舸争流中杀出几家头部公司,享受行业红利。

投资国内临床CRO几点逻辑:(1)临床CRO增速:全球2014-2018CAGR为10.9%;中国2014-2018CAGR为31.3%,中国较全球高20.4Pct;(2)全球:临床前:临床=3.4:6.6;中国:临床前:临床=4.5:5.5,国内临床CRO规模与全球对比发展空间较大。(3)渗透率方面:2018年国内较全球渗透率至少有4Pct空间,未来预期会进一步缩小。

(二)投资哪个细分行业的CRO?

不同细分领域的CRO各有特点,从全球创新药“专利悬崖”与临床登记来看,具体从不同类别的新药IND申报来说,无论是1类化学创新药还是1类生物药,从2016年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1类生物药的增长,2017年、2018年增长幅度均超过40%。因此,倾向于投资临床阶段主要从事创新药研发的公司,相信该类公司未来几年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业绩表现。

更多投资行业信息关注公众号:道九

网页链接

一起交流~~~

全部讨论

2021-03-26 10:33

@泰格医药

2021-03-26 10:31

@古泉